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城市的未來|向上向善,助力 “兒時的自己”

劉楠鑫
2021-04-08 13:28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研究所 >
字號

澎湃新聞 王煜 制圖

很多人都相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我認為“窮亦能兼濟天下”。

我叫劉楠鑫,24歲,是“畢業后”公益基金創辦人。可能是因為童年留守10多年的緣故,也可能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2016年,我在廣州大學讀大二時就開始公益創業。5年來,我和團隊、支持者們堅持“向上向善”的價值觀,為近40萬“兒時的自己”干了一些實事。在此,我想分享下自己的故事,以及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一些看法。

我也是留守兒童

初二時的自己,初三畢業身高才一米四九。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我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溪洛渡鎮吞都村。翻過村子對面的山頭,就是四川大涼山。我家鄉的條件與大涼山相比,好不了多少,土地貧瘠、交通閉塞。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父母在我4歲時就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次。我只得從小跟隨外婆生活,留守10年有余。貧窮的現實,孤獨的童年,迫切想實現一個小小的心愿,構成了我童年的全部底色。 

每逢學校開家長會,爸媽遠在千里之外,只得央求鄰居幫忙。我的成績一直都是第一名,也一直是班長,曾無數次夢到父母見到我被表揚的樣子。

想爸爸媽媽了,我要跑好幾里山路,去村外的小賣鋪,在電話一頭向父母哭訴,為什么不帶著自己去打工?沒有伙伴玩耍時,常常自己捏幾十個泥人陪伴自己。

小學時學識字,班上卻只有一本上屆學生留下的新華字典,同學們將這本字典分成兩半,翻得破破爛爛。

四年級時,有一次校長給班級代課,無意中說,他辦公室有幾本課外書。那時極度內向、不善言語的我,趁著周末,和班上幾個同學爬水管,偷偷進了校長辦公室,拿到了一本《阿凡提的故事》。我們幾個愛不釋手,反復看了幾遍,甚至在放牛割豬草時也藏在褲腰帶上,最后這本書被翻爛了,也沒能送回去。

這次“偷書”經歷使我刻骨銘心,也改變了我的一生。我有了一個心愿,長大了要反哺家鄉,幫助像我一樣的留守孩子。

大學創業

2014年,我懷揣著創業的理想,乘坐火車來到廣州大學念書。最開始跟不少朋友一樣,在大學就想闖出一片天地,渴望通過商業創業,干一件炫酷的事,一夜暴富后再去完成童年心愿。

我的所有公選課都跟創業有關,所有課余時間都去做微實踐,加入10來個學校社團。從做銷售、派傳單的活兒,鍛煉自己的內向性格開始,再到組建團隊做微商、自媒體、校園周邊電商,一步一步讓自己成長。

大二時,我發現很多創業只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的生意。2016年初,一次偶然機會,我運用自己所學的新聞專業,無償幫助學校周邊流動攤主實現線上外賣的經歷,讓我明白,幫助他人不必等到大富大貴才能做。

我想幫助那些正在懸崖邊走著山路讀書、回到家自卑孤獨,仍然重復著我當年留守生活的數以千萬的孩子們。就在做出決定的那一晚,凌晨4點,我用親身經歷寫了一份倡議書,號召朋友們和我一起,以閱讀為切入點,在全國各地為留守兒童做點事,“畢業后”公益基金就這么誕生了。

擺攤收集課外讀物

最開始,我也經常懷疑自己,無數次打退堂鼓。臨近畢業時,因為堅持公益,我與絕大多數同學的就業創業方向大相徑庭,有三個多月,我無法入睡,心情抑郁,甚至生理失調,出現尿床癥狀。創業這五年來,我度過了無數絕望孤獨的夜晚,但慶幸自己還是堅持了下來,沒有辜負支持者的信任。

青春之花,向善綻放

所幸,我們遇到了很多貴人相助,倡議書一經發出,就得到了500名大學生的響應,也得到了女企業家無償支持的3000平方米的辦公和倉庫空間,還有公益行業前輩的輔導。一路走來,我們得到了母校、各級政府、明星、企業、媒體等社會各界的慷慨助力。 

我們的三周年

教育學家蔡元培曾說過,以文學和藝術為核心的美育,可以健全人格的發展。我們聚焦留守兒童素養貧瘠和心智堪憂兩大難題,研發出了“留守兒童精準關愛體系”。

我們在留守兒童占比多的農村小學,利用閑置場地,建立以閱讀、科技、美育為主題的素養館,為孩子們提供成長樂園;投入素養和心理相關的教育課程產品,以提升他們的素養和心智能力;借助線上線下陪伴,發動志愿者為孩子們提供陪伴關愛服務,以彌補他們的陪伴缺失;未來還計劃打造一個云平臺,讓農村孩子們可以隨時隨地,在線上與優秀大學生志愿者一對一長期陪伴,目前只在小范圍試驗中。

