▓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社區更新·漫步|討論:社區協商該怎么進行

澎湃新聞記者 董懌翎 馮婧 整理
2019-07-26 13:05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2019年6月30日,“社區更新觀察團”在遠龍公寓進行了一次急救體驗,“第一反應”為參與者進行了急救培訓。視頻制作:吳玨伶 視頻拍攝:吳玨伶 董懌翎 策劃:馮婧 沈健文(02:45)
【編者按】

6月30日,社區更新觀察團第二場活動在上海靜安區彭浦鎮展開。在城市漫步環節,澎湃新聞和社會企業“第一反應”合作,在遠龍公寓進行了一次急救演習,請居民及社區更新觀察團的觀察員一起現場體驗,住在六樓的老人突發疾病,120到達之前,如何對病人進行救援,電梯將帶來多大的便利。

在危急時刻可以救人一命的電梯,卻往往難以順利加裝。社區協商總要花費許多時間精力。在討論環節,彭浦鎮的居委會代表、業委會代表、物業公司代表、鎮政府工作人員、社區規劃師,以及解決社區問題的企業代表共同探討,社區協商當下面臨的困難,以及如何更好促進社區協商。以下為此次討論的實錄。

仍在進行中的加裝電梯

綠園小區業委會副主任顧德其發言。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董懌翎 圖(除署名外)

顧德其(綠園小區業委會副主任): 綠園小區建于1991年,共計10棟房、12個門棟,有376戶住戶。 2018年6月9日,我們成立了綠園小區電梯加裝工程小組(簡稱“加梯小組”),由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樓群黨支部、居民代表各方的五個人組成。

首先,我和另外一個同志找到了鎮房辦,他們幫忙聯系了龍潭居委會,第二天我們就趕到了龍潭居委會。李書記給我們引了路。遠龍公寓的姚阿姨很熱心,給我們介紹了裝電梯的經歷。我們就少走了好多彎路。

加梯小組到現在將近一年。我認為,老小區加裝電梯只要做好幾件事情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情,就是加裝電梯樓棟的居民意識,90%以上要同意加裝,另外10%的業主可以選擇放棄或采取中立——不出錢,也不坐電梯。如果有一戶不同意,加裝電梯就一票否決。這個門檻蠻高的,實際上是要求100%同意。從“不同意”到“放棄”,這里面要做好多工作。

大家都知道,老公房小區如果不裝電梯,從房產價格的角度看,三樓和四樓排在第一梯隊,一樓和二樓是第二梯隊,五樓和六樓是第三梯隊。如果我要買房,裝了電梯的,我可能就買五樓,空氣又好,樓層又高;不裝電梯的,我可能就買一樓二樓。所以,要裝電梯,一樓二樓的意見是比較大的,也是很正常的。

一開始,我們在全小區12個樓棟發放加裝電梯征詢表。反對的情況五花八門,有的講影響采光,有的講影響通風,有的講噪音,有的考慮安全方面,還有的年輕人覺得不需要加裝電梯,也有的只要花錢就不同意。每一個樓棟都有好幾戶不同意,按照當時的情況很難解釋溝通。

當時,主要是方案不太明確,好多居民也不清楚具體情況。加梯小組商量,應該以點帶面,逐步推進,讓大家看到,裝完的電梯到底怎么樣。

另外,我們請了專業的技術人員以及電梯加裝廠家,與居民面對面溝通,消除顧慮。綜合考慮后,我們推了六號樓和十號樓,這兩棟基礎條件比較好。這兩棟樓的樓組長,一位是上一屆的樓群支部書記,另一位是現任的樓群支部書記,群眾基礎也比較好。

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溝通,十號樓一梯5戶,30戶全部同意加裝電梯;六號樓一梯6戶,共36戶,有33戶同意,3戶放棄,基本滿足了加裝電梯的條件。這3戶放棄的人家,有2戶原來是不同意的,經過多次溝通、交心、引導,他們最終同意不出資,不乘坐電梯,以后如果需要用電梯,只要交上相應款項就可以。

