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林中路|挑戰不停:從東北大興安嶺到嶺南的森林城市
2019年春天起,澎湃新聞就中國森林火災的防治工作,在多地進行探訪,形成“林中路”系列。
深圳森林消防專業大隊隊長宮鳳岐,從自身經歷的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說起,為我們講述了三十多年森林消防工作的經驗和感受。以下是記者根據口述進行的整理。

注意安全:大興安嶺的記憶
之所以會走上森林消防的道路,是因為我從小有一種當兵的向往。那時也是想了各種辦法,要走到這支隊伍里。我1982年入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包頭軍分區,在那里工作三年,后來有機會到了剛組建不久的內蒙古森林總隊,承擔的任務就是森林防火滅火。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大興安嶺發生特大森林火災,我當時是第五年兵,跟著我們總隊長,上到火場。我們到那的時候,火已經著了半個月。整個漠河縣全被大火燒完了。整個山是黑的,樹是黑的,到處都是黑的。我記得,當時有3個林業局、9個林場被燒毀,直接經濟損失達5億余元。
東北燒柴做飯,包括冬天取暖,都用劈柴(木條木塊),每家門前都有好幾垛。因為時間長了,木頭干燥,大火這一來,整個都給燒了。當時風力非常大,火比汽車跑得快。大火過來,溫度極高,上千度甚至更高。火車鐵軌都變成麻花狀,窗戶玻璃化掉再凝結,像是冰溜子。
不止一個地方著火,火場都是幾十公里。我跟著我們總隊長各火場跑。當時國家副總理都到了前線,國家成立了前指。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個總隊,還有解放軍、邊防部隊、林業職工等幾萬人在那里撲火。這場火,著了23天,燒死了210多人,266人被燒傷,還有230多人無家可歸。

這場舉世震驚的火,教訓有幾方面:指揮上,當時一些領導懶政,工作落實不到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非常嚴重,對森林防火不太重視。對那些負有一定責任的領導,當時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處分或降職。另外,當時裝備落后,完全靠人工撲火,技術手段也落后,國家那幾年也比較窮。損失慘重,主要還是落后造成的。
中國的森林消防有自身沿革。森林部隊1948年組建,后面逐步走向職業制,整個東北都叫森林警察。1985年12月轉為現役制,就是現役軍人,叫武警森林總隊。有段時間還不是統一管理。
那時國家經濟落后,森林消防裝備也落后。東北大林區,人進去行走都非常困難,更別說車輛,可用于撲火的飛機都很少。那邊雷擊火比較多,當時監測設備也落后。以前著火,衛星監測不到,根本沒法管。有的自然著自然滅,有的靠人工打滅,難度非常大。1987年的大火,是最后下了雨,老天幫忙,加上人努力,才得到控制。
大興安嶺這場火,給我留下了深深烙印。每次講起來,我都能在腦海復原大興安嶺火場——畢竟從事森林防火工作,習慣聯系現場情況進行分析。

