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遠洋特刊丨乘風破浪推動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神秘企業
前段時間,我們介紹了我國遠洋漁業(戳我)以及水產品出口(戳我)的那些事兒,相信大家依舊記憶猶新。其實在我國的遠洋相關產業中,國有企業是占有很大份額的。還記得我們之前提到的一家神秘企業嗎?它對于我國遠洋漁業產量的貢獻甚至超過了部分省市產量之和。沒錯,就是「中農發集團」,本期咱就來聊聊中農發集團和我國遠洋漁業的故事。
比起部分海洋大國百余年的遠洋歷史,中國無論是遠洋漁業的起步,還是水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都并不久遠。我國的遠洋漁業從1985年至今只經歷了35年的風雨,現階段正由"大"向"強"穩步邁進。縱觀我國遠洋漁業發展歷史進程,整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數據來源:《遠洋漁業三十年,艱苦拼搏鑄輝煌——專訪中國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劉身利》
遠洋漁業是一個資金需求密集、高收益、高風險的產業,若企業實力不足,很難長期發展。而中農發集團能夠自始至終走在我國遠洋漁業的前列,必有其生存之道。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中農發集團是如何一路"打怪升級",成為我國遠洋航運龍頭并推動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吧。

圖源:《2018年中農發集團社會責任報告》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農發集團")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1984年由農業部所屬中國海洋漁業總公司、中國水產養殖公司、中國水產供銷總公司合并而成的中國水產聯合總公司。
作為我國遠洋漁業的主力軍,中農發集團曾經擁有中國最大規模捕撈船隊,年捕撈漁獲約占全國總量的30%,產值接近全國總量的25%,主要目標漁獲包括金槍魚、魷魚、竹莢魚等我國主要的水產品出口品種。在全球范圍內,中農發集團目前的作業海域已經拓寬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極海域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我國遠洋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
01 開拓我國遠洋漁業事業
上文我們說到,企業實力決定了其在遠洋漁業產業中能走多遠,中農發集團成立三十多年來,能夠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首先源于基礎打得好。
1985年以前,中國的漁業捕撈因缺乏相應的遠洋能力與動力而局限在國內海域。隨著沿海捕撈漁船數量的迅猛增長、船越造越大,再加上近海漁業資源衰退的壓力,當時的中國水產聯合總公司(集團前身)作為中國第一支遠洋船隊到達西非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海港,打破了中國遠洋漁業"零占比"的歷史。因此,中農發集團可以說是開創了我國遠洋漁業的先河。
02 提升國際話語權和競爭力

如果說公海漁業開發能力體現了一個國家遠洋漁業的綜合實力,那么遠洋漁業企業則是推動這個實力提升的主要實踐者。中農發集團作為我國遠洋漁業的開拓者,用實力為我國在公海資源配額中爭取到了一席之地(1994年以前中國金槍魚捕撈配額為0),改變了部分海洋國家事實性壟斷公海漁業資源的局面,擴大了我國在公海這片"流動的國土"上的國際話語權。
說了這么多,那中農發集團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呢?我們通過下圖:一個公司(中農發集團)以一己之力,硬是在我國各省的遠洋漁船擁有量對比排名中穩居前列,就可以一窺究竟。

對比2008年遠洋漁船占總數的22.5%(329艘)遙遙領先于各省,2018年中農發集團的漁船數量和占比雖然分別跌至304艘和11.45%,但其自身實力仍是在增強的:
一方面,是由于各省市(尤其是浙江省、福建省和山東省)在遠洋漁業的投入總體有所增加,漁船數量增加,中農發集團的遠洋漁船占比相對降低;
另一方面,中農發集團近年來致力于形成一套捕撈、加工、運輸服務、貿易及基地服務等較完整的產業鏈,在國際市場上提升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也為我國遠洋漁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03 承擔社會義務和國際責任
一些小伙伴或許會有疑問:這樣一個"漂泊萬里"的高風險產業,我們為何要堅持大力發展呢?回顧過去幾期的內容(敲黑板)可知,金槍魚和魷魚等水產品受限于養殖成本、高遷徙的物種特性等,還是以公海捕撈為主。遠洋漁業在走出去戰略和發展外向型經濟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而在外交上,通過與亞、非、南美、太平洋等島國建立漁業合作關系,還能夠推動我國與部分國家的建交與復交。

我國遠洋漁船船隊(圖源:中農發集團)
再者,我國以企業或國家為單位,也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事業上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包括參與國際大洋金槍魚養護組織等9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今年更首次在公海實施為期三月的自主休漁。而遠洋企業本身也承擔了海外救援的社會責任,例如2010年在科特迪瓦協助撤僑2000余名,2018年"中水702"在南太平洋救助所羅門遇險小魚艇等,都可見到遠洋漁業企業的責任擔當。
04 21世紀我國遠洋漁業之困
當然,雖說我國遠洋漁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但也遭受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
a. 內部競爭
遠洋漁船“走出去”的空間受到世界漁區配額限制,或將導致國內遠洋漁業企業在公海產生無序競爭,導致內部損耗;
b. 外部約束
海洋國家對本國的海洋資源重視度提升的同時,會通過法律和國際規則加強對別國遠洋捕魚的限制;
c. 國際規則緊縮
世界漁區的部分高經濟價值的魚類目前處于過度開發階段(如金槍魚)。我國在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也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目前已加入了9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通過國際規則和條款對遠洋捕撈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國的遠洋漁業能在短短三十余年便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實屬不易。而以中農發集團為代表的遠洋漁業企業,不僅是我國遠洋漁業實力的一個縮影,也是承擔社會義務以及國際責任的重要力量。
讀到這里,你就能理解
只占到我國海產品產量7%的
遠洋漁業與企業為何如此重要了吧!
參考資料:
[1] The economics of fishing the high sea. AAAS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6
[2] 《2018年中農發集團社會責任報告》
https://www.cnadc.com.cn/r/cms/www/default/cnadc.pdf
[3] 《遠洋漁業三十年,艱苦拼搏鑄輝煌-專訪中國農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劉身利》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LAST2015&filename=SICA201504003&v
[4]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https://www.cnadc.com.cn/yy/824.jhtml
[5] ICCAT Statistical Bulletin Vol.45
https://www.iccat.int/en/pubs_sbull.html
轉載聲明:本文由智漁原創,圖表均由原作者制作,如需轉載,請后臺留言獲得授權。
編輯:楊家琪、張子柔、羅依純、羅一鳴
排版:羅依純、黃曉健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