圖書館里的孩子們

最初取名“畢業后”,就是怕自己堅持不到大學畢業以后。不過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們在1600多所偏遠地區鄉村小學建立圖書室、科技館、美術館、音樂館,并實施相關配套服務,助力近40萬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不同地域的留守孩子,不同性別、年齡、家庭、學校的留守孩子,他們面臨的問題是不同的,這條路聽起來慷慨激昂,行動起來卻常常感到無比自卑。

自卑感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宏觀層面,留守兒童需求很復雜,規模又大,時間卻不等人;另一方面是微觀層面,會遇到很多極端的個案。我們看到很多不幸降落在小小年紀的留守兒童身上,而我們也不能提供太多幫助。

比如,2018年10月,我們在云南昭通開展圖書室回訪活動,留意到一位非常熱愛閱讀的四年級孩子。后來了解到,這孩子一出生父母就離異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平時都是爺爺奶奶照顧,但爺爺奶奶也去世了,小小年紀就變成了一個“孤兒”,自己得照顧家里的一切,要在床邊做飯,吃完飯就在床上學習、睡覺。

我們時常提起“命運”二字,對于絕大多數平凡的我們來講,“命”是幾斤幾兩,可以算得清楚。但我們都在996地奮斗著,認為可以改變自己的“運”。對于留守兒童,無法改變“命”,但還是可以創造更好的“運”給孩子們,強健其體魄,武裝其思想,砥礪其意志。

圖書室窗外的眼神

雖然,如今的鄉村教育有了很大提升,有的硬件設施建設甚至不輸于城市。然而,留守兒童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教育和精神層面。

長期與父母分離,會出現性格孤僻、自卑焦慮的心智堪憂問題。尤其是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有的無法控制自己,沉迷于網絡和游戲。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我親身經歷過10年,也花了10年去改變,甚至有領導見到我,夸我不像留守孩子。

針對心智堪憂的問題,我提出幾個不太成熟的解決辦法: 

一是關愛要精準化。為每位留守兒童建立詳實的電子檔案,按照“一類一對策”的方式開展針對性幫扶,定期動態更新受益人變化,但要嚴格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和數據信息;

二是關愛要專業化。各方關愛力量以孩子們的真實需求為出發點,研發優質的關愛服務產品;

三是關愛要長效化。過去的關愛服務大多短、平、快。陪伴才是最長情的關愛,可以積極調動樂于奉獻、有精力投入的優秀大學生群體,針對孩子們深層次心理、精神需求,保持長期陪伴服務;

四是關愛要創新化。社會上已有很多成熟技術,依據互聯網或區塊鏈新技術,可以研發中國留守兒童關愛“云平臺”,既可以做好關愛人員的高效管理、關愛對象的成效追蹤,又能產生幫扶數據;

五是關愛要合力化。各級政府應鼓勵學生父母、學校拿出實際的行動,形成在家、在校關愛網絡;引導、培育、發展好當地寶貴的志愿組織,提供線下關愛服務,形成在地支持網絡;倡議各高校為孩子們提供長期的一對一的學業輔導(孩子們成績上來了,能消除不少負面問題,比較俗,卻很真實),形成云端關愛網絡;社會各界關愛力量應回歸理性,不要想著自己當英雄。

最后,呼吁停止公益“割據”,大家分模塊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形成社會支持網絡。懷揣同一夢想,朝著同一目標,實現立體化的合力格局。 

幫扶過的孩子

堅持了才有希望

這幾年,我們團隊見過形形色色的留守狀況。跟支教的朋友們情感一樣,每次都是帶著炙熱的心去,沮喪著回來,深感個體的無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讓我們堅持下來?是因為辦公室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出身,有堅定的情懷和信仰?是因為沉迷好人好報,無法自拔,喜歡在社會上逞英雄?都不是。

我們團隊的共識是:最大的嘉許來源于自我的肯定,最大的肯定來源于孩子們的真實受益。真正的堅持都源于最樸實的內心。借用網絡上的一句話: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

(作者劉楠鑫系畢業后公益基金創辦人)

------

“城市的未來”關注3500萬流動兒童和6500萬留守兒童,呼吁改變1億中國兒童身份困局。本專欄由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縱橫計劃”資助,在此感謝。

    責任編輯:馮婧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会昌县| 银川市| 富阳市| 勐海县| 双峰县| 云龙县| 巴彦县| 绥江县| 齐齐哈尔市| 德昌县| 顺义区| 长春市| 桂东县| 永平县| 武山县| 多伦县| 上高县| 吴川市| 米脂县| 琼中| 涟水县| 罗定市| 石屏县| 清水河县| 巴彦县| 固阳县| 公安县| 新宁县| 双流县| 灵川县| 临邑县| 连城县| 襄樊市| 松溪县| 长汀县| 海城市| 大港区| 岫岩| 玉龙| 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