這么多年,我給大家講課,都說要注意安全。這意味著,要能識別氣候條件、地形、植被。對高危險環境,要足夠重視。有時在林區,你根本不覺得自己所處的是高危險環境。出來打火就面對危險,不安全因素隨時有,有的并非來自火本身,而是在打火過程中——掉到懸崖里,被倒木砸傷或砸死。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2019年涼山爆燃,導致30人當場犧牲,也是這種情況。我還特地找了資料。什么是爆燃?爆燃和轟燃不一樣,轟燃跟溫度有關,達到一定溫度時,轟的一下,轟燃產生。而爆燃是在一定環境下形成的,比如草塘溝里有好多植被,多年后霉爛,變成沼氣,遇到火就爆燃了。爆燃沖擊波很厲害。那30個人連逃生機會都沒有。
我來到深圳后,帶著這支隊伍,也遇到很多險情。我是指揮員,帶著三個中隊,每次撲火手段都是以水滅火。比如,小火場,風力較小時可在左側放一支隊伍,右側放一支,中間放一支。但有時,火場會突然發生變化,如果隊伍在撲打火頭,就容易發生一些險情。我們總感覺,以水滅火安全,畢竟水槍打火,離人有二十多米,有一定的安全距離。有一次撲火隊伍剛接近火線,火就過來了,此時水帶突然脫節,情況非常緊急。隊員們扔下水槍就往山下跑。當時火從山上往下燃燒。正好過這個山頭,是下山火,變得緩慢了。沒過幾分鐘,隊員們快速接駁好水槍、水帶,把水供上,有效控制了火線。
我在前指看不到險情。打完火回來要總結。這些是他們回來總結時說的。后來我們規定:至少要兩條水槍上,不能用一條水槍;不能打頂風火,一定要打順風火;不管什么情況,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來到深圳:城市里的森林消防
深圳所在的南方,有自己的特征。
自然植被方面,這里沒什么原始林,多是人工林,一般是灌木叢。北方自然植被粗大,著火強度也猛烈。不過,這邊植被低矮,但著火速度快,僅次于草原火。如果是同樣的風力,這邊比東北大興安嶺林區的火小得多,也好打。我們在這里打火,雖然也比較困難,但我覺得比北方容易多了。這邊一著火,就幾平方米或幾畝,北方那邊一著火,會著上幾天,燒上好多公頃。

另外,這邊山不高。云貴川都是高山地區,打火得自己攜帶給養,還往往跟不上。而這邊沒有攜帶給養的問題。
深圳有前瞻性,對森林防火很重視。2007年,國家林業部在新疆烏魯木齊開了全國森林防火工作會議。開完這個會議,深圳防火辦主任就到我當時所在的新疆森林總隊參觀,看完之后,他就想到,可以組建一個專業撲火隊。
那時我在新疆森林總隊當作訓科長。他跟新疆防火辦主任說,能不能跟新疆森林總隊聯系幾個兵,好組建一個專業隊伍。防火辦主任找到我,說能不能給選幾個退伍兵,我說可以。到年底,我就問要退伍的兵,有沒有想來的。十個人報了名,2007年3月,他們統一集中在甘肅,之后乘火車來到深圳。
有兵得有人管。那年我到了轉業年齡,選了自主擇業。我就問,需不需要管理人員,我可以去。深圳防火辦主任問,你是不是開玩笑?我說,真心想去,他說,你把簡歷給我,我把簡歷傳給他。他一看,我做作訓科長,每年組織新兵訓練,搞隊伍訓練基本是主業。他說,你直接來上班吧。我就這么來深圳的。
來到深圳后,先期我們在羊臺山森林公園守護30平方公里林地,當時是做巡防隊的工作。深圳防火辦主任說,咱們還是要組建專業隊伍。之后,我參與做了個方案,得到市政府批準,組建45人的森林消防專業大隊。我又回到老部隊,招了45個人,然后做裝備計劃,開始組織訓練。我們這個市大隊就組建完畢了。