第二件事,全小區三分之二的業主要同意該樓棟加裝電梯。這兩棟樓完成加裝電梯的征詢意見后,我們對全小區376戶業主發放了征詢表,經統計,96.14%的業主同意加裝電梯,只有12戶是填寫了放棄,沒有反對的。

第三件事,是加裝電梯的資金分攤。本樓棟出資的要全部同意這個方案,并且要把加裝電梯總費用全部收齊。

遠龍公寓加裝電梯的費用是每部電梯60萬,我們2018年與廠家談的時候,已經漲到了70萬。當時我們跟廠家談好,超了不加錢,并談妥了政策補貼的24萬由電梯廠商先期墊付,待驗收合格后,政府撥給業委會,一周內還給廠家。這樣既讓業主先期少墊錢,也有利于電梯廠家保證質量。

資金分攤沒有文件規定,也沒有相應指導意見,只有自己協商。加梯小組多次開會協商,也看了一些材料,參考了其它小區的情況。最終確定的方案是:一樓二樓不出錢,以三樓出資為基數,每個樓層遞增五千塊。比如,在一梯5戶的十號樓,三樓每戶出資15500元,六樓每戶出資30500元。

資金由樓棟的樓組長以及居民代表組織收集,一個人到銀行開賬號,一個人輸密碼,他們兩人互相監督。把錢收齊后,存折的復印件交給加梯小組。

上面三項工作完成后,我們邀請電梯廠方來小區簽合同,給他們看所有征詢表的原始資料。簽定合同時,讓樓組長和居民代表一起參加,由他們直接與廠方簽定合同,業委會就蓋個見證章。

去年10月末,我們把所有資料遞交給區房地局進行審批,走完了最后的程序。區房地局于今年2月27日正式批復,同意立項。

昨天我和電梯廠方聯系,問了一下加裝電梯審批程序的情況,得到的回答是,好像還差三項認證,這些部門的認定過程,最快還要40天以上。所以,到現在還沒拿到施工許可證。

從我們的經驗可想而知,加裝電梯有多困難。但我們加梯小組有信心,萬事開頭難,相信后續加裝電梯的樓棟會進行得更快,更順暢。

遠龍公寓所屬龍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海芳發言

李海芳(遠龍公寓所屬龍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遠龍公寓是1997年建的商品房,一共有8個門棟(共324戶),其中5個門棟(120戶)屬于多層住宅,進行了電梯加裝。當時征詢時,要高層住宅的業主同意,就要做大量工作,因為其實跟他們沒有關系。最終,有87%的業主都同意。

我們是2019年1月竣工,歷時9個月。這期間發生了停車難的問題,是通過鎮政府和居委會一起幫忙,聯系了周圍的商鋪和龍潭小區,解決了停車問題。電力改造的時候,因為地方小,很多施工都不能做,也是通過鎮政府和居委會,與龍潭小區商量,拆了一個花園,用來停放大吊車,才把電線弄好。

遠龍公寓的加建電梯是通過居民自治實現的,成立了加裝電梯聯建小組,組長是姚阿姨,組員是幾位業主、居委會成員。他們出頭和各方聯系。每個樓棟也成立了聯建小組,負責和每棟樓的居民溝通、協調、收費等,居民之間相互溝通,肯定比居委會或政府部門硬派下去要好。

我覺得,加裝電梯工程不僅是惠民工程,還是一個凝聚民心的工程。遠龍公寓是商品房小區,一般不大參與社區活動,通過對居民的多次征詢、走訪,居民之間有了更多聯系,參與小區的活動也多了。比如,去年居委會換屆、今年龍潭業委會的換屆選舉。還有最近的垃圾分類,他們過去是不可能參與的,就是旁觀者,現在也有志愿者,每天要出來值勤,監督垃圾分類。

企業進入社區的困難

斯邁普電梯公司董事長韓喜春發言

韓喜春(斯邁普電梯公司董事長): 斯邁普電梯開展加裝電梯服務有三年多,積累了很多失敗和成功的經驗。

作為企業,第一步是咨詢宣講。對加裝電梯需求強烈的,都是年齡偏大的居民。所以最高效的模式,是和居民面對面交流,甚至體驗樣板梯。我們在遠龍公寓附近開設了加裝電梯的服務中心,已經接待了數十批小區業主。

