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簡政放權需要一本正“經”

撇開訪談對象的個人因素,在這篇文章中,鄉鎮政府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人浮于事,閑人多,干活的少;工作人員收入低,以及存在截留挪用上級專項撥款。
應該說,這些問題未必全是新問題,而是新老問題相互摻雜。
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年,“三農”矛盾比較集中的時候,其中的一些問題曾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隨著涉農稅費的減免取消,一些政府與公眾之間面對面的沖突得以化解,矛盾一度緩和。
涉農稅費的減免取消,掩蓋了一些并未觸及的深層次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簡政放權蜻蜓點水,基層政府機構改革流于口號,新設或臨時機構不斷出現,人員不降反升。
鄉鎮政府的特殊性在于,農村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個人發展機會更少,與其他工作相比,做鄉鎮公務員不僅體面有保障,在不少人看來,還有借助權力為個人和家族撈取各種好處的機會。因此只要有一線機會,很多人總會想盡辦法,弄個公務員身份。這種風氣之下,基層政府越來越人滿為患。甚至一些編外人員(包括所謂“臨時工”)即便領著養活自己都困難的薪水,也不愿放棄與權力“沾腥”的一丁點機會。
他們也不大擔心裁員失業:反正這些年來政府財政相對寬裕,不至于發不出工資;再說,越到基層越講人情,開除人怎么抹得開人情面子?而一旦合法收入低了,這些人清楚地知道怎樣通過合法的、灰色的乃至違法手段,彌補收入不足。實在沒有“手段”,還可以消極怠工。
這就是公眾經常感慨的事情:中央或高層政府的政策是好的,但是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和尚為什么要把經“念”歪?答案在于一個反問:不把“經”念歪,怎么撈取好處?
因此問題的表面,是基層政府人浮于事,因人設事;深層次的問題,是政府不知道怎樣放權,管了不該管、管不了的經濟與社會事務,導致相應的機構和人員越來越多,但是又養不起這么多冗余人員,提供不了體面待遇,加之其他制度疏漏,兩相結合,使這些人能夠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侵占公共利益,結果必然阻礙經濟與社會健康發展,毒化人文風氣。
誰都渴望的理想狀態是正嘴和尚念正“經”。但更為保險和務實的,是有一本誰都可以念好的正“經”。一本不容易被念歪的正“經”,顯得至關重要。如果簡政放權的“經”容易被念歪,就不要指望基層工作人員能夠主動把它念好,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基層的問題,責任不全在基層工作人員。
簡政放權說起來高屋建瓴,但具體實施,越到基層,難度越大。單就裁撤機構和人員一項來說,上級政府可以把冗余人員往下級壓,可以把改革事宜做得體面一些,但基層把人往哪里壓?
在財政充裕時完成簡政放權,尚有回寰余地,一旦經濟下行,而簡政放權又做不好,則在基層的危害更為直觀、更能被公眾感知,其危害必被成倍放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