來深圳時,我跟你們想法一樣。深圳這么個大城市,哪有火打?成立這支隊伍干什么?沒想到,這個小的隊伍剛組建,人還沒招齊,2008年3月5日,龍崗區紅花嶺就發生一場大火,燒了2天,當時我們巡防隊只有10個人。火頭在一個懸崖處,火頭打不滅,還調用了香港三架直升機。后來,我看了森林防火的值班記錄,才知道一年下來,深圳經常發生森林火災,每年平均在30場火以上,甚至有的在50場左右。
根據領導安排,我們后來也在各區組建隊伍。我們每年幫助各區培訓,讓隊伍成長起來。截至2017年12月,深圳十個區全組建完畢,裝備是全國一流的。珠海近年也成立了專業隊伍,他們為此還專程到深圳學習參觀。江門也是參照深圳建隊的。
深圳經驗在整個南方地區都比較受認可:是第一個組建的,意識超前;隊員素質高,從部隊上招的,管理人員多在部隊從事過森林防火工作;裝備配置一次到位,標準、質量都比較高。
深圳1997.47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萬,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森林覆蓋率占41.50%。龍崗、大鵬和寶安等地,是重點防火區。森林大都在大鵬新區,而到大鵬海邊旅游的人也多,火災機率非常大。還有三洲田那塊,人基本上不去,車也到不了。但有些人去探險,著火以后,撲打很困難。有人的地方著火多,深圳都是人為火。比如抽煙丟煙頭、電焊引燃。還有在山上野炊。
一進防火期,幾乎每天接到報警。火經常發生。不過,我們現在裝備強了,隊伍強了,很快會把火打滅。一般著不了大火。這邊火一般不過夜。
另外,深圳普及了以水滅火。南方水資源特別豐富,魚塘、河流、水溝到處都是。以水滅火,不用清理和看守火場,比較安全。打火時,水槍射水,人跟火線有一段距離。而風力滅火機需要離火近,火的強度如果高,人靠不了近前,風力滅火機反而會成鼓風機,把火越吹越旺——我們培訓的就是這些技戰術,幾個滅火機吹一個地方,才能滅火。用水就更好,火頭20米遠,幾個水槍一過來,一下就壓下去了。

粵北地區水資源比較少。用風力滅火機最好,可以用幾臺,打1.5米以下的火,非常好用。
當然,這也跟當地經濟有關。我跟幾個老師也探討過。他們說,你們有錢,可以買一些好裝備;我說,你可以少花錢辦大事,比如,沒必要投入那么多錢搞一臺大的水車,也可以搞一個三噸的水車,里面水的系統裝成一樣的就行。
前方指揮員:需要懂業務有經驗
森林消防必須要懂業務,要有實戰經驗。沒有實戰經驗的人,上山撲火容易受傷。瞎指揮容易出事。
火場指揮要具備一定政治素質,身體素質要好,業務能力要強。地形、植被、氣象等綜合性知識都要知道一些。一定要由懂指揮、有實戰經驗的人指揮滅火。如果不懂瞎指揮,容易出事故。而隊員如果身體不行,作戰能力不行,不經過培訓,或者裝備很落后,也不能打火。
火場上很重要的是通訊,保證信息暢通,才指揮得動前方隊員。另外,不能多頭指揮,令要從一個人的口子出。一定要有經驗的人,知道火場態勢怎樣,知道怎樣跟前方保持不間斷聯系。
這幾年我帶隊指揮撲救了好幾場大火。這一點我有信心,隊里的中隊長我熟悉,可以通過對講機、基站保持信息暢通。他們隨時匯報火場態勢情況,火線多長,地形什么樣,植被什么樣,風力怎么樣。前方的人根據經驗判斷現場情況,比如大概是三級風還是五級風。火場一著火,火助風威,形成火場小氣候,他們也有經驗。我一般先問火線多長,是什么風向,火場什么樣的植被,坡形是陡還是緩。他們就會回應。火線長,或是斷續的火線,有植被的地方著火,沒有植被的地方沒有火。隨著風往前吹,它就往前走。整個火場態勢我要掌握,別人可能不知道。所以,打火要有經驗的人指揮,而且隨時提醒前方,地形、山坡比較陡的時候,注意安全。