如果小區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大力支持,前期就參與進來,加裝電梯工作就會更順利,比如我們剛剛竣工交付使用的仙霞街道的虹仙小區。

所以我感覺,第一個難題,就是居委、業委、物業的重視和對加裝電梯的支持。如果沒有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幫助,可能小區大門都很難進入。

進入小區后,居民的態度往往是觀望、困惑和搖擺的,這是加裝電梯推進的另一個關鍵障礙。

一方面,由于居民對加裝電梯的現狀沒有全方位了解,認為政府現在對加裝電梯相當重視,已陸續出臺了多種政策措施,就推測未來政府可能會為加裝電梯買單,于是觀望等待,不愿自主自發地推進加裝電梯。

另一方面,出現了一些免費加裝電梯的案例,居民通過租賃就可以實現乘梯,這讓居民非常心動。在溝通中,他們也表達出,希望不出錢加裝電梯。

針對這樣的困惑,首先,我們的員工會從居民角度出發,實事求是地把最新最準確的信息帶給居民,分析各種情況的利弊,通過講解加裝電梯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鼓勵居民自發自主解決加裝電梯的問題,早加裝早受益,而不是等政府安排。

對免費加裝電梯租賃使用的問題,居民往往只關注眼前不需要出錢,沒有考慮到電梯作為特種設備,后期保養維修更為重要。一旦有居民不履行租賃協議,建設單位收不到足夠的成本來維護電梯,那么電梯可能出現故障。這對居民來講,無異于沒有加裝電梯,甚至帶來的失望可能比沒有加裝電梯更大。

作為上海本土的電梯制造企業,我們的工廠位于嘉定區,業主可以隨時考察工廠與電梯產品。我們承諾五年免費整梯維保。另外,針對上海的氣候,我們會加裝井道外壁面隔熱層,以應對高溫天氣,還可以提升井道以及電梯部件的使用壽命。

云智充公司董事長王興華發言

王興華(云智充公司董事長): 我們是一個科技公司,注冊在嘉定工業區。我們合作的生產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防爆安全產品生產商——位于嘉定的華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充電樁行業,我們是第一個拿到國家級消防檢測的企業。

我們的產品比電梯進社區容易多了,因為免費提供設備,免費安裝,只需要跟物業和業委會達成一致,允許進入小區就行。

由于我們的產品是物聯網的智能化系統,運營成本相對較低,不像投幣或刷卡系統。我們1萬臺充電樁跟10萬臺充電樁,管理成本不會有太大增加。電梯需要維護運營,而我們其實是提供售電服務,讓用戶隨時隨地安全充電,按量計費,因此服務密度的要求可能比電梯更頻繁。所以,我們有電話客服中心。

我認為,滿足需求是協商的第一要素。我們做的就是讓充電方便、低價,同時解決安全問題。

充電是居民的剛需。我們試圖把社區周邊的商家整合進來,以降低居民的充電費用。物業管理也有需求,因為充電引發的安全事故頻發,政府一直在強推。對物業部門來說,智能充電系統可以提高物業的管理水平以及物業的形象。我們正好把政府推廣需求和物業內在需求結合起來,讓物業公司主動接受我們的服務。

安裝設備到位后,發動所有居民使用產品,是我們碰到的最大困難。這需要觀念的轉變,居民主觀上很難接受新生事物,覺得要裝App,要學新東西,還要改變充電習慣。而且,他們認為費用會比較高。實際上,我們統計過,一般的用戶,大概一個月平均十一、十二塊錢。

所以,我們要跟業委會、物業公司一起,在小區里做宣傳推廣,手把手幫居民把App裝上,先教會一部分人使用。一般來說,如果有30%的人使用,后面就可以互相教了。

社區規劃師的探索

同濟規劃院城市空間與生態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陸勇峰發言

陸勇峰(同濟規劃院城市空間與生態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我們團隊從2015年7月開始參與彭浦鎮的“美麗家園”建設。 以前的“美麗家園”是以房管局為主導的房修類工程,沒有所謂公眾參與,或者居民是被動式參與,可能就是發個表、簽個字。后來,我們跟鎮政府溝通,換一種方式,國外一直倡導社區規劃,我們覺得,對探索參與式規劃,“美麗家園”是個非常好的實踐機會。

