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球去!卡塔爾的冬天不太冷|湃客一周解讀
一周熱點,湃客解讀。
每周六,湃客編輯部聯合優質湃客賬號,網羅全球熱點,呈現有思考力的佳作觀察。
本周,我們聊聊世界杯里的國貨,以及年輕人就業消費里的時代情緒。
燃情冬日,
卡塔爾世界杯來了
【體育】
四年一次的足球盛會——第二十二屆世界杯足球賽即將在卡塔爾舉行,整個賽程為29天。卡塔爾的冬天不太冷,身在北半球的你,準備好擁抱這個球星璀璨的冬日了嗎?
今年的世界杯注定不同尋常。C羅與梅西或將最后一次同時亮相世界杯;法國隊能打破“衛冕冠軍魔咒”嗎?“紅龍”威爾士時隔64年重回賽場;巴西隊更是帶著洗恥使命在肩。

在2022屆世界杯交鋒中,一批80后球星即將告別足壇,一批00后球星等待著踢進世界杯的第一粒進球。
在世界杯的舞臺上,永遠有人正年輕。世界杯書寫的不僅是足球賽事的歷史,也是一代又一代年輕球員的故事。
@新周刊 回顧世界杯與中國的緣分,從1978年兩場世界杯比賽轉播翩然而至,到如今世界杯轉播成為常態,足球的變革反映著社會的前進。

大賽臨近,世界杯里的中國元素已開啟預熱,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湃客·財經欄目聯合@霞光社 出品的特約稿件,剖析了世界杯里的“中國制造”。
球衣、獎杯、周邊......如今的中國制造與往昔世界杯上的表現“不可同日而語”。據阿聯酋《海灣時報》報道,自10月下旬以來,卡塔爾當地公司對世界杯產品的訂單顯著增加。義烏體育用品協會估算,在整個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份額中,義烏制造幾乎占到了70%。
中國制造走出國門,國足何時能刷一波存在感?我們期待這一天。
這屆年輕人,
憑什么整頓職場?
【社會】
年輕人的擇業觀,逐漸打破了人們的想象。
隨著新血液的注入,零零后“整頓職場”的話題不時登頂熱搜榜。到點下班,不巴結領導,生活工作界限分明,成為新一代上班族的標簽。
也有不少年輕人劍走偏鋒,下沉到看似“不光鮮”的行業中。@后浪研究所 關注到這群另類職場青年,從宿管、保安隊長到家政創業者,解讀他們的別樣選擇。

“這是我想走的路,犧牲一些是值得的”,一名在養豬場工作的985畢業生對 @后浪研究所 說,他不想陷入無意義的內卷,希望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付出更多。
不論是做保安隊長的大學生還是加入家政團隊的95后,當他們的職業經歷被外界凝視,最常被問到的一句便是:“你們年紀輕輕的,為什么做這些?”
有人真心熱愛工作,有人迫于現實無奈,有人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再為滿足他人期待而勉力維持,是為自己而活所踏出的第一步。

@極晝工作室 也將目光轉向三位想要“快樂地賺錢”的年輕女性。
她們回到老家擺地攤,煮奶茶,賣關東煮。每天看到錢進到自己的口袋里,不用被老板PUA,不用被同事“暗算”,感到非常自由。
“我不是吃不了苦,而是受不了壓抑,我可以多干活,但是不能不開心。” 其中一位女孩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成為攤主后,她下午去幼兒園門口賣烤腸,晚上到仁港美食街賣關東煮。朋友勸她盡早回到“正常工作崗位”,直到生意好起來,才接納了她擺攤的現狀,甚至也想加入攤主行列。
人生的賽道從來不只一條,忠于內心才是獲得快樂的秘訣。
中國企業出海,
“殺瘋了”
【世界】
中國電商出海的競爭,從未比今天更加激烈。
從阿里巴巴不斷加碼布局海外業務,到拼多多海外平臺Temu與獨角獸電商SHEIN分庭抗禮,出海“戰場”硝煙四起。各類滿減折扣與補貼的燒錢組合拳下來,跑的久、跑得遠成為價格戰的關鍵。

以阿里京東為首的電商巨頭、隱形獨角獸SHEIN、巨頭代理人Shopee,以及短視頻電商TikTok...... @深燃 觀察發現,中國跨境電商已形成四大門派鼎力的局面。
風格不同,打法也不同。SHEIN一路突進,成為強勁對手,后起之秀Temu直指美國市場,與SHEIN正面對決。而TikTok手握巨大流量,卻無法在直播帶貨方面突出重圍。阿里帶領下的Lazada和擠進東南亞電商第一位置的Shopee,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不止“同門兄弟”的相互較量,中國電商還遭到海外巨頭的堵截。避開亞馬遜強勢鋒芒的同時,還需解鎖谷歌和Meta掌握的全球流量端口。

除了跨境電商,隨著國內快遞市場趨于飽和,中國快遞企業在爭奪海外市場方面也出現了“大亂斗”態勢。
@鈦媒體 聚焦東南亞的快遞戰事,發現順豐、圓通、菜鳥、京東物流等在東南亞的布局再次加快節奏,但面臨“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地,要和中國快遞企業、本土企業和國際巨頭多方角逐。
“出海已是國內快遞企業的必然選擇”,一位快遞物流專家對 @鈦媒體 說, 如果能聯合一起“抱團出海”,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各方逐鹿之下,市場終將迎來下一次洗牌。但無序競爭損害的不止是行業,也可能導致品牌形象的覆滅。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況之下,強強聯合不失為一種思路。
“美麗廢物”
買來即閑置?
【財經】
新一代消費者,有多少意外跌入“美麗廢物”的坑?
在商家營造的濾鏡下,一些實用性并不高的商品散發著蠱惑人心的魅力。消費者為其沖動買單,它們的自身價值卻沒機會得到釋放,宿命往往是積灰閑置,或者流入二手市場進入新一輪的循環。

@燃次元 采訪了幾位受“美麗廢物”蠱惑的消費者。“只要在超市看到了好看的就非買不可。”喜愛收藏餐具的年輕女性對 @燃次元說。盡管搬家時是一種負擔,但她實在無法放棄這點生活中的小確幸。

除此之外,@深響 發現年輕人還養起了寵物石頭,“美麗廢物”開始擬人化。
從征集名字到鑒賞“血統”,養石頭可謂花樣百出。就連石頭睡的床、戴的帽子、養護所需的精油等商品也火上各大購物平臺。石頭交易需求從線上溢到線下,形成了一條尚未成熟的產業鏈。
物與人的關系不僅是簡單的從屬,許多時候,它能夠成為寄托情感的工具。這也是“美麗廢物”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 / 胡雅婷
實習生 / 鄭圓圓
主編 / 徐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