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軍祁觀|又見“美國優先”:特朗普2.0怎樣治軍布局?
特朗普贏得2024年大選,共和黨橫掃國會,再加上高法、州長布局,“紅色”風暴襲卷美國政治版圖。由此,美國軍事戰略與行動也將進入“特朗普2.0”時代。
第二任期的特朗普政府預計會延續“美國優先”戰略,尋求靈活而務實的軍事轉型和調整方案,重新定位美國在全球安全格局中的角色。
特朗普治軍2.0的重點預計集中在:削減傳統駐軍負擔、推動盟友軍事“自給自足”;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更具選擇性的優先軍事部署,如聚焦印太方向;大力推進高技術領域的武器、作戰系統和作戰領域開發,尤其是人工智能、無人系統、高超音速武器、太空、網絡等,以應對所謂威脅。
不過,即便背靠一堵看似堅固的“紅”墻,特朗普2.0也仍然需要面對預算壓力、國外盟友矛盾和軍事創新的不確定性。
延續與調整:2.0版本
特朗普2.0會繼續推行1.0時的“美國優先”總基調,強調重新評估全球軍事部署,推動將國際和地區安全負擔轉移給盟友,特別是在歐洲和中東地區。這可能導致美國對外軍事承諾的減少,包括減少對某些地區(如歐洲)的駐軍以及調整兵力部署,以降低美軍的海外負擔并推動更多的駐在國安全責任分擔。與此同時,美軍將專注于現代化武器系統的研發,以增強對中國的威懾力。
特朗普可能會傾向于推動一種新版本的“快速反應”與“精確打擊”戰略,延續2018年版本《國防戰略報告》的要求,在海空力量和無人系統方面,更加依賴高科技作戰平臺。在器物層面,這與美軍近幾年整體的軍事轉型或準備趨勢相符,也能減少長期駐軍對美國財政的壓力。但其戰略有效性存疑。
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內對先進軍事技術的投資出現過顯著增加,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網絡安全和人工智能領域。預計第二任期中,他將繼續強調對這些新興技術和能力的投資,并推動快速部署具有威懾能力的高科技武器系統。
雖然特朗普1.0支持增加軍事預算,但未來美軍的預算期望并不樂觀。首先,特朗普在首個任期的軍費擴張在一定程度上是言過于實的。其次,隨著美國經濟恢復的需求增大,其第二任期的財政狀況會更加緊張。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可能會要求國防部對現有的軍事開支進行“優先級排序”,對一些傳統的大型軍事平臺(如航母、坦克等)進行削減,轉而增加對未來戰爭技術(如AI、無人系統、高超音速武器等)的投資。
此外,特朗普可能會繼續推行其第一任期內強調的“零基預算”審查,對每個軍事項目的必要性和效果進行嚴格把控。當然,由于共和黨掌握了國會參眾兩院,兩黨之間的預算政治僵局或被府院之間的協調搶去不少戲份。
特朗普會推動精簡傳統力量構成,例如減少傳統重型裝備(如坦克、戰斗機)的采購,轉向更多機動性強的小型部隊、特種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以應對現代戰爭的高科技化、信息化和非對稱威脅。
美軍的兵力結構可能更加靈活,尤其是在遠程打擊能力、網絡戰和信息戰等新興領域。特種部隊和無人機部隊將得到更多資源,以適應復雜的全球安全局勢。相應地,美軍可能會進一步“去全球化”,減少在全球——特別是在歐洲和中東的確的部署,促使盟軍承擔更多的防務責任。但與此同時,特朗普治軍2.0會加大對印太地區的傾斜,全球戰略部署可能會更加側重與非傳統盟友的合作,尤其是加強與印度、澳大利亞、日本等印太地區國家的防務合作。
矛盾與阻力:不止于特朗普2.0
特朗普2.0時期在軍事戰略、布局和行動方面如要做出調整,其背后的矛盾和面前的阻力不可謂不多。當然,這些矛盾和和阻力并非僅是特朗普政府本身所面臨的問題。
首先,美軍面臨戰略目標與技術轉型之間的矛盾。美軍的戰略目標通常著眼于諸如“多域戰”等調整轉型方向的能力提升,但現代戰爭的發展不是簡單地快速適應新興技術,還需要在傳統領域維持優勢。而新技術的適應本身也并非易事。新的技術與傳統兵力的協同作戰面臨許多融合挑戰。例如,特種部隊和傳統重型部隊的協作方式需重新設計,如何快速培訓和整合新技術使用,成為美軍面臨的實際問題。
美國國防部的《2024年軍事現代化報告》明確指出,軍事現代化的進程受限于現有的武器采購和人員培訓體系,技術的快速發展往往無法及時與現有作戰架構和兵力結構同步,尤其是在高超音速武器、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研發上。