那么,參與式規劃的主體有哪些?我畫了一張圖表。

社區規劃中的多元參與主體構成。  陸勇峰 供圖

圖里有兩個三角形。正三角形是甲方三角形,一個角代表區政府,“美麗家園”里有區房管局、區綠化局等區級政府部門;另一個角代表街鎮政府,比如彭浦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還有一個角是協商主體,比如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這個三角對設計師來說就是甲方,我們需要跟他們協調,他們內部也需要協調。

倒三角形是乙方三角形,一個角是設計師或規劃師團隊;另一個角是社會組和企業;最后一個角是工程單位,包括代建方、施工方、工程監理等。共同構成了傳統意義上的乙方。我們之間也需要協調。

社區規劃中的多元博弈關系。 陸勇峰 供圖

當然,核心還是社區居民,所有協商都是圍繞居民展開的。這么多主體,會產生很多博弈關系,六方主體,兩兩之間,會產生至少15種博弈關系。

我覺得,居民之間的協商又可以分幾個類型。

一種是群體跟群體的協商,通常會比較困難。比如,在一個“美麗家園”項目中,原來兩個小區中間有一個圍墻,我們提出中間圍墻打掉后,可能更適合整個小區的交通組織以及公共環境的布局。這時就呈現兩個協商群體,即兩個小區各自的居民,有一方認為拆除圍墻對他們而言虧了,因此極力反對,或者有人說拆一半。最后,在多方努力下,還是拆掉了中間圍墻。事實也證明,拆除圍墻增加了公共空間,還是符合大部分居民的期望。

另一種是群體跟個體的協商,比如,加裝電梯,電梯有高區和低區,可能三樓以上的人,要跟一樓二樓的人一個個協商。

還有一種是個體跟個體的協商,比如居民在樓道里堆物,造成鄰里的矛盾,導致關系不好,你贊成的事他就反對。這就需要針對個人進行溝通協調。

以前的很多項目都是新小區,設計師看到的只是一塊空間,而老舊小區的更新,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人的出現。規劃師如何推進協商呢?雖然規劃師的作用還是很微小,我覺得大概有幾點:

第一點,作為第三方的專業技術團隊進小區,非常容易得到居民的信任,居民可能對一些工程有懷疑的狀態,我們就可以做一個橋梁的作用。以前施工隊做改造,只是講一下要改成什么樣。而我們會通過效果圖展示改造前后的效果,居民心里就更有數一些。

第二點,除了空間改造的目標,我們也會在設計過程中,思考與居民之間的互動。比如,2015年12月,我們在體育館辦了一個書畫活動,讓永和二村等幾個居委會的居民和小朋友一起來參與,然后把他們的繪畫、書法作品呈現在小區的景觀小品里。這樣讓居民更有參與感和自豪感。

第三點,設計師可以發揮專業優勢,把好的設計理念引入社區,比如永和二村入口的露天場地上,我們改造了原本的自行車停放點,增設了太陽能光伏板頂棚,每天大概產生80度電,滿足80輛電動車充電。這不僅降低了居民私拉電線充電的安全隱患,而且把環保理念應用到老舊社區改造中,傳遞給了居民。這個改造點現在經常有人參觀,居民們也很自豪。

社區問題中的幾種關系

彭浦鎮城建辦主任科員/“美麗家園”辦公室副主任沈湧杰發言

沈湧杰(彭浦鎮城建辦主任科員/“美麗家園”辦公室副主任):處理小區事情,其實要講清幾種關系。首先是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者的關系,這個晚點在協商機制里講。

其次,是不同年齡人群的關系。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以及兒童,怎么和小區連在一起。

