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招募|楊浦七夢:請你重述工廠生產記憶
楊浦也許是上海工人最集中的地方。楊浦區之名便來自“楊樹浦”。河流總是與工廠相鄰,自上世紀初,密集的工廠——上海機器造紙局、瑞瑢船廠(上海船廠修船分廠)、英商怡和紗廠(第五毛紡織廠)、上海工部局電氣處(楊樹浦發電廠)、英商上海自來水公司(楊樹浦水廠)、楊樹浦紗廠(上海第一毛條廠)、上海煤氣公司楊樹浦工場(楊樹浦煤氣廠)等就分布在如今楊樹浦路的濱江一帶。楊浦濱江不同門類的工業企業,最多的時候有三百多家。
不過,那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的事情。

眾所周知,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告別舊日輝煌的工廠陷入困境,楊樹浦濱江百年工業帶也逐漸蕭條。工廠關停并轉。工人隨之下崗、內退,從而需要重新設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路。
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與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籌劃,將這出跨度百年的人間戲劇搬到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綠之丘展場。繼紡織單元和教育單元的公眾故事征集之后,這次輪到工人登上“楊浦七夢”的舞臺來述說你們的故事了。

景觀規劃設計師朱夢夏一直從事遺產保護更新工作。對楊浦濱江帶工業遺產的更新,她認為,將工業用地轉變為城市公共空間,是一種很好的轉變方式。這里對當地的歷史文脈和元素也進行了很好的保留和重新利用。

然而,她也認為,一群過去與楊浦濱江關系緊密的人,在城市更新的過程中被忽略了。他們也就是原來在此工作的工人。


空間的變遷意味著工作生活方式的轉折。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大規模的工廠關停或搬遷,或許無法避免。工人們曾經生活、工作在其間,但無論當年還是現在,對現實空間的更新都幾無決定權。朱夢夏希望,這類經歷感受能夠被更多了解和討論,使得個體需求和社會發展之間獲得更好的平衡。同時,她認為,一旦遇到如被迫下崗這樣不可抗的生活轉折,人們也需要獲取自我療愈的能力。
正好借這次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相遇"的契機,朱夢夏希望邀請曾在楊浦工廠工作過的你,來講講你在此間的經歷感受。
在楊浦工廠工作、生活,有什么難忘的事?
當年面對突如其來的下崗、經歷過哪些困境?
離開工廠后如何謀生,生活有了哪些改變?
看到更新后的楊浦濱江帶,又有什么樣的感受?
在“楊浦七夢"的展覽中,通過這場“故事會”,我們希望讓更多城市規劃者聽到你的聲音,讓更多現在的年輕人能感受到當年楊浦工人的力量。
報名方式:請將您曾經工作過的工廠名稱、您的故事(文字或錄音)、聯系方式發送至郵箱macie_zhu@aliyun.com。
來信必復。期待您的故事!
關于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
為進一步促進上海的轉型發展,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推動城市更新工作的開展,以“文化興市,藝術建城”為理念,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SUSAS 2019),已于2019年9月29日在楊浦濱江拉開帷幕,活動持續至2019年11月30日。
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是市政府批準舉辦的大型城市公共活動,旨在通過“展覽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將城市建設中的實踐項目引入展覽,將展覽成果應用于建設實踐,從而倡導城市公共空間理念、提升城市魅力。
本屆空間藝術季以展現上海城市濱水公共空間的建設成就為背景,將楊浦濱江南段5.5公里濱水公共空間作為主展場,邀請世界各地藝術家結合工業遺產和場地特色,在地創作一批公共藝術作品留存于濱江,豐富濱江景觀;將原上海船廠的兩座船塢開放,為人們帶來大構造空間魅力的震撼體驗。
關于“楊浦七夢”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SUSAS學院的項目之一,由澎湃新聞市政廳與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發起,希望借助七組研究和創作,勾勒出曾經生活、工作在此地的人們,與此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如今又對此懷有怎樣的夢想。成果將于9月底至11月底在原煙草倉庫的“綠之丘”展出,并期待納入更多觀展者的講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