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要長長久久,不可用后即棄:快消品與耐用品|能流物復

揚和嘉的媽
2022-02-06 07:29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節日是歡慶的時候。但不妨著眼于長遠的日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疫情尚未過去,如何維系當下的生活環境,使其能夠抵抗未知的風險,是線上線下團聚、吃飯穿衣之時,心里會冒出的一絲憂慮。為此,我們在春節期間,推出“能流物復”系列,即從能源流動與物質循環的維度,我們來一起省察自身的吃喝玩樂,如何低碳、韌性、可持續地生活,如何才能進入更安全的未來,并思考自身在城市運轉中力所能及的擔當。四位作者給出了九個議題,前面說到食物穿著、日常生活的耗能物質循環,以及城市中的出行。這里要說到耐用品所寄托的生活情意。

祝大家春節快樂。歡迎文后留言,寫下您的任何想法或建議。

    

5年前,我做了一件“好事”,所費不多,頗有意義。某單位淘汰一批電腦,據說半新不舊,性能尚好,幾位熱心中年準備眾籌買下,送給偏僻地區,最好是中小學。當時是6月,我幫著問了下需求渠道,事情就擱那兒了。

9月,新生入學,校園內外全是入學報到的新生和家長,我又一下子想起這件事。大學新生來自全國各地,因我校專業和區位使然,來自西部地區的學生居多,又以農村生源居多。雖然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要送孩子讀大學,繳納學費和供給生活費之外,再拿出幾千塊給孩子買一臺新電腦,對相當數量的家庭而言,必定是一種負擔。

5臺原本要報廢的電腦,只用了很少的錢買下,就可以供5個貧困學生大學四年一直使用。圖片來自作者。

我趕緊打電話問那批電腦。此時剩下的不多,買來5臺。電腦拉回家,開機一看,不錯不錯,太好了!我趕緊詢問學院的輔導員,請他找到需要的學生,并請他送到學生手上。作為一個薪資不好意思說出口的高校老師,我不大可能買5臺新電腦送給貧困生;但以這樣一種方式,以很少量的錢,卻達成了近乎相同的效果——那就是,這幾位學生,他們的家庭不必節衣縮食花費幾千元給孩子購置學習必需品——電腦了!

收到學生寫的感謝信。沒有保存,也不知道他們是誰。希望給他們當時帶來了幫助。圖片來自作者。

必須承認,人和人的生活并不相通。總有人隨時換著最新款的電子產品,最新款的各種裝備,目的是娛樂和游戲;也總有人,為缺乏基礎工具而作難。前者必定經濟富裕,但并沒什么值得炫耀的;后者肯定艱難,但對二十歲上下的學生而言,也沒有什么可羞赧的,而且必定是一種歷練。圖書館晚上10點提示閉館時,教學樓晚上10點提示離開時,常遇到勤工助學的貧困同學做清潔。我是非常喜歡這些樸實而努力的學生的,甚至可以說是偏愛。

從惜物愛物角度看,這件好事的“好”,還表現在以下方面:電腦作為消費品,經歷了“生產-銷售-購買-消費”這一系列環節,即將“報廢”。而我在“報廢”之前,讓它們轉到了另外的“消費者”手中,延續了電腦的使用壽命。如若不然,它們會過早成為電子垃圾的一部分,遺患無窮。雖然去年進行的東京奧運會,獎牌是由回收的電子垃圾制成,但肯定不如我干得漂亮。

一處電子垃圾場。圖片來自網絡。

寫到這里,我想說的是,盡管有錢,但也請大家盡量克制。手機多用一兩年也挺好,電腦用五年以上沒有問題,家電同樣如此。過度的消費,是過度“占用”資源,并不光彩。說來慚愧,我的第一臺電腦1999年購買,現在20多年過去了,已報廢了三臺臺式和一臺筆記本。