比如,暑假到了,想搭個小籃球板,讓孩子打打籃球,結果有居民反對:“打籃球不行,我要睡懶覺。”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就去給這兩戶做工作,這個籃球場不是燈光籃球場,也不是標準籃球場,只有5米×5米,25平方。這么小的一塊硬地,就是給小朋友拍拍皮球。

再比如,我問小馮(澎湃新聞記者馮婧):“你知道你們居委會在哪里嗎?你知道你們居委會有多少老年活動中心嗎?你知道你們居委會社區志愿者在什么地方嗎?你參與過居委會多少活動?”小馮說:“哎呀,我只知道居委會在哪里,其他都不知道。”其實,70后、80后、90后都這樣,我們在工作,自己的居委會搞不清楚。這批年輕人,小區當中占了有三分之一,怎么融進去?

第三,是不同生活水平之間的居民的關系。小區里有富人,有小康水平的,也有吃低保的,心態完全不一樣。比如裝電梯,富人說,我統統出錢都沒事;小康的說,我愿意;吃低保的說,我沒錢。這些經濟利益糾結在一起,怎么來解決?

剛才顧老師也說了,不愿裝電梯的理由。還有更奇葩的,說影響風水的。所以,小區里各種事都有,要處理好上面的三種關系。

最簡單的一種協商方式是,開說明會。比如,具體事情的背景、情況、需求,方案怎么做?現在的垃圾分類,政府要推,就要到各個小區開說明會。

如果有矛盾,就要升級到懇談會,請業主代表、黨員志愿者、骨干來,說說有什么矛盾,老百姓想要什么。懇談會上,該說的、不該說的,大家都要說,然后再來公關。

再往上升級,就是社區居民聽證會,分為幾種。

第一種“三會一代理”,即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某一個代理機構,召開聽證會。代理機構有三種。1)居民矛盾協調代理,解決鄰里糾紛之類;2)法律邊界問題代理,解決涉及簡單法律問題的社區問題;3)小區事務代理,解決小區建設、運行等事務的問題。

第二種聽證會是“1+5+X”, 指以社區的黨總支為核心(1),領導社區民警代表1人、居委會主任1人、業委會主任1人、物業公司負責人1人、群眾團隊和社會單位(如工商所、房管局、環保局)負責人1人(5),X包括駐區單位負責人、樓組長、黨員志愿者等。這種聽證會更多是涉及公共事務落地,比如在小區建老年活動中心、垃圾處理站等,需要更多部門的專家加入,回答居民的問題。

最后一種聽證會,是聽證解釋會。主要是用于普及培訓、情況說明以及做思想工作,比如環保講座、垃圾分類培訓等,一般會請外援來。

落實小區的自治共治,主要靠什么?要靠主體力量和正能量,正能量里分三種:第一,黨總支居委會是領頭兵;第二,黨員、志愿者、積極分子是中堅力量;第三,樓組長和小區的社會賢達,比如,金友里的王老伯。

而主體力量要靠搞活動。有一句話,“生命在于運動,親友在于走動,組織在于活動”,沒活動,居委會就死掉了,活動可以聯絡感情,也可以普及黨和政府的政策,居民會更容易接受。

此外,還要充分利用現在信息化時代的平臺,比如,裝電梯有微信群,24小時無休,什么事情都可以講,但里面也會出現謠言。這個不能控制,只能引導,就是及時發布正確真實的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

比如裝電梯,有個群說,這電梯質量不好,老百姓就以為電梯真的出問題了。李書記轉發給我,我一看不行,馬上要寫個說明,通過懇談會把大家叫過來,還請了專家,他寫了六條,一點點駁斥。駁斥完了再發到群里,就制止了謠言,否則電梯都竣不了工。

最后,隨著物聯網和5G的發展,個性化定制會越來越多,未來的小區溝通平臺會根據居民喜好,進行個性化推送。

社區規劃的本質是社區自治

大魚營造連接官浦睿潔發言

浦睿潔(大魚營造連接官):今天參加了急救體驗,我的獲得感特別強。鼓勵居民參與、體驗,非常有利于居民工作開展。

以大魚營造參與的社區更新項目為例,我們也會通過活動,鼓勵居民在設計之前就參與進來,對公共空間提意見,這樣有利于未來的使用。不過我們發現,居民還會提出其他意見,包括移大樹、停車問題、綠化問題、加裝電梯的需求、窨井蓋的問題等等,遠遠超過了公共空間的改造設計。

