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捐的舊衣服,最后都去哪兒了?
原創 宋田夫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最近幾年,在社區和校園的角落里,會看到不少“舊衣回收箱”。
當人們把不穿的舊衣服投進箱中時,腦海里大概會浮現出遠方困境中的陌生人的燦爛笑容。

但現實可能會給大家潑了一點冷水:由于許多原因,我們捐獻的大部分衣物并不能到達目的地,甚至捐贈成功的衣物還會給受捐人帶來困擾。
究竟是怎么回事?這還要從我們手里的一件舊衣服說起。
捐贈不是處理舊衣服的唯一辦法
01
在中國,一件衣服和它的主人相處的時間還算比較長,大部分都在1~3年[3][8]。畢竟我們剛剛脫離物資匱乏的時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箴言。

對于一件穿舊的外衣,它最有可能的歸宿就是被擱置在衣柜里。河北科技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一半家庭存著30件以上的大件廢舊服裝[3],不少人家里也都有一些基本不穿又不處理的大衣。而結實耐寒的外套正是受捐人最需要的。
2018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36.8%的受訪者會擱置部分衣物不作處理;還有約一半人會直接丟掉一些舊衣服[2];只有約1/3的受訪者會把舊衣物捐贈出去或者送給別人。經過層層篩選,其中的“幸運衣”才能被被成功捐贈出去。

根據業內人士估算,我國每年產生的舊服裝在500萬~1000萬噸[1],人均5公斤左右。但是舊衣服回收的成績和這個數字比起來相去甚遠。以上海為例,每年回收到的舊衣服只有幾百噸[4],人均不到0.1公斤。全國最大的舊衣回收平臺飛螞蟻的用戶超過80萬,每年回收的衣物也只有100噸,人均也只比0.1公斤多一些[5]。按人均產生5公斤衣物計算,只有不到2%可能被捐贈出去。可見絕大部分的舊衣服都流進了別的渠道。
為什么捐贈衣物的比例這么低?青年報的調查結果也給出了答案。有七成人覺得衣物回收渠道少,自己不知道怎么處理[2]。還是以上海為例,盡管全市有6500多個舊衣回收箱[9],但是還是有約2/3市民很少甚至從沒聽說過舊衣回收[8]。回收機構的宣傳力度不足很可能限制了回收量。

與此同時,還有近四成受訪者不信任回收和捐贈渠道,覺得捐贈的衣物并不會得到合理利用[2]。微博的熱搜話題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根源在于人們對于捐贈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回收的舊衣物并不是全都適合捐贈
02
就算一件舊衣服能夠殺出重圍進入捐贈渠道,也不意味著它之后必然出現在受捐人家中。進入回收箱后,它會發現周圍的東西和自己都不太一樣——不同來源的捐贈物品類繁雜,有時候還能發現舊書舊鞋等[4]。如果運氣不好,還可能和生活垃圾挨在一起。這種情況下,舊衣服很可能會因為被污染而提前出局。
回收箱后的下一站是舊衣分揀廠,在這里舊衣服要被分為三六九等,再決定它們之后的去向。首先是根據舊衣服的成色——把還能繼續穿的衣服分出來,再把這些衣服按冬衣、夏衣和牛仔分類。如果這件衣服是能繼續穿的冬衣,那么它之后就可以送往受捐地區[7]。

結實保暖的冬衣是貧困地區對衣服最基本的需求,城市人追求的時尚輕便并不對他們的胃口。所以,盡管捐贈舊衣可能是捐贈者最初的心愿,但是最后操作起來,真正符合這一要求的只占10%~15%[7]。前面提到可能只有2%的舊衣物會進入捐贈渠道,那么最后能挑選為可以捐贈的衣服只占所有舊衣服的0.3%不到。
選出了符合捐贈條件的衣服之后,還需要對它們作進一步處理。清洗、消毒是保障衣服安全性和長期儲存的必要工序。完成這一切后,等待它們的是打包運輸,前往目的地。
中國的制衣企業以及舊衣回收較多的都在東部,但是捐贈地區集中在中西部。而且很多地方物流不一定直達,需要多次轉運。比如說,要把一噸衣服從北京運到西寧某個貧困縣。它先運西寧,再由西寧往下面的縣級運送,后面這一段路可能走得比前面還要艱辛。
跋山涉水來到目的地,是不是所有的衣服都能送到受捐人手上呢?并不是。
也不是所有的捐贈都會被接受
03
按照捐贈者的意愿,捐贈出去的衣服自然是要送到受捐人手中。但是捐贈者一般捐贈自己穿過的舊衣服,他們購買的時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件事反映在衣物捐贈上,就是你捐出去的衣物,可能受捐人根本穿不了。比如,流行女裝是捐贈舊衣物的一大部份,但是受捐人很難接受它們[14]。

有一次某公益組織運送8大包衣服到受捐村子,每包大概有20件。每個村民分到一個包裹,能挑出來穿的衣服也只有兩三件,捐贈成功率只有約10%。按全部舊衣物算,捐贈率只有0.03%。我們每產生一萬件舊衣服,最后可能只有三件是真正送到了受捐人手里。
捐贈接受率低有很多原因,但引發的共性問題就是多余廢舊衣服成為受捐地區的難題。如果放置不管,造成了極大浪費不說,還會給當地造成不小的環境危害。受捐地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另外花費一筆垃圾處理費。
比這種情況更嚴重的,是過度捐贈。四川攀枝花一所小學曾在2007年發帖求助,希望網友能向他們捐贈衣物。結果網友連續幾年不斷向它們捐贈衣服,累計幾十噸。最后堆積如山的愛心衣物讓他們頭痛不已。
沒捐贈的舊衣服怎么處理
04
在我們產生的巨量舊衣服中,只有極少數的能夠順利完成捐贈。怎么處理不適合捐贈的絕大部分衣服,是舊衣回收事業的關鍵。舊衣分揀廠的工人將能捐贈的和不能捐贈的衣服分揀出來,不能捐贈的衣服交給下游處理。通常的處理方式是通過不同的途徑資源化。

