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塔尼亞胡真能“王者歸來”嗎?以色列大選的新格局和老難題
2022年11月1日,以色列舉行了自2019年4月以來的第五次議會選舉,這也是2021年6月以色列聯合政府組建之后,以色列又一次政治洗牌。
據以色列當地媒體統計的初步結果,前總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在議會中將贏得至少30個席位,仍是議會第一大黨。而以利庫德集團為首的右翼政黨陣營很可能將贏得議會所有120個席位中的至少60席。在此情況下,內塔尼亞胡有望成功組閣。
以色列政壇各派政治力量經歷了新一輪的權力交替,但是以色列仍將面臨政壇“碎化”和組閣困難的老問題。

內塔尼亞胡 視覺中國 圖
新一輪政治洗牌
此次以色列議會選舉,呈現出以色列政壇多方面的特征。
首先,內塔尼亞胡的強勢回歸。在2021年成為在野黨領導人之后,筆者就多次提出,內塔尼亞胡必然會卷土重來。此次選舉的初步民調顯示,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獲得了120個議會席位中至少30席,繼續成為以色列議會第一大黨,并很可能獲得優先組閣的權利。
其次,反內塔尼亞胡的右翼政治力量衰落。在2021年大選后,最大的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成為在野黨,而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右翼政黨,如吉德昂·薩阿領導的“新希望黨”,以及納夫塔里·貝內特和阿耶萊特·沙凱德領導的“新右翼”,阿維格多·利伯曼領導的“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都反對同內塔尼亞胡組建聯合政府,加入了拉皮德組織的聯合政府。其中吉德昂·薩阿曾經是利庫德集團的高層,在黨內挑戰內塔尼亞胡失敗后不得不出走;利伯曼、貝內特和沙凱德多次拒絕內塔尼亞胡的組閣邀請,導致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淪為在野黨。
但是經歷了一年多的執政后,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右翼政黨在選舉中遭受挫折。據本次大選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利伯曼領導的“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議席數量有所減少;“新希望黨”同國防部長甘茨的“藍白黨”合并成立的“國家團結黨”此次僅獲12席,少于2021年大選中“新希望黨”的8席和“藍白黨”6席之和;沙凱德此次加入“猶太家園黨”參選,貝內特早在今年6月就宣布不參加選舉;而“猶太家園黨”此次壓根未能跨過選舉門檻(編注:按以色列選舉制度,只有獲得全部有效票數3.25%以上選票的政黨才能進入議會),黯然退出議會。
第三,一些極右翼政治力量快速崛起。根據初步民調顯示,極右翼政黨“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在此次選舉中迅速崛起,獲得了14個議席,成為議會第三大黨;而在2021年選舉中,該黨僅獲得6個議席。“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快速崛起,源于以色列右翼選民的支持。
貝內特在2021年后加入拉皮德主導的執政聯盟,引起一些右翼選民的不滿,他擔任以色列總理期間,沙凱德、薩阿和利伯曼等人在約旦河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的問題上態度模糊。與之相對,“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則主張強硬應對巴以沖突,進一步擴大在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的猶太定居點。“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高層伊塔馬爾·本·吉維爾甚至在9月公開持槍,出現在右翼團體在東耶路撒冷的游行集會中。“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的強硬姿態,導致一些右翼選民放棄了“新右翼”“新希望”等政黨,轉而將選票投給了“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
最后,中左翼政黨力量有所變化。在此次選舉中,左翼政黨工黨和“力量”黨獲得的議席相較于2021年大選有所減少,“力量”黨甚至未能獲得議會席位。阿拉伯政黨則再次陷入分裂,四個主要的阿拉伯政黨“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阿拉伯復興運動”、“聯合阿拉伯名單”和“全國民主聯盟”分別組成三個陣營參加選舉。中間翼政黨實力仍然較強,其中拉皮德領導的“前進黨”議席數超過20個,繼續保有議會第二大黨的地位。
誰會與內塔尼亞胡一起組閣?
總的來看,在經歷了一年多在野黨經歷后,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在國內政壇的影響力仍然強勁;右翼政黨內部,“反內塔尼亞胡”陣營力量受到削弱,極端右翼政治力量迅速抬頭;中間翼和左翼政治力量出現了一些變化,其中左翼政治力量有所減退,中間翼政治力量仍不可忽視。
以色列大選出現新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以色列國內安全形勢引發民眾普遍關切。從2022年初以來,巴以沖突不斷升級,以色列不僅在加沙地區同“巴勒斯坦圣戰組織”(杰哈德)爆發激烈沖突,在約旦河西岸的杰寧、納布魯斯和圖勒凱爾姆等地多次大規模搜捕極端分子,導致巴以矛盾激化,沖突不斷。在此背景下,安全議題重新成為以色列公眾最關心的話題,右翼政治力量得以迅速崛起。
盡管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繼續保有議會第一大政黨地位,但是以色列未來恐怕仍將面臨“組閣難”的老問題。對內塔尼亞胡有利的條件,是曾經激烈反對他的右翼政黨的席位大幅萎縮,即使不同“以色列我們的家園”等政黨合作,也可以完成組閣。但是內塔尼亞胡也需要同其他可能的合作伙伴展開磋商,以提升組閣的可能性。
一方面,內塔尼亞胡可以同極端右翼政黨組建執政聯盟,但是可能面臨政治利益分配的難題。根據初步統計結果來看,“沙斯黨”、“托拉聯盟黨”和“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如果同利庫德集團聯合,能夠占有120個議席中的61-62席,因此可以組建執政聯盟。“宗教猶太復國主義黨”要求獲得未來政府中的國防部長、大流散事務部長等重要部長席位。由于以色列國防部長能夠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定居點問題上擁有較大的話語權,且國防部長往往是成為未來總理人選的重要“墊腳石”,因此競爭激烈。內塔尼亞胡曾表示,國防部長和大流散事務部長將由利庫德成員擔任。如何平衡黨內政治許諾與政黨關系,將成為內塔尼亞胡能否組建“右翼-極右翼”執政聯盟的關鍵。
另一方面,內塔尼亞胡可以同中間翼政黨合作,組建“右翼-中間翼”執政聯盟,但是需要調和政黨之間的關系。據初步統計結果來看,內塔尼亞胡可以同“前進黨”和“國家團結黨”組建執政聯盟,但是需要克服黨派和領導人之間的矛盾。無論是“前進黨”領導人拉皮德,還是“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都公開表達過不愿同內塔尼亞胡共同執政的想法。尤其是甘茨曾經領導“藍白黨”同內塔尼亞胡在2020年5月組成執政聯盟,但隨后不久即被內塔尼亞胡背棄。如何讓中間翼政黨重拾信任,將是內塔尼亞胡面臨的重要難題。
這次大選之后,內塔尼亞胡將掌握組閣的主動權。盡管面臨多方面挑戰,但是內塔尼亞胡重戴總理桂冠,可能性很大。應當指出的是,在過去十多年中,巴以問題的復雜性進一步增加,無論內塔尼亞胡是否當政,巴以問題的和平解決都幾無可能。
(王晉,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所長助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