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普通人的自然|社區保護者:在高原建立女性環保人團隊

賈喻然
2022-02-28 13:59
來源:澎湃新聞
? 市政廳 >
字號

  

當下,“社區保護”(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正在國內受到越來越多自然保護工作者的推崇,大家開始關注,地方傳統生態知識如何應用于保護舉措中。

2003年,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召開的第五屆世界公園大會上,與會者提出,與社區合作開展的生態保護項目,可以取得更大的環境與社會效益,為生物多樣性和特定物種保護做出卓越貢獻。

我國青藏高原地區是實踐社區保護的重要區域。一方面得益于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在青藏高原,深厚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積淀,藏族群眾傳承千百年的神山圣湖和眾生平等的社會規范,塑造了社區居民相對一致的生態保護觀。

秦藝源是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以下簡稱“三江源協會”)的一名駐地工作人員。這位江蘇姑娘扎根于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上山下鄉,用女孩與女孩互助的方式,推動著青藏高原地區的社區保護。在這個過程中,藝源也與女孩們一起感受著自我探索和成長帶來的力量。

瀾滄江源頭玉樹州雜多縣風景。本文圖片若無特別說明,版權均屬于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留在玉樹:從臨時志愿者到駐地工作人員

“你好,我叫曲吉措姆!”藝源的微信名有個藏文后綴??????????。她說,這是社區的一位僧人給她起的藏文名:“曲”是佛法的意思,“吉”代表幸福,“措”是大海,“姆”為女性。她說,自己一直想有個藏族名字,這樣在社區工作時和大家交流就更方便了。

2020年7月1日,落地玉樹,藝源第一次來到高原。她這樣記錄自己與江河源的相見:“這里的河流是有生命力的,坐在車上,能聽到、看到水流的奔騰,清澈且清脆,一路上基本都是沿著河流走的,嘩啦啦的水流聲,是來到江河源這片土地最深刻的印象。”

在黃河源頭的秦藝源。

藝源以志愿者身份來到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又以駐地工作人員的新身份留在玉樹。她其實不太喜歡被問及為什么要留下來。在她眼中,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決定。因為認同協會所開展的以社區參與為主體的生態保護工作的路徑和策略,她還想探索社區參與的更大可能性,尤其是女性在社區保護中的融入。

對女性參與社區保護的關注,始于一次三江源協會發起的影像培訓。課程期間,老師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全場都是男性牧人,沒有看到一位女性參加。作為在場為數不多的女性工作人員之一,藝源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女性在社區保護中參與的缺失。她認為,草原上男性和女性分工不同,會使二者在記錄家鄉時產生不同視角,女性視角的融入會對當地生態記錄有很好的補充。

影像培訓。

同時,在強調以社區為主體的保護中,不同利益方、不同性別和年齡層的參與和表達是各個群體基本的權利。藝源在思考:如何讓三江源地區女性的社區參與發生且有效。

藝源堅信,以社區為主體的行動,會真正改善社區環境和大家的生活。正如最初吸引她關注社區構建的香港“藍屋社區”的精神內涵一樣:重視“人”在其中的作用,鼓勵市民通過與社區共享自己的時間、技能及經驗,與社區建立緊密的關系,并將鄰里互助、共建共營精神代代傳承,達到社區可持續發展。

這與三江源協會的信念不謀而合。協會相信,“一個地方的環境保護僅靠外力是無法持久的,最終要依靠當地牧人的參與治理”。這也是藝源想要在玉樹,在三江源協會學習和實踐的,一種社區參與式的生態保護行動。

秦藝源成為正式員工后,擔任協會甘達社區工作站的講解。

喜歡出差:在社區調研中養成問題意識

藝源主要在玉樹的工作站生活和工作。早上七點多起床,爬上一個小山坡,走到辦公的地方。高原清晨的空氣很清澈,一路上聽著河流緩緩流動的聲音,看到路邊的牛羊,藝源向它們揮揮手,說聲“早上好”。

工作的時候,經常會有周邊村民和牧民來處理或協商事情,有時只是打印和復印一些材料,他們也會來工作站,順便和大家聊聊天,這里是一個小型“社區”。下午的時間,藝源通常會去附近社區調研,她被每一戶牧人熱情歡迎,剛在這家吃過酸奶,又在那家喝起奶茶。

女性環保人索南卓尕在畫畫,她經常來協會工作站學習畫畫。

日常交流中,藝源觀察到,當地女性較多關注女性健康、家庭教育及如何培養一些技能從而提高家庭收入的話題。當提及當地生態環境時,她們總會提起從前父母輩的保護方式是什么,現在有什么不同。她們聊起放牧的牛羊,就像聊起自己的家人。女性細致的感受和細膩的情感以及在家庭中的角色在對話中真實地展開。

然而,這些對話內容,通常是在幾個女性聚在一起時,大家才會分享的。走進牧戶家中做調研時,與家里女性聊天并不容易。因為通常男主人會回答一切問題,而女性總是沉默不語。藝源意識到,女性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是社區參與中首先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開展調研訪談。

在藝源眼中,三江源是一片很大的田野。她說,以前做研究寫論文,討論的問題都是從新聞報道和以往研究中發現的,不是自己第一手的觀察和總結提煉。而現在,她想要在真實的場域中探索自然資源利用、國家公園建設和污染防治的課題。