不能捐贈的衣服,比如破洞的牛仔褲,少了一只的鞋子,脫線的毛衣,內衣褲等等。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把它們當成原材料回收。舊衣分揀廠會先把它們按照材料分成幾類,比如棉、毛、化纖、混紡等。廢舊的棉、毛布料可以再生產成新的面料。或者用來生產其他商品,比如拖把、毛絨玩具、隔熱/音板等。這是大多數回收衣物的最后歸宿。
能賣的舊衣服包括可以繼續穿的夏衣、牛仔等衣物。這些不是受捐人群需要的,但是也不能浪費。夏衣主要是打包賣給非洲,價格大約6000~7000元每噸。牛仔類的服裝主要的出口對象是美國[7]。這一部分服裝約占全部回收衣物的15%[9]。

把無法捐贈的衣物資源化,是舊衣回收行業的主要盈利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舊衣回收活動的持續發展。除了填補回收機構或一些非營利組織的運營成本外,多余的利潤還能支持其他公益事業。以北京的同心互惠為例,他們的盈利全部用于建設學校、幫助務工家庭、為殘疾人提供就業等方面[11],沒有盈利是無法完成的。
但是,有部分人免費把舊衣物貢獻出來,為的是支持公益事業。在他們的心中,公益和盈利是對立的。捐贈人和回收單位之間的認識不同,造成了舊衣回收的尷尬地位。如果雙方沒有做好溝通,就容易發生文章開始提到的熱搜事件。
捐贈并不是最合適的舊衣處理方式
05
其實,現在鼓勵大家回收舊衣,捐贈并不是主要目的。
在幾十年前,國內普遍物資匱乏,大面積人口貧困的時期,舊衣捐贈對于貧困人口的幫助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捐贈舊衣已經有些不合時宜了。
舊衣捐贈并不是一件低成本的“輕松”事,回收、分揀、處理、運輸無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其中舊衣分揀工作只能通過人力完成。盡管一些回收機構采用了更先進的分揀方法,人力分揀還是起到關鍵作用[6]。

橫跨大半個中國的物流、路況極差條件下的運輸,都讓捐贈這件事的成本居高不下。2008年,為了向南方災區捐獻300萬件衣物,共花費了處理費5000萬元[10],平均一件17元。這還是大宗的集中捐贈,如果是小規模分散式的,捐贈的成本可能要更高。
此外,中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全面消除貧困,意味著到時所有人都能滿足最基本的溫飽,已經告別需要大量舊衣捐贈的時代了。與其花費人力物力把受捐人不一定需要的衣物捐贈出去,不如直接當成二手衣物銷售,把獲得的利潤投入到公益活動中。

相比于公益捐贈,回收衣物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減少紡織品垃圾的產生,同時減輕服裝生產的造成的環境影響。據估計,如果中國能循環利用每年產生的2000萬噸廢舊紡織品,相當于節約原油2400萬噸,節約近1/3的棉花種植面積,減少8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12]。但是中國的廢舊紡織品利用率只有不到10%[13],毫無疑問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污染。
舊衣回收處理和舊衣捐贈不一樣,它不是一項慈善活動,而是人類面對日益嚴重的廢舊服裝問題遲早要采取的自救活動。對于目前服裝過量消費造成的全球環境問題,舊衣回收再利用可能是破局的關鍵之一。
作者名片

編輯:Yuki
排版:Yao、凝音
題圖來源:terve
參考文獻:
[1] 王賽.踐行舊衣零拋棄 實現資源再利用 “中紡圓桌·資源再利用論壇”在上海召開[J].紡織服裝周刊,2015(22):60-61.
[2] 70.8%受訪者感覺廢舊紡織品回收渠道少
[3] 祖倚丹,李曉英,崔少英.家庭廢舊服裝存放及處理的調查分析[J].生態經濟,2010(10):180-182.
[4] 郭燕.北京和上海居民舊衣物回收再利用體系建設初探[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4,7(03):29-33.
[5] 我們每年產生上千萬噸的舊衣服,到底該怎么辦?|一席演講 馬云
[6] 郝淑麗.上海舊衣回收再利用體系研究[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5,8(05):22-24.
[7] 郝淑麗.我國舊衣回收企業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體系研究[J].毛紡科技,2017,45(02):73-76.
[8] 劉詠梅,關娟娟,于曉坤.上海市廢舊服裝回收再利用現狀研究[J].毛紡科技,2019,47(06):6-11.
[9] 上海六千多個舊衣回收箱的利益鏈:以公益為名每月或獲利百萬
[10] 后花,葛藝博,芮立雪,郝淑麗.杭州市舊衣回收模式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28):227-228.
[11] 陳遊芳.社會企業參與舊衣回收研究——以同心互惠公益商店為例[J].毛紡科技,2017,45(03):77-81.
[12] 張麗娜,崔靜,劉懿德.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陷尷尬:一年“扔掉”半個大慶油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9):14-15.
[13] 蔣麗萍,程浩南.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再利用研究[J].化纖與紡織技術,2017,46(02):25-28.
[14] 孔夢如,胡穎.城市社區內舊衣回收箱運行現狀分析——以揚州市為例[J].時代金融,2018(30):312-313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原標題:《你捐的舊衣服,最后都去哪兒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