隊員配合很默契。比如說,我們2013年增援江門。當時因為我們人少,我讓當地組織了40人的撲火預備隊。這是一個戰法創新。以前都是我們自己打火。當時打火打出去將近5公里,我們30人,能背多少水帶?不可能到30公里,再跑回來取水帶。所以,就用這40人進行運送。第一批10個人,先把水帶送上去,看夠不夠。如果夠了就不再送。前方說,還急需水帶,我又派第二批10個人上去。考慮到這時已作戰兩三個小時,第三批10個人往上送的就是吃的和水。后來第四批10個人上去,就協助山上打完火的人撤收水帶,統一帶回來。
那次增援滅火非常順利。他們當地民兵預備役40人,加上我們30人,一共是70人。這得靠當地配合。當地武裝部長都四五十歲了,親自背水帶上山,其他人都跟上了,組織得也好。
我一直很喜歡做這件事。很有意義,也很有意思。有意義是部隊的延續,原來就從事森林防火工作。每次打一場火,就感覺為人做了好多好事。有意思是跟年輕人在一起,心態也好,我快60歲的人,這么多年也不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由原來對深圳情況不熟悉,到現在熟悉了深圳森林防火工作。現在各區都邀請我當專家組成員,甚至還有外市,比如佛山。省里開展業務培訓,每次我都參與做講師。我最大的收獲,是在專業方面,在本行業里成了有經驗的人,為廣東省森林防火盡了一份力。
隊伍建設和訓練
我們這樣的專業隊伍隊員都是臨聘。政府出錢,采取第三方購買服務。編制固定,政府給每人核定薪水,人員是流動的。我們的隊員多數是退役就來了,年齡在30歲以下。年齡大的是特招的,比如A牌司機,因為要拿證就得達到一定年限。
只要年齡滿足條件,身體素質比較好,自己又愿意干,都可以招進這支隊伍。但我們優先選擇部隊上的人,是因為管理有基礎,身體素質好,招過來就能用。尤其是,作戰的紀律作風,高于沒經過專業訓練的人。這對隊伍健康發展有好處。
一旦著火,新隊員可以在后面做服務保障,不允許上山進火場。我們每年招進來的新隊員,要組織專業培訓,進行模擬演練,而不是一招進來就讓上火場。

從事這項工作,當然非常危險,但我覺得,保障方面跟進,應該不成什么問題。
年輕人現在有顧慮,覺得這項工作沒前途。但我覺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哪項工作,如果你做好了,都應該沒有問題。隊伍也是選優秀的人留下。要是做得不好,人家有權炒你。如果在這個單位做不好,我想,到另一個單位也照樣做不好。
人員的流動性大,這有多方面原因。森林消防工作確實高危,同時要求24小時在崗在位,照顧不了家。比如剛結婚的小伙子,家里有老人又有孩子,負擔非常重,有時會考慮家庭問題而離開。還有個別人感到,之前在部隊那么緊張,回到地方,又進入另一支隊伍,管理甚至比部隊還嚴,要求24小時在崗在位,請假又很困難。所以也就離開了。
最主要的,還是待遇問題。我們有45人的編制,之前想招滿并不容易。現在待遇相對高了一些,但還是偏低。深圳畢竟是特區,我覺得待遇好一點也應該。他們不單承擔深圳森林防火工作,還接受省里的調動,跨區域增援撲火。從廣東省看,個別地方待遇好些,其他專業隊伍,包括一些非專業隊伍,待遇還是太低。
我們是軍事化管理,每天出早操、要訓練。每周有具體工作安排,體能訓練是重點,比如一周不少于兩個3000米,不少于兩次爬山,背水帶負重跑每周兩三次。還有常規滅火機具、油鋸、水車水泵的操作與使用。還搞小型的比武競賽。有時要夜間緊急出動,因此照明設備、通訊設備,都得確保處于良好狀態。每周工作安排滿滿,訓練強度非常大。
森林防火工作越來越科學。不管從裝備建設,還是體制建設,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且提速很快。原先的森林部隊脫了軍裝,變成了國家專業撲火隊伍,專業性更強,針對性更好。
整個國家的體制改革,都從原來單一撲救森林火災向大救援轉變。

