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可持續投資|良好投資:實現可持續發展結果,投資者如何行動
2023年“兩會”期間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列舉了2023年的八項工作重點,包括吸引和利用外國投資和外國資本、防范重大經濟和金融風險、保障糧食安全和實現鄉村振興、實現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以及保障基本民生和改善社會保障機制。所有這些工作重點都表明中國的國家目標和戰略與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目標之間的高度一致,并指明了投資行業的未來機遇。
在此背景下,機構投資者開始更多采取行動,衡量和評估這些可持續性影響和結果——其依據通常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
市場對可持續性結果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識
2021年,負責任投資原則(PRI)在報告框架中引入一套新的指標,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主要投資者如何考慮其投資活動所產生可持續性的結果和影響?;诤炇鸱綀蟾娴臄祿琍RI于2022年12月發布了可持續性結果報告。報告顯示,以簽署方身份向PRI報告數據的2796名投資管理人和資產所有者中,有三分之二的投資管理人和資產所有者表明了一個或多個與其投資活動相關的積極或消極的可持續性結果。
除這些與投資者所考慮的結果相關的總體趨勢外,在中國,包括私營部門在內,整體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不斷提高。2020年,由普華永道(PwC)中國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處聯合發起的關于中國私營部門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認知的研究發現,89%的中國企業了解SDGs,69%的企業公開提及SDGs。該報告發現,中國企業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主要驅動因素是,認識到這些目標在提高品牌價值、改善競爭優勢、與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建立信任等方面的潛在價值。
投資者在考慮可持續性結果時使用了哪些框架
現如今,投資者開始采用一系列方法來思考其投資和管理決策的可持續性結果。2020年,在報告《SDG結果投資:五步框架》中,PRI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框架,用來指導和支持其在推動產生現實影響和結果方面的活動。

該報告確定了一個由五部分組成的框架。投資者首先設定結果,制定政策和目標以實現這些結果,并采取行動與其他金融系統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一起實現這些結果。
在該報告中,PRI收集了來自多位投資者和協作倡議的案例研究。這些案例包括對可持續性結果的評估和應對,以及在投資、盡責管理和與利益相關者互動中產生的影響。
1. 投資決策
投資者在其投資決策過程中,會采用多種不同方法使用與可持續性結果相關的信息。采取何種方式,取決于資產類別、投資策略和整體投資組合的構成。在一個案例研究中,野村資產管理公司(Nomura Asset Management)解釋了他們如何運用公共股權投資,并結合與被投公司的溝通,實現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結果。他們解釋了為什么需要通過明確環境和社會目標來評估一項投資的影響或通過調整投資方法產生影響。野村的方法是,通過為影響目標制定明確的KPI,并建立公司績效指標(CPI),并基于這些指標與被投資的公司進行溝通。
2. 盡責管理
除投資決策外,許多機構投資者也會利用其個人或集體所有權來影響被投資公司的活動或行為。在另一項案例的深入研究中,Abeille保險解釋了,除投資決策外,他們如何使用內部轉型風險指標評估標準來識別投資機會,以及識別表現滯后的項目。識別完成后,他們會與被投公司溝通交流,鼓勵他們將其商業模式向更可持續的模式轉變。
3. 與政策制定者和主要利益相關者的互動
最后,許多投資者還發現,要實現具備一定規模的可持續結果,可能還要參與到行業層面或更廣泛層面的監管,以及立法的發展,以推動金融市場的可持續性思考。其中一個案例,是由一批大型資產所有者建立的可持續發展投資資產所有者平臺(SDI AOP)。該平臺旨在通過開發一系列產品,加速推進市場采納可持續發展投資(SDIs)。該平臺側重于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使用收入和其他敞口指標的SDI分類目錄作為核心,提供關于SDG貢獻的透明且量化的數據點。該平臺希望通過合作來影響市場使其產生更深遠的變化。
將可持續性結果與中國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
隨著全球投資者開始考慮如何通過行動支持可持續性結果的實現,中國的投資者也有機會考慮如何通過其活動來支持中國自身的發展目標。PRI近期發布的一份關于中國的負責任投資和可持續性結果的報告指出,中國支持“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存在對應關系,推進有利的政策環境,可以賦能投資者通過行動實現可持續性結果,并與中國整體發展的目標和可持續性發展目標一致。
[作者唐棣系負責任投資原則(PRI)高級政策分析師,倪歡系綠色光年環保服務中心理事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