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社交媒體遇上短視頻,選擇“抽象地活著”還是“娛樂至死”?

澎湃問吧
2021-07-02 10:15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問三知 >
字號

三十多年前,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中表達了對于人們沉迷于電視而停止思考的擔憂。多年以后,看電視長大的那一代人,將這種擔憂轉移到了下一代的身上。

如果說,社交媒體讓我們接受到的信息變得碎片化,那短視頻的誕生,或許意味著信息碎得更徹底了。從140個字以內到不超過30秒,“短平快”何以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澎湃問吧對話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北大文學博士李靜,一起聊聊社交媒體中的當代青年!

社交媒體時代的年輕人

@炬火:請問社交軟件如何影響新一代年輕人?

李靜: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簡短的回復肯定是不全面的。我理解你說的“新一代年輕人”,更接近于“互聯網原住民”或“Z世代”的意思,是在互聯網和社交軟件上“泡大”的。

我想站在比較可觀的位置上談論社交軟件的“影響”。在《讀書》2021年第1期上,我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彈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術》,重點來談“彈幕”對于讀寫習慣和年輕人主體狀態的影響,力求比較客觀地評價,感興趣的話可以翻翻看。

總體來看,社交軟件確實造就了許多“趣緣共同體”,新一代即使趣味再偏門,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雖然是虛擬的,但情感卻是很熾烈的,這是迥異于以往任何時代的新現象。我在自己的新著《更新自我:當代文化現象的個體話語》中,曾經特別分析過CP文化這種現象。而且社交媒體也是一種偉大的“賦權”,使普通人也獲得了自己的發聲渠道。但社交軟件帶來的壞處也是很明顯的、比如說圈層分化、信息繭房、信息垃圾、語言暴力、注意力渙散、沉迷于短小敘事等等。這類探討在英劇《黑鏡》里有很多,可以一看。

《黑鏡》劇照

不過,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有沒有自覺的“媒介素養”,這決定了是你在使用工具,還是工具在駕馭你。在技術異化力量越來越強大,而且難以擺脫的前提下,“媒介素養”算是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一方空間。

@7minami:您怎么看待新的社交時代所帶來的“附近的消失”?年輕人到底是更孤獨了還是更連接了?網絡的社交會不會喧賓奪主替代了現實生活中的社交,使得人們生活在“遠處”?

李靜:您的觀察很犀利,我也有同感,經常覺得自己是在“抽象地活著”或是“觀念性地活著”。

互聯網時代賦予了我們一種“數字化生存”的方式,地緣、血緣的限制都不那么重要了,社交的方式也更加靈活自由。不同的人對此觀感可能不同,有的人會覺得更虛無和孤獨,但有的人會覺得“遠處”的關系更純粹、更安全,可以隨時退出,也不必面對那么多現實的困擾。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附近的意義”才被重新發掘出來。附近,意味著具體的人、事、物,以及它們所交織成的公共空間,構成了豐富細膩的日常生活。但“附近”也不全然是正面的,比如百年前進步的年輕人正是要走出舊家庭;再比如曾經的單位制,既能帶來共同體的保障,同時也不乏對人的束縛。所以這個問題挺復雜,既不必妖魔化網絡社交,也不必把“附近”視為一個桃花源去懷舊。未來我們都將面對線上與線下的雙重生活,如何建立二者的邊界,需要在行動中反思和調整。

“娛樂至死”是否更近了

@咸咸加點鹽:刷短視頻會讓人變笨嗎?為什么中年人比年輕人刷短視頻還多?

李靜:刷短視頻會不會變笨,見仁見智。我只能說自己的看法,2014年,4G正式運營,2015年抖音成立,短視頻平臺百舸爭流,宣告“進入短視頻時代”的聲音不絕于耳。我們也確實能看到身邊許多人在隨時隨地刷短視頻,這僅僅只是發生在五六年間而已。

可以說,短視頻平臺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生活節奏加快等變化而出現的。它為普通人提供了表達和記錄的渠道,有文章說“快手是賽博時代的人民廣場”,這個描述挺貼切的。

但對于普通個體來說,如何面對這樣碎片化、海量的、魚龍混雜的信息,真是不小的挑戰。特別是對于價值觀尚未成熟、辨別力與思考力都不強的人群來說,很容易被誤導。對于自律性不強的受眾來說,也很容易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種碎片化的、算法推送的信息獲取方式,確實不利于深度學習和思考習慣的養成。

在別的問題回復里,有朋友提到“奶頭樂”,這是美國戰略理論家布熱津斯基提出的,在發泄性的滿足游戲和快速且膚淺的獲得感中,普通人變得愚鈍和麻木,從而忽略掉現實中的種種不公。

至于中老年人刷短視頻更多,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許多中老年人害怕被信息時代拋下,所以更愿意泡在網上,而且許多人退休后,相對比較孤獨和空閑。許多短視頻內容涉及健康養生、心靈雞湯等,也是他們關心的話題。

@SwingToys:現在很多甜寵電視劇、綜藝節目都很“無腦”,這樣會不會導致更多人不思考?

李靜:“無腦”、“短平快”確實是一些互聯網資訊和影視劇帶給大家的普遍觀感。如果長期沉溺其中,應該會出現您所擔心的現象——不思考、同質化、沒有獲得感。而且有科研數據證明,長此以往會改變神經元的結構,從生理上改變我們的大腦構造。我也經常為此苦惱,產生逃離互聯網的沖動。但與其逃避,不如主動去面對,為什么我們不能做信息的主人,去主動篩選自己所需要的的信息呢?比如,我會選擇閱讀一些長篇小說,來培養自己對于長篇敘事、長時段專注力的耐心。這些是需要有意去呵護、鍛煉的能力。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我們也可以追問“甜寵”為什么流行?為什么短平快是有市場的?難道大家看不出這些東西沒有營養嗎?當然不是。比如,“甜寵”代表了大家的心理需求,現實越是冰冷殘酷、充滿壓力,各種理想型的情感關系就越被渴求,流量也越大,因此也就越受制作方和資本的歡迎。再比如短平快,能迅速帶來一種滿足感,快速釋放壓力,這也是當代生活的一種剛需了。所以我們應該追到問題的根源,把注意力再次轉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主動去建設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與休閑的方式,而不只是等待“被動的喂養”。

    責任編輯:黃雅竹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民权县| 太仓市| 壤塘县| 黄山市| 新津县| 炎陵县| 馆陶县| 宜君县| 凤阳县| 平阴县| 水富县| 平度市| 吴堡县| 灯塔市| 连州市| 哈巴河县| 城步| 泰顺县| 永吉县| 高密市| 安岳县| 文水县| 龙口市| 沙坪坝区| 温宿县| 莆田市| 巴南区| 宾阳县| 双柏县| 阿拉尔市| 馆陶县| 门源| 涿州市| 阿拉善盟| 南汇区| 佳木斯市| 台州市| 松原市| 大同市|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