2018年,我們這支隊伍30多人,參加了近半個月山竹臺風的搶險救援。深圳幾條主要的干線都被倒樹擋住,車走不了。尤其是,羅湖垃圾處理廠,深圳幾百臺車,每天早上要把垃圾運到那里。如果不處理,整個深圳的垃圾都運不出去。
當天晚上,臺風稍弱了些,我們就投入搶險。當時還下著雨,風很大,整條路大概三四公里,被倒樹遮擋。我們分成幾組,用油鋸把樹切斷。平時打火也要砍隔離帶,油鋸這就用上了。第一天整整干了一個晚上,干到天亮。回去休息幾個小時,吃完飯又出來,把深南大道等幾條干線上的樹清理掉。
森林消防的梯隊與沿革
2012年也遇到一次臺風。我們這支隊伍清理倒伏樹木十多公里。那時,我們歸城管局管理。原先深圳沒有林業局,都歸城管局管。城管局下設有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負責管理森林消防隊伍。而我們是這個支隊下屬的大隊。現在成立了林業局,但我們這支隊伍又劃歸應急管理局了。
2019年2月14日,分管業務的局長,帶著我們幾個骨干去進行交接,有專門的交接書。實際1月就轉隸深圳市應急管理局了。
深圳以前靠森林巡防隊、護林員撲火,火災發生率挺高。成立專業隊伍后,火災成災率明顯減少,基本沒有大的森林火災發生,都在可控范圍之內。
2007年前,森林巡防隊是各個區財政出錢,采取合同制組建的,每天在山上巡護,比如,郊野公園配備非專業的撲火隊,即森林巡防隊。每年一到防火期,政府發出戒嚴令,禁止上山旅游,野外用火。森林巡防隊每天就需要在林區巡護,尤其每條主要的上山路線的入口都建了檢查站。還有安保隊伍,也要承擔一些撲火工作。一般靠海的地方,比如大鵬,招的都是保安,旅游景點一旦著火,可以隨時撲救。

兼職隊員,指的是臨時性的,防火期進行工作。南方防火期是每年10月1日到次年4月30日。此階段植被干燥,山火易發。這時招募兼職撲火隊員。他們平時在家沒什么事,臨時組建一支隊伍,一旦著火就過去撲火。而護林員,一年薪水固定,待遇比較低,是簽合同的。任務是把這塊地方看好,有人帶火種或點火做飯,都要制止。
這些人巡山護林在第一線,一旦發生森林火災,第一個到現場,撲救初發火是非常好的有生力量。應急管理轉制后,非專業的人平時做預防工作,能打早打小打了。非專業的平時訓練少,幾乎沒有我們這樣的專業訓練。再說,他們也沒有這些設備。比如,風力滅火機、水泵水車。非專業隊人員年齡較大,兼職的更是年齡偏大。

而專業隊伍采取軍事化管理,有非常好的裝備,有實戰經驗強的隊員。另外,專業隊里都是年輕人。前方火一旦控制不住,專業隊伍就上去撲火。我覺得現在更科學。
進入防火期,非專業的都加大巡護力度和巡查頻次。而專業隊伍基本進入戰斗狀態。我們在非防火期就組織開展培訓,提升綜合能力,讓隊員對各種裝備都能熟練操作使用。
組建專業隊伍,在全國是形勢需要。人們保護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發生森林火災的機率也越來越大。還沒組建專職隊伍的地方,也都在積極探討。廣東省也有要求,要求所有的市、縣都要組建專職的森林消防隊伍。這項工作一直都在推進。
轉隸后也要解決一些問題。一是規范管理,現在是每個區自己管,我覺得,就像消防部隊轉為火焰藍,統一服裝和裝備標準,應是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同時,要大力推廣以水滅火,這在南方地區非常好使。還要考慮直升機吊桶滅火,用來打火頭,已經比較成熟。還有智能滅火,各地都在做監控預警,以早發現早撲滅。

撲火隊伍裝備要提升質量、提升層次。深圳配的裝備好一點。有些地方的配置,多是壓庫底子的,配完之后用不上。裝備不僅要配備,還要配好的。不僅要有人管,還要科學管理。
咱們現在的培訓,都為提高隊伍作戰能力。整個廣東,甚至全國,都在努力實現科學撲救,實現零傷亡。避免人員傷亡,減少國家損失,這就是森林消防最大的目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