1970年代舊照片中,一名婦女騎著自行車帶著三個孩子,車后夾著一個蛇皮口袋,掛著一個手編提籃。圖片來自網絡。

相比電腦,塑料包裝是小物件,卻絕不容忽視。不知40歲以上的讀者,是否記得一次性購物袋出現之前的生活方式?1980年代,大人們出門買菜,要帶著手提籃,騎著自行車。回家時,裝滿東西的提籃掛在車把上;自行車前筐里得放著一捆菜;自行車后面可能捆著一個大西瓜。能掛在車把上的手提籃,其實非常“時髦”,因為是人們費力尋找積攢的花花綠綠的塑料帶、塑料繩編出來的。那時的塑料,是多么新穎的一種材料,又耐磨又經久,不怕水不怕潮。塑料之所以具備這些性能,發明者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我們多次利用

1980年代的手提籃。圖片來自網絡。

出門忘記帶手提籃,遇到想買的東西,怎么辦?網兜或布袋子都不錯,可以卷起來收納。我猜,當時家庭婦女都隨身攜帶。買點心糖果的話,柜臺會用油紙包起來,用紙繩纏繞捆綁,還會留個提手方便拎回家;買油條也是同樣方式,油紙松松一裹,用紙繩一捆,提回家作為早餐,酥脆熱騰騰;買豆漿或買老豆腐,就必須自己帶個保溫桶了。

油紙包裝點心。圖片來自網絡。

現今,如果不事先準備,簡直無法過“無塑料”的一天。可以想一想,今天您用塑料了嗎?或者把要求放松一點,今天您丟棄塑料了嗎?以環境為專業的本人,按理對塑料不至于大驚小怪。可前年冬天,我透過圖書館一樓的落地窗,看到一棵玉蘭樹枝椏上的鳥窩,大部分材料用的是垃圾塑料,牽牽扯扯,破破爛爛,有黑色白色,有紅色藍色。后來我有所留意,發現連在我們這樣樹木格外蓊郁的校園里,鳥兒筑巢都或多或少用上了這些材料。

鳥用塑料垃圾搭出的窩。圖片來自作者。

二嘉還在讀幼兒園時,我傍晚接他放學時,路過教工食堂,常會順便買幾個饅頭。買饅頭,得用塑料口袋裝。小的1毛錢,大的2毛錢,印著單位名稱,應該是安全環保的塑料吧。可是,我發現,同樣買饅頭花卷的退休老師們,他們都帶著布袋子!這就讓我慚愧并見賢思齊了。回家把一大一小兩個白色棉布袋(鹿島店買東西后買的,有不少以環保為理念的店鋪,不提供塑料袋或紙袋,但平價出售環保棉布口袋)洗好晾干放進電腦背包。去食堂買饅頭時,總能掏出自帶的白布袋子一裝,頗有自豪感。外出時,自帶輕便的購物袋,自帶水杯,自帶一套方便筷子勺子,都是同樣的道理。做起來并不難。為了鼓勵自己,可以買自己喜愛的設計,或貴一點的袋子、水杯和餐具。這也許會讓你更加愛惜它們和習以為常地攜帶并使用它們。

當下也有一些時尚的環保網兜袋。

禁塑令已實施許久,禁而不絕也是實情。每個人做些努力,總能有所改變。有許多在生活中如何少用或不用塑料的建議。比如,馬上春暖花開,您知道如何為一場不使用塑料的野餐進行準備嗎?您知道如何把廢棄品轉為它用而且用得更漂亮嗎?當你有意識去尋找這樣的小竅門兒并加以實踐時,會有成就感和滿足感,而且也會樂于與人分享。在市政廳欄目,也曾分享過荷蘭“美麗塑料車間”實踐和紐約用飲料瓶搭建戶外就餐的“友誼小屋”實踐,這也是我們將持續關注的議題。

民間頗多智慧。比如,在川渝地區鄉下,常看到人拎著塑料食用油桶,裝滿雞蛋或鴨蛋。而到底這些蛋是如何塞進去的,可能是許多人心中積累多年的不解之謎吧。您猜猜看。

色拉油桶裝雞蛋。圖片來自網絡。

一些社區的實踐令人印象深刻。在市政廳的刊文中,有新加坡的可食花園定期開辦手工坊,教人們用舊物制作,比如用牛仔褲縫美觀又耐用的沙發靠墊。我們還見過一個暖心的故事,美國養老院里80歲的老奶奶,上街收集廢棄的塑料口袋,編織成毯子,送給街上的流浪漢作為鋪蓋御寒。