今天在彭浦,我看到業委會牽頭,居委會、鎮政府協調做了大量工作,引入第三方的社會資金和創新,覺得可以把這些經驗帶到我們的項目中。因為社區規劃的本質就是社區自治。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姚棟發言

姚棟(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小區跟人一樣有新陳代謝,會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對健康的社區來說,大部分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但從90年代開始轉變的社會中,社區和鄰里的關系逐漸薄弱,小區三架馬車互相打架,老百姓對他們都不信任。這樣的社區就會遇到許多問題。

大家都說,懷念過去友好的鄰里關系,可以相互串門。當時,為什么有這樣的現象呢?

一是因為社會結構比較簡單,還有一個原因是,過去社區中有一些共同的事件,塑造了鄰里間良好的關系。年紀稍長的上海人都會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上海社區的愛國衛生運動。愛國衛生運動是塑造良好鄰里關系的重要載體。每到現在這個季節,每家每戶都要帶好掃帚、拖把,出來打掃衛生。找到一個共同議題,一起動手創造社區的美好環境。過程中增進了交流和鄰里關系,推動了社區問題的解決。

后來,隨著中國推進住宅商品化,社區關系越來越薄弱。甚至很多居民都有誤解,居委會跟自己沒有關系,居委會至多是解決老人問題。

但加裝電梯這件事情,又把所有人的利益聯系起來。大家愿意坐下討論,邁出了恢復鄰里關系的第一步。通過這樣的工作,社區的凝聚力、歸屬感和解決未來不斷變化問題的能力,都有了長足進步。

以一個議題啟動社區協商,觸動鄰里之間的交往,最終實現社會治理的創新,基層的自治共治,指向更美好的未來,也是大家介入和發動社區規劃的真正意義所在。

提問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廖越提問

廖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博士):我主要研究農村社區,有兩個問題。首先,請問在小區事務方面,居委會與業委會有沒有職責劃分?談到小區里的協商,顧德其老師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做工作”,針對不同的人群,怎么“做工作”?

顧德其:小區工作的管理模式是居民區在黨總支的領導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架馬車,管理小區的方方面面。居委會是政府最基層的機構,它要管理小區所有工作。業委會要配合居委會的工作,管理好與小區業主產權相關的事務,比如小區的維修基金。物業公司是業委會選評來管理小區的,20%的居民不滿意,就可以重新選評。

此前我在居委會干了十多年。2015年從居委會崗位退休后,成為綠園小區的業委會成員。2017年美麗家園建設改造,業委會成員都利用業余時間參與,沒有一分錢報酬,但自己住的小區如果改造得好,居民都滿意,我們心里也很高興。綠園小區的美麗家園項目投入一千多萬,是我們老小區借了政府的光。不然,到哪里去找這樣的資金。

綠園小區建成近30年了,居民的維修基金沒有減少,反而略有增加。以前我當居委會主任時,不管哪個小區業委會換屆選舉,我告訴他們的第一條就是,管好你的維修基金,有多少公共收益就辦多少錢的事。

“三駕馬車”要是配合協調得好,小區就漂亮,居民滿意度也高。上海現在實行垃圾分類,綠園小區的垃圾箱改造后就是個“風景點”。我們也提早開始實施定時定點倒垃圾,一天安排4個志愿者,一個月120人次在旁協助。物業公司作為責任主體,經理每天早上七點就來小區。

張蕾(劍橋大學土地經濟系博士生):商品房小區的更新與老舊小區有什么差別?高密度的大型社區在推進社區更新時有什么策略?

