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民云指南】權威實用!陽了,該不該去醫院?20問20答→
無癥狀、輕型感染者
鼓勵居家隔離治療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20問答
“新十條”落地后,上海持續優化調整防疫政策,鼓勵無癥狀、輕型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離治療。一旦自己或家人“陽”了,需要做什么?出現哪些癥狀該怎樣應對?康復期如何返崗?記者就市民朋友關心的20個問題,采訪求證了有關權威專家。
【感染篇】
1. 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不適癥狀該怎么辦?
市民出現相應癥狀,先用抗原自測或核酸檢測,明確是否感染。一旦感染不要帶病上班,減少外出,相對獨立房間居住,最好使用獨立衛生間,如共用衛生間,使用后立即消毒。做好健康監測,每天早晚各1次體溫測量。
要減少與其他人面對面接觸,與家庭其他人分餐。使用過的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放進專用帶蓋垃圾桶。必要時對癥用藥,服藥時按藥品說明書服用,不盲目使用抗生素。
2. 自行服用藥物需要注意什么?
感染者針對不同癥狀選擇合適藥品,注意不要重復使用。服用復方制劑或含有西藥成分的中成藥,請務必詳細閱讀說明書,可能具有相同的藥物成分,需防止同類藥物重復、過量服用。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日劑量不要超過2克,24小時內服藥不得超過4次;布洛芬要根據不同劑型,按藥品說明書服用,用于退熱一般不超過3天。如合并有腹瀉的癥狀,請不要服用連花清瘟顆粒/膠囊。
3. 感染病毒后哪些人群容易出現重癥?
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高齡老人(80歲以上);肥胖癥人群(BMI大于35);合并糖尿病、嚴重高血壓、慢性呼吸道疾病、腎功能不全正在接受透析的人群;腫瘤晚期患者,尤其是需要規律放化療的患者;自身免疫力系統有缺陷的人群。上述人群應及時監測身體情況,一旦癥狀加重前往醫療機構求診。
4. 什么情況下需要撥打“120”去醫院?
感染者出現呼吸困難或氣促,無法緩解(血氧飽和儀低于95);持續不能飲食,或腹瀉超過2天;經藥物治療體溫持續高于38.5°C或心率超100次/分,超過3天應撥打120求救。
此外,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且不能控制;兒童出現嗜睡、持續拒食、喂養困難;持續腹瀉、嘔吐等情況;孕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憋氣等癥狀,或出現腹痛、陰道出血或流液、胎動異常等情況。120調度員會迅速獲取相關病情,優先派出急救車輛保障急危重癥患者。
5. 兒童感染是否一發熱就去醫院?
兒童發熱先不盲目去醫院,也不要恐慌。僅有發熱,其他癥狀不嚴重,可選擇先居家觀察。家長可做一些恰當護理,改善孩子的舒適度,如溫濕毛巾外敷兒童額頭、溫水浴、減少穿著的衣物、退熱貼外敷、家居通風換氣。如口服退熱藥后大量出汗,應及時更換衣服,使孩子舒適。如果發現孩子持續高熱、嗜睡、精神反應差,或出現熱性驚厥,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6. 孕婦感染需要注意什么?
對乙酰氨基酚是妊娠期退熱的首選藥物,且對乙酰氨基酚首選單方制劑,不推薦復方制劑(除對乙酰氨基酚外含有多種藥物成分,妊娠期使用風險增加)。妊娠早期使用布洛芬可能導致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關閉,因此不推薦。中成藥普遍缺乏妊娠哺乳期的安全性數據,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也未知,不建議孕婦服用。
孕婦同時要注意監測胎動情況、有無腹痛、陰道流血流液等。如果出現呼吸急促、24小時以上無法進食、胸痛或者胸口不舒服甚至眩暈等嚴重癥狀時,及時到附近的醫院就診。
7. 糖尿病患者感染需要注意什么?
無癥狀感染、輕型病例且血糖控制平穩的糖尿病患者可選擇居家隔離,保證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適當運動、加強自我血糖監測。感染時血糖可能會出現波動,可增加血糖監測的頻次,涵蓋空腹、三餐后2小時及睡前等時間點的指末血糖。
年齡<65歲且無明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者,建議空腹血糖維持在6.1-7.8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7.8-10.0mmol/L為宜。年齡≥65歲或已合并嚴重糖尿病并發癥者,空腹血糖維持在7.8-10.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以7.8-12.0 mmol/L為宜,同時需避免低血糖。如出現血糖持續升高、或血糖波動大的情況,建議及時至醫療機構就診調整降糖方案。
【居家篇】
8. 居家隔離治療線上咨詢有哪些途徑?
有電話醫療咨詢需求的市民可選擇以下途徑——
12320衛生熱線;
上海市發熱咨詢平臺(33672885,33682885);
各區衛生健康咨詢服務熱線。可關注“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搜索12月13日發布的文章《收藏!我市各區均已公布衛生健康服務咨詢熱線》獲取具體電話號碼。
如有互聯網咨詢需求,可關注滬上各大醫院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通過互聯網醫院咨詢,不少醫院已經開設相關線上專病門診。
9. 感染者同住人須注意哪些生活細節?
同住人避免與有癥狀人員同居一室或共用衛生間,如需共用衛生間,做好衛生間、浴室等共享區域的通風和消毒。盡量避免與有癥狀人員面對面接觸,接觸時做好防護,建議使用N95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10. 感染者同住人如何消毒并自我觀察?
