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北大文學博士李靜,如何從文化現象中讀懂當代青年,問我吧!
最近,押中多地高考作文題的《覺醒年代》引起無數人淚目,為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理想和奮斗欽佩不已。而當下,社畜、打工人、內卷、后浪,許多描摹青年現狀的網絡用語噴涌而出,重新描繪了這屆年輕人。拒絕同質化、表達自我、快樂至上……文學作品、影視劇、互聯網熱詞等文化樣本如何塑造不同年代的青年形象?
從工作壓力到生活成本,從人際困擾到養生技巧,當代青年成長中的困惑來自于哪里?我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北大文學博士李靜,主要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當代文學與文化批評,著有《更新自我:當代文化現象中的個體話語》。關于文化現象中的個體話語和青年形象,歡迎和我一起探討!
從工作壓力到生活成本,從人際困擾到養生技巧,當代青年成長中的困惑來自于哪里?我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北大文學博士李靜,主要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當代文學與文化批評,著有《更新自我:當代文化現象中的個體話語》。關于文化現象中的個體話語和青年形象,歡迎和我一起探討!

提問
熱門最新共0個提問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