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后浪”故事:武漢大學里的旗袍女孩

5月4日青年節那天,Bilibili網站獻給新一代的視頻《后浪》刷屏全網。
什么才是青春?什么樣子才是當代青年?
這是從《后浪》視頻中延伸而出引發全網熱議的問題,也是每一個時代都一定會有的發問。
更武漢策劃拍攝了《我的大學》系列視頻,我們想用幾個大學里武漢“后浪”的故事,和你們一起對話青春。
請相信,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好的青春。


劉譽倫是武漢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學生,同時也是珞珞如石旗袍店的店主。
拍攝當天,她剛好接到了一個旗袍定制的單子,于是我們的鏡頭跟著一起去了她的工作室。

慕名而來做定制旗袍的,是劉譽倫武漢大學的學妹曹芊姿。
面對鏡頭,曹芊姿顯得有些害羞,但她告訴我們,她之所以會過來定制旗袍,是為了提前給自己二十歲生日一個禮物,也是想嘗試著將旗袍日常穿著。

這跟劉譽倫做旗袍的理念不謀而合。
劉譽倫說,在她看來,旗袍是擁有時裝屬性的服飾,不論是在它誕生的年代,還是在它發展的年代,旗袍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是中國女人的時尚。

這些年日常穿著旗袍的人越來越少,劉譽倫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眾的東西回歸大眾,給喜歡傳統旗袍的女性更多選擇。


挑選花樣、布料、珠扣,量體……設計制作旗袍的每個環節,劉譽倫都讓學妹參與其中。
她說,這樣特殊的體驗能夠幫助到顧客更深入地了解旗袍文化,也能夠讓她們對手工定制的旗袍擁有更多的尊重和期待。

工作室里掛著各式各樣的旗袍,暖黃色的燈光打在上面,劉譽倫跟學妹的輪廓都變得很柔和,她們細致挑選布料和紐扣的樣子,仿佛一瞬間穿越到了上個世紀,復古優雅,精致動人。
后來劉譽倫跟我們說,她很喜歡像學妹這樣找她定制用于日常穿著旗袍的客人。

我們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只有日常穿著旗袍的人越來越多,旗袍獨特的美麗,才能被更多人看到。
大部分時候,劉譽倫出門也會穿著旗袍。
上課、吃飯、逛街……有時候路人會向她投來好奇的目光,有欣賞的,也有不解的,對于劉譽倫來說,不論旁人怎么看,她都會堅持自己的選擇。

“美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不應該受到任何限制?!?/p>
不得不說,穿著旗袍,擁有自己獨特氣質的劉譽倫,很特別,也很美麗。


劉譽倫的珞珞如石旗袍工作室一直都堅持做全手工和半手工形式的定制。
雖然時間久、工期長,但在劉譽倫看來,等待的過程,也是對美的一種期待和對儀式感的一種體驗。

經過十天的純手工制作,劉譽倫將旗袍送到了學妹宿舍樓下。
學妹換上了剪裁得體的旗袍,跟劉譽倫一起去凌波門吹風。


“錦緞華麗裹細腰,精裁細剪展苗條”,初夏的風吹在她們臉上,金黃色的陽光灑在旗袍的布料上,融合出獨特的神韻與魅力。
很青春,也很美麗。

劉譽倫說,她一直都堅持在尊重旗袍本身特性的基礎上去做創新,她之所以在大學里創業,也是希望能夠用年輕人的視角,去賦予旗袍屬于這個時代的審美和態度。
因為不是設計專業出身,她一直不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旗袍設計師。
她更愿意做一個推廣者,去做推廣旗袍這件事情。
雖然這條路才剛剛開始,但她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04
在Bilibili網站發布的“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后浪》中有這樣一句話:“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核和價值觀。”

的確,青春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它有著蓬勃的姿態,豐盛的生命力,更有著年輕人對于未來的各種嘗試與探索。
劉譽倫在大學里用她對旗袍熱愛,詮釋了自己理解中青春最好的模樣。
年輕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讓我們一起向光而行,奔赴更美好的明天與未來。
下一期《我的大學》,猜猜我們會用什么形式記錄青春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