新加坡可食花園組織的舊衣制作座墊工作坊 海報

養老院的老奶奶用廢棄塑料袋編織成毯子,送給流浪漢御寒。圖片來自網絡。

人人都有珍惜的東西,想留存,想長長久久。二嘉的祖祖(也就是曾祖母),出嫁時,帶著一個大床作為陪嫁。她的娘家殷實,杉木大床不僅是床,堪稱一間微型臥房。帶著頂子,方便掛帳子;內里是床,外側是座椅,座椅下方是儲物柜。頗為精細的雕刻圖紋,當時必定是描金大漆,極為華麗。她98歲去世時,已在這張床上睡了七八十年。我很羨慕她老人家,夫妻百年好合,每晚睡在娘家陪嫁的床上,長命百歲。

哪個有情的人不惜物?我想留存的東西,有兒子們剪下來的胎毛,他們畫的畫、寫的作業,他們的獎狀、他們的照片。二嘉尤其講究,動不動就給我送禮物,還會反復檢視我是否珍而重之地留存。比如,他在幼兒園小班的校園集市中花1元錢給我買了一個玫瑰紅的“寶石戒指”,最開始讓我一直戴著,至今三年過去,還會想起來問我戒指放在哪里了。好的,這個我是放好了。

二嘉在幼兒園集市上給媽媽買的“寶石戒指”。圖片來自作者。

如此多的東西,它們都值得留存和記住。我把它們放在哪里呢?在遷移和流動的眼下,我從故鄉搬到重慶,我爺爺奶奶去世之后,父母也在重慶在長沙在鄭州分別與我和我妹妹家共同生活,再尋覓我讀大學之前的物品已是難得。去年春節,我看到我小舅家餐桌上一個盤子,立即認出,那是我家裝肘子的盤子。小時候,春節過完,寒假將結束,我也就從爺爺奶奶家回到城里,開始補那永遠補不完的寒假作業。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媽會把老家殺豬留下的最后一個肘子燉了,紅彤彤,香氣難以言表,就用這個盤子裝著,放在我家餐桌的正中。對的,當時我家還住在電影院的家屬院,里外兩間平房,我和妹妹睡在外間,餐桌擺在里間,我媽還會把許多盆常綠的花擺在房中,自家的煤爐連帶土暖氣,燒得室內溫暖無比。所以,我怎么不記得,那就是我家以前的肘子盤子呢?

現今在重慶,我在不同地方的好幾處房子居住過,用過幾張餐桌,幾張沙發,幾張床,它們都分別是什么樣子?我得想想,不一定能想清楚。那么,當我們很輕易能夠下單買一張新桌子,買一個新沙發時,是真的幸福嗎?

我還是希望,無論故鄉,還是房子,還是物件,都能長長久久。不要輕易舍棄它們。雖然很多時候,形勢不由人,想留留不住,但讓我們努力地,去惜物,去惜人,去做一個懷舊、環保又深情的人吧。

能流物復系列:

篇① 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我們吃什么

篇② 風調雨順,河清海晏:我們的水

篇③ 華服與布衣:我們的衣服與鋪蓋

篇④ 何以冬暖,何以夏涼,何以炊煙飯菜香:我們的耗能

篇⑤ 肥水歸田,廢物利用:日常生活的物質循環

篇⑥ 出入平安,車馬去閑閑:日常出行

篇⑦ 要長長久久,不可用后即棄:快消品與耐用品

篇⑧ 在山間,在水畔,在元宇宙之中:我們的玩樂

篇⑨ 非分之需,克制之法:總結

    責任編輯:王昀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万山特区| 饶阳县| 清水县| 定安县| 大庆市| 湖南省| 锦屏县| 都安| 开原市| 永定县| 蕉岭县| 长武县| 甘肃省| 康乐县| 外汇| 东明县| 泌阳县| 青冈县| 高清| 商南县| 巩义市| 读书| 正安县| 米脂县| 增城市| 杨浦区| 融水| 章丘市| 灵丘县| 巧家县| 南岸区| 西乌珠穆沁旗| 台南县| 天门市| 德清县| 改则县| 海盐县| 双牌县| 阿拉善右旗|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