第二,預算方面,雖然美軍加大對新技術的投資,但美國國防預算受到國內政治和財政壓力的雙重制約,預算的增長往往較為有限。過去十年的多次所謂增長,在考慮通脹、不同種類開支的平衡等因素后,留給美軍適應未來可能轉型需要的銀子其實并不充裕。五角大樓必須在人員開支、傳統裝備、日常任務、戰備水平和新興高科技領域之間平衡資源分配、進行取舍。
美國國會和行政部門在國防預算的分配上存在廣泛的爭議。因此,雖然特朗普2.0時代以共和黨的全面勝利開局,但府院矛盾不能忽視。例如,傳統軍事產業的利益團體通常傾向于支持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傳統武器平臺,而這些與新技術的發展存在競爭。
此外,美國軍方在調整預算時,如何在海軍、陸軍、空軍等部門之間合理分配資源,確保每個軍種的現代化需求得到平衡,尤其是在面對俄羅斯和中國威脅的同時,還要平衡國內外的預算壓力。《2024年國防預算案》報告便對這一問題叫苦不迭。當然,地主家得幾個好大兒都很會哭窮,不過美軍也的確需要通過優化兵力結構和平衡不同裝備采購,騰出資金來支持新興技術的研發與采購。
第三,美軍的兵力結構調整與作戰需求之間存在矛盾。美軍正在進行兵力結構調整,重點發展更具機動性的輕型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但這些新兵力的快速部署與全球戰略需求之間可能存在不小的矛盾。例如,快速反應部隊和傳統重型作戰單位如何協調與融合,便是一個棘手問題。
美軍最近幾年正在有步驟地削減部分海、陸重型裝備,將其替換為機動性更強的輕型部隊和高技術武器平臺。但傳統戰力的減少會影響到美國在一些重點區域(如歐洲、東北亞)的威懾能力。
此外,美軍在調整兵力結構時,還必須考慮到與盟國的協作關系。尤其是在全球安全不確定性大增的背景下,美軍如何與北約、亞太地區的盟友與伙伴進行協調,確保其全球戰略能得到有效支撐,新的課題不少。陸軍的《2024現代化計劃》要求在削減傳統重型部隊的同時,通過更多的戰術演習和聯合行動來提高輕型部隊的作戰效率,尤其是在與盟友的協同作戰能力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不容易的。
雄心勃勃,知難行難
美軍如尋求在戰略目標、技術轉型、預算調整、兵力結構等方面實現更好的統籌,有一些工作是需要做,也正在做的,但效果難講。
首先,為了應對新技術與傳統戰略之間的矛盾,美軍正在推動五角大樓與國會之間更密切的協調,尤其是在預算審批和戰略規劃上。軍事創新和技術研發的進度將更多依賴于政策和預算的同步調節。
第二,美軍通過將現代化技術和新戰術結合,進一步強化推動“分布式作戰”的廣泛應用,即在技術和裝備層面利用無人機、人工智能和新型傳感器,通過小規模、高效能的部隊與先進技術結合,實現精確打擊與快速反應,減少對傳統重型裝備的依賴。
第三,美軍通過加強與盟國的聯合訓練和戰略協調,優化全球兵力部署結構,確保在全球多重戰場上能夠有效調動資源。
第四,美軍正在實施“零基預算”方法,按照作戰需求和技術創新的優先級進行資源分配,逐步減少對過時裝備的投資,集中資金支持新的作戰平臺和未來戰爭技術。
從部門關系、戰斗力組織、力量部署和預算管理這四個重點方向,美軍的調整頗有針對性。但是每一點也都伴隨極大的阻力。例如,預算與規劃同頻的需要從來不是什么新問題,特朗普政府的領導風格如何可能確保實現?發端于普魯士陸軍傳統“分布式”的理論和歷史經驗邏輯,與美軍當下對技術賦能基礎上的“如臂使指”到底是契合還是矛盾?
與盟國之間優化力量部署重點的愿景固然合理,但缺乏力量冗余和容錯空間的大盤子中,哪有許多的騰挪機會?特朗普對“美國優先”的執念、與俄羅斯曖昧的態度、在俄烏沖突等地區熱點問題上的“離經叛道”,可能會使其面臨來自美國國內和傳統盟國的反彈。減少對歐洲和中東的軍事支持可能會引發盟友的不滿,特別是北約國家。
“零基預算”對美國預算政治不是新東西,靠這個幾十年前便有的機制(雖然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的確有意強調)去解決五角大樓這個頭號官僚機構的頑疾,可能嗎?與此同時,在其他社會支出(如醫療、教育)面臨資金壓力的情況下,美國國內對軍費開支的批評也會加強。
總之,擺在特朗普和美軍面前的事,知行皆難。
-----
作者祁昊天,系北京大學助理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