避免與有癥狀人員共用生活用品,對有癥狀人員日常使用和可能接觸到的物品單獨放置,及時清潔消毒,對可能被感染者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隨時消毒;加強健康監測,可定期進行抗原檢測,如出現陽性且無癥狀或癥狀較輕,適當延長居家時間。
11. 感染者居家環境如何消毒?
家庭清潔消毒應遵循“清潔為主、消毒為輔”的原則。首先,室內空氣可采取科學開窗通風,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半小時即可。第二,家中物品優先使用加熱煮沸、陽光暴曬等物理方法消毒,或是按需選擇適合的化學消毒劑對地面、物品等進行擦(拖)拭或浸泡消毒。切記消毒液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配制適合的濃度,以免造成健康危害。對入家外賣、快遞包裹,可采取無接觸式收貨,消毒前做好個人防護,結束后及時清潔雙手。
12. 居家需要準備哪些物品清單?
物品清單具體包括: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抗原檢測試劑盒;帶蓋的垃圾桶;基礎性疾病患者常用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對癥治療藥品。
13. 有必要囤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嗎?
沒有必要。一般人群(即非高危人群),服用感冒藥、退燒藥,加上休息、多飲水,就可應對新冠病毒感染。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如PAXLOVID)用于治療成人伴有進展為重癥高風險因素的輕至中度新冠患者,例如伴有高齡、慢性腎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癥高風險因素的患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嚴格按說明書用藥。
新冠口服藥早期使用才能有效預防重癥,且是針對高危人群,不主張非高危人群使用,濫用有可能誘導產生耐藥性。臨床上大多無癥狀、輕型患者病程是自限性,沒有必要服用藥物。
【康復篇】
14. 感染新冠病毒后怎樣算康復了?
康復看兩個指標。輕型普通型觀察自己癥狀是否消失了;重癥危重癥則要觀察CT影像,如果肺炎明顯吸收,就算進入了康復階段。目前第九版診療方案以間隔24小時兩次核酸陰性,或是CT值大于等于35,認為沒有傳染性。如果不方便做核酸,建議連續三天做三次抗原檢測,癥狀沒有、連續三天抗原陰性,也可以認為沒有傳染性,身體康復。
15. 感染者康復以后需要注意點啥?
康復后可恢復正常生活工作和外出。不過還要強調注意佩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會間距并洗手。這是預防各種傳染病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習慣。康復初期的一到兩周可能身體會比較疲憊,不要進行劇烈運動,工作上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同時注意防護。
16. 感染者康復后如核酸碼還是紅碼,如何轉碼?
感染者抗原呈陰性后,可聯系居委或前往核酸檢測點,連續兩次核酸陰性后將轉為綠碼。
17. 如何區分是“復陽”還是“再感染”?
“復陽”一般是在短期內發生的(2周至3周內)。“復陽”也就是核酸沒有徹底轉陰,還在臨界值處徘徊波動;“再感染”是指人體在前一次感染完全康復后,當體內的特異免疫水平降低到一定水平時,再次被同一種病毒感染入侵的現象。通常會間隔一段時間,比如半年以上。
18. 復陽或再感染,是否具有傳染性?
從現有研究來看,“復陽”的人通常沒有傳染性。如果是再感染,就是完全不同的又一次感染了,是具有傳染性的。
【防疫篇】
19. 疫情流行期間市民如何預防病毒感染?
市民應養成良好健康習慣,勤洗手、外出戴好口罩,家庭常通風、勤清掃,對經常接觸物體表面消毒清潔。均衡營養,作息規律,充足睡眠,合理運動,保持良好心態,強健體魄,增加個人免疫力。
慢性基礎疾病患者按醫囑堅持用藥,不擅自停藥。氣溫驟降等惡劣天氣時,盡量減少外出。
20. 疫情當前,還需要接種新冠疫苗嗎?
根據國內外研究結果來看,疫苗在預防感染、減少發病方面,尤其是預防重癥和死亡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但疫苗接種之后,免疫力和保護效果會隨著時間推移下降、削弱。冬季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發,建議老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兒童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及流感疫苗。
數據顯示:完成新冠疫苗的基礎免疫,感染后發展成重癥的風險至少降低80%,如果接種加強針,風險將降低90%以上。因此,目前國內外都在推薦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強免疫,符合條件的老人應盡快完成加強針的接種。
文章內容和配圖來源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轉載和授權請聯系原作者
???????????????????????????????????????????????????????????????????????????????????????????????????????????
【服務推薦】
自國務院防聯控機制出臺“新十條”后,上海各級醫療機構平穩有序落實落細各項優化調整措施。作為上海“一網通辦”總門戶移動端,“隨申辦市民云”APP全力打造本市新型就醫服務體系,現已接入本市25家醫院和6個區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向市民推出“互聯網醫院”應用服務,醫保和自費的復診患者本人和綁定親屬關系的家人,體驗線上復診、醫生端可開具處方、報告查詢、患者在線支付藥費、藥品自取或配送到家等多項就醫服務

線上復診、配送藥品!“隨申辦”APP“互聯網醫院”全方面守護您和家人的健康
更多詳細操作,可點擊下文↓
???????→ 《足不出戶,線上復診!“隨申辦”APP“互聯網醫院”攻略來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