藝源是武漢大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碩士畢業生,身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地區域,她對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產生了更強的感知基礎,更加關注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過程中社區保護地的作用和發展;社區調研中,用法學視角思考人獸沖突的補償機制,是她之前從未思考過的問題;社區中村規民約如何協商和運作,為她帶去了關于規則、公平、正義的觀察角度。

帶著好奇心,像一張白紙一樣觀察和傾聽,藝源在社區調研中不斷重塑對生態保護的初衷和動力。藝源回想起,第一次去社區,在瀾滄江源頭,她看到,喝酸奶的碗中有一只小螞蟻,而社區環保團隊的僧人用草把小螞蟻引出來放生。

她逐漸看到,三江源地區社區環保的實踐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定成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家對自然萬物的平等看待所產生的無限力量。

三江源上的放生牛,又稱“神牛”,僧人舉行誦經加持儀式后,系上三色彩條,放歸山野,任其自由生長,不耕、不騎、不殺、不售。

社區參與:推動三江源環保領域的性別主流化

2020年5月,由聯合國婦女署CGF項目資助,青海省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執行的“三江源民間環保組織與游牧社區的社會性別構建項目”啟動,藝源是項目主要參與人員。

藝源作為三江源協會項目組成員,進行實地調研后,從43份田野調研的樣本中發現:在三江源地區的游牧社區環保工作中,婦女參與度普遍低下、即便項目活動有女性參與,也主要以勞力參與為主,并沒有在決策層面實現決策參與,游牧社區女性也很難享受因其參與具體活動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成果。

秦藝源組織女性參與各類活動,鼓勵她們記錄下想法。

藝源結合與女性朋友的日常聊天,設想在很多項目中融入女性視角,可能會優化項目討論的方案,或產生不同可能性。

例如,協會在一些社區推廣零廢棄理念時,通常都是面對男性進行信息傳播,但去到牧戶家后發現,女性才是實際使用這些物資的人,她們才更了解應該如何開展“零廢棄”生活。同時,男性對零廢棄的承諾,由于家中缺乏替代物資而無法順利推進,也可能會造成女性對環保的不認可。

進入社區,推廣垃圾分類。

藝源和同事們發現,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響了婦女對自身能力和信心的評估,也影響了她們進行公共表達和參與的勇氣。不僅是學校教育,如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法律政策解讀、技能培訓等,也需要將女性作為參與主體。

針對調研中存在的問題,藝源所在的項目組,首先將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各地,包括甘達村、哈秀鄉甘寧村、曲麻萊縣措池村、雜多縣莫云鄉等多個社區的女性環保帶頭人聚集在一起,建立了第一個三江源女性環保人網絡和社群。

女性環保人團隊的合照,在玉樹巴塘草原。

目前女性環保人網絡成員有25人,平均不到30歲。她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共同守護家鄉的草原河流。

她們之中,有將健康、環保的生產生活理念帶進學校課堂的老師;有拿起畫筆在帆布袋、石頭上畫三江源的動植物,希望能向更多人傳遞保護水源、愛護地球的理念的大學畢業生;有關注游牧文化的女性,她們制作毛氈產品、做環保日記、在水源頭撿垃圾,以牧民最傳統的方式保護當地環境。

達吉出生在玉樹市哈秀鄉甘寧村草原,是當地帕卓巴合作社的成員之一。合作社起初制作黑帳篷,為當地弱勢群體提供工作機會,后來在三江源設計師聯盟協助下,開始設計制作環保的手工毛氈產品。達吉是合作社的廚師,也是帕卓巴手工產品的代言人。

2019年開始,達吉開始根據設計師的設計,制作一些毛氈小胸針,如鹿角、牛角等。女性環保人網絡成立后,達吉開始更勇敢地展示自己,她落落大方地在鏡頭前展示草原女性的魅力。達吉身上自然純凈的美,展現出驚艷的表現力。2021年,牧人品牌“帕卓巴”走入上海時裝周,達吉正是產品照片中的模特。

達吉與帕卓巴手工產品。

藝源向我展示《三江源女性環保人公約》,公約第七條是“要有終身學習的精神,熱愛學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學習的精神成為大家的共識,也反映出這些女性們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迫切愿望。

藝源也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學習和創造著。她將自己的選擇稱為“生活實驗”,她寫道,我唱自己的歌,王爾德說“生活就是你的藝術,你把自己譜成了樂曲,你過的就是十四行詩”。藝源繼續在三江源開展她的“生活實驗”,讓女性在生態保護中一點點、一點點被看見。

(作者賈喻然系哥倫比亞大學戰略傳播專業碩士畢業生,善覺甘加環保團隊長期志愿者)

  

個人能為環境做什么?普通人如何在自然中自處?

“普通人的自然”(A New Normal for Nature)專欄將記錄普通人與自然相遇的故事。

普通人的自然|動物學家:水牛、水鳥與基圍蝦的共同復育

    責任編輯:王昀
    圖片編輯:金潔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杭锦后旗| 大冶市| 万安县| 兴隆县| 深圳市| 沁源县| 平南县| 桓仁| 柳林县| 牟定县| 兴和县| 新兴县| 鄂温| 巴林右旗| 玉环县| 陕西省| 海淀区| 麻城市| 应用必备| 张家界市| 吴堡县| 中江县| 湟源县| 宕昌县| 潜山县| 乳山市| 松滋市| 苍南县| 寻乌县| 句容市| 宿州市| 梨树县| 蒙城县| 苍梧县| 金堂县| 安龙县| 礼泉县| 山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