沈湧杰:雖然現在市場上的老公房、租賃房和商品房的價值一致,但它們當初的構成價值并不同。

老公房大多是1998年商品房政策推出以前,居民以工齡購買,當時購買成本很低,以工齡折算三分之一產權。而商品房由開發商購買土地后建造,土地使用權在房價中占比最高。

美麗家園項目起初針對老舊小區,因為那是政府欠大家的。老公房建造時,沒有汽車,路寬只有兩米。而造商品房的時候路寬八米,還有地下車庫。所以,老舊小區改造是政府必須要做的,每平方米可以投三百五十塊。但商品房政府可能就投資五塊錢。

這五塊錢可以用于幾件事,比如垃圾箱、人行道閘的改造,安裝監控攝像頭等,這是老的商品房小區建造時沒考慮的,那就由政府來拾遺補缺。

所以,美麗家園項目針對商品房是拾遺補缺,而針對老舊小區的目標,是整建制提升環境。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也鼓勵2000年以前的商品房進行改造,因為這些小區的狀況更接近老公房小區。它們進行美麗家園的形式是,政府負責20%的費用,包括設計、監理、投招標、審計的費用,剩余80%的費用覆蓋材料和施工,由小區業委會承擔。

政府協助商品房運作改造項目的原因是,雖然商品房能人多,資金多,想法也多,但由業主自己開展改造,會遇到居民之間的各種博弈和質疑,導致項目無法推進。所以政府承擔所有建設之外的二類費用,以保障改造項目公正順利開展。而這樣運作的項目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小區大多數居民的支持。

不論社區人口密度高低,是售后房還是農民房,老百姓的需求都不同。我們處理改造項目時有幾個原則。

首先,以法律法規為準,按照《上海市舊住房綜合改造管理辦法》、《上海市住宅修繕工程管理辦法》等法規(簡稱“上海市修繕條例”)辦事。政府原則上不對條例中未提及的或非小區公共部位的設施進行改造。

第二,更新項目需要尊重小區大多數人的意愿。根據《物業管理條例》,小區改建需要三分之二業主投票通過,而美麗家園項目在此基礎上,力爭達到90%的支持率才實施改造。

第三,有些小區會有特殊需求,比如不需要修建垃圾箱,要修路燈。針對這類情況,我們設置了8%的不可預見費用,以覆蓋條例未提及但屬于公共范圍的改造需求。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姜鶴發言

姜鶴(上海市靜安區彭浦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其實,今天澎湃新聞舉辦的這個討論會就是一個協商平臺,讓大家相互溝通、互通有無。我們也希望借助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的平臺,獲得更多的建議。

社區協商的原則,還是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他們的向往是什么,我們怎么引導需求,怎么滿足他們?這需要我們從供給側改革。無論居委會或是企業等各方,大家都在不斷努力改善自身工作,一方面積極響應居民、業主的需求,一方面主動去解決問題。

社區協商中最主要的是找準目標,即發現居民關心的問題,按照共建、共享、共治的原則,通過協商的程序合情、合理、合法地解決。協商的過程要多“做工作”,更多是主動出擊,找準居民的利益點、關注點。

即使一些項目暫時未能得到部分居民的支持,但在協商過程中也對社區需解決的問題起到了聚焦、溝通、宣傳作用,使項目實現的基礎和社區的自治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關于“社區更新觀察團

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發起的“社區更新觀察團”,希望把積極從事社區更新實踐,想要一起完善社區的人們集合起來,一起觀察,一起漫步,一起討論。“社區更新觀察團”將對上海五個不同類型的社區更新實踐深入考察;相關實踐者將以“城市漫步”的形式,分享在地經驗,并與關注社區議題的更多人,在 “空間正義”與“社區賦權”的框架之下,共同探討社區的未來。

    責任編輯:吳英燕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县| 唐海县| 旬阳县| 若尔盖县| 新化县| 浪卡子县| 天等县| 永泰县| 胶州市| 资中县| 安溪县| 报价| 万盛区| 墨竹工卡县| 舟曲县| 布尔津县| 镇巴县| 石嘴山市| 静宁县| 牟定县| 宜城市| 汪清县| 永仁县| 丰城市| 乐都县| 新乡市| 四子王旗| 潞西市| 安吉县| 丽江市| 金坛市| 札达县| 洞头县| 岳普湖县| 文水县| 澄江县| 建阳市| 曲靖市| 垣曲县| 汝州市| 平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