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歡迎來到致幻蘑菇奇境

2020-11-14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 Tim Marr

利維坦按:

“老楮忽生黃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蘇軾的這詩讓人難免忽生食欲……食用蘑菇獲得的體驗,除了口腹之欲,還有飄飄欲仙,尋死覓活。這里說的自然是致幻蘑菇。歷史上西伯利亞和北歐的很多土著都有食用致幻蘑菇的記載,由于該蘑菇中的蠅蕈素具有致幻成分,且會隨人體尿液排出而效力不減,所以不少人都薩滿或馴鹿的尿來實現“循環再利用”,一來可以減少吞食的惡心及不適感,二來風險更低。

今天的文章,意圖探討致幻蘑菇和西方奇幻民間傳說乃至文學的內在發展脈絡,我很感興趣的是卡羅爾的愛麗絲:那些看東西忽大忽小的視覺描述,難怪會讓后人命名為“愛麗絲夢游仙境綜合征”(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AWS)了……

從仙女環到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蘑菇一直與文學及藝術中的超自然現象交織在一起。這種現象與過去人們對致幻菌菇的認識之間有什么聯系?本文作者邁克·杰伊帶領我們品味了有關蘑菇之旅的早期報告,此外還介紹了其中一種蘑菇是怎么成為維多利亞時代奇境故事的經典主題的。

《入侵者》(The Intruder,繪于1860年前后),作者是約翰·安斯特·菲茨杰拉德(John Anster Fitzgerald),畫面中央是一株毒蠅傘。? wikimedia

英國有記錄的第一次因食用蘑菇而產生的奇幻之旅發生在1799年10月3日,地點則是倫敦格林公園。和之前之后的許多類似經歷一樣,這次蘑菇之旅同樣事出偶然。

一名在后續醫療報告中被稱為“J.S.”的男子習慣在秋天早晨從公園里采集小蘑菇,然后以此為食材為妻子和孩子們烹飪早餐湯。

然而,在這個特別的早晨,這家人吃完早餐湯后1小時,一切都開始變得十分奇怪。J.S.注意到有黑色斑點和怪異的彩色閃光阻礙他的視線。他開始迷失方向,且站立及走動都變得十分困難。他的家人則抱怨說胃部抽筋,四肢冰涼且麻木。

誤食毒蘑菇的想法躍入J.S.的腦海,他搖搖晃晃地走上大街尋求幫助,但走不到一百米,他就忘了自己要去哪兒,為什么要去,只發現自己思維混亂、漫無目的地在外游蕩。

當時,一位名叫埃弗拉德·布蘭德(Everard Brande)的醫生碰巧路過這里,便被請去醫治J.S.和他的家人。布蘭德到J.S.家中后,看到的場景實在太過不同尋常,便詳細記錄下來,并于幾個月后發表在《醫學和物理學期刊》(The Medical and Physical Journal)上。這家人的癥狀起起伏伏,令人十分不解。他們瞳孔擴張、脈搏震顫、呼吸困難,在加速進入又一個艱難階段前又會周期性地恢復正常。

人們擔心這一家人都快不行了,除了年僅8歲的小兒子“愛德華·S.”(Edward S.,和他父親一樣,這也是醫療記錄上的稱呼),他的癥狀是最奇怪的。愛德華·S.吃了一大塊蘑菇后,就“發出陣陣大笑”,無論父母怎么呵斥,他都停不下來。愛德華·S.仿佛被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回到現實,然后說些毫無意義的話:“當人們把他喚醒并詢問相關事宜時,他只會冷漠地回答是與否。問他其他任何問題,也是一樣,只能得到一些顯然與問題沒有任何關聯的回答。”

布蘭德醫生把這個家庭的情況診斷為“一種非常常見的蘑菇導致的中毒現象,但目前并沒有資料顯示這種蘑菇本身有毒”。如今,我們可以說得更準確一點:這是半裸蓋菇(Psilocybe semilanceata)導致的中毒現象。每年秋天,這種“神奇的蘑菇”在英國的山丘、沼澤、公共場所、高爾夫場和運動場上隨處可見。

植物學插畫家詹姆斯·索爾比(James Sowerby)當時正在創作他的代表作《英國真菌及蘑菇彩色圖鑒》(Coloured Figures of English Fungi or Mushrooms,1803)第三卷,他得知J.S.一家的情況后便改變了自己的行程,特地拜訪J.S.一家以確認導致他們中毒的到底是什么蘑菇。索爾比的插畫中有一組絕沒有弄錯的半裸蓋菇插圖,以及一種外觀與其頗為相似的蘑菇(現在已經被認證為球蓋菇屬的一種)。索爾比在插畫的注釋中強調,正是這種頭部(指菌蓋)尖尖的蘑菇“幾乎要了倫敦皮卡迪利大街上一戶貧苦人家的命。這家人實在是太不小心,燉了一大鍋半裸蓋菇”當早飯吃。

詹姆斯·索爾比《英國真菌及蘑菇彩色圖鑒》(1803)中的第248張插畫。畫中用1、2、3標識出來的蘑菇都是半裸蓋菇。? archive.org

在接下去的幾十年里,以藥物為主題的維多利亞時代文學作品經常援引布蘭德醫生對J.S.一家病情的描述。19世紀就這樣匆匆過去,人們還是沒有將半裸蓋菇清楚地認證為具有致幻性。這種蘑菇含有的致幻成分能夠以一種神秘的方式讓誤食者精神錯亂。然而,人們始終不知道這種致幻成分究竟是什么。

直到20世紀50年代,發現了LSD(麥角酸二乙基酰胺)的瑞士化學家阿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fman)開始關注墨西哥的致幻蘑菇后,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觀。1958年,人們終于從蘑菇中分離出了LSD的化學表親裸蓋菇素(磷酰羥基二甲色胺);1959年,瑞士一所實驗室成功合成了這種化學物質;1963年,人們終于確認了半裸蓋菇含有裸蓋菇素。

19世紀,半裸蓋菇勾起了一系列非同尋常的聯想,根源倒不是它的致幻性,而是它與眾不同的外表。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似乎第一個提出了這種蘑菇的常用名(自由帽,Liberty Cap)。那是在他與羅伯特·騷塞(Robert Southey)合著的短篇作品《雜錄》(Omniana,1812)中。

柯勒律治對這種“普普通通的真菌”感到十分震驚,因為“大自然賦予它的自由之柱與自由之帽如此準確地象征著高盧共和主義”。自由之帽,或者說弗里吉亞帽,與外形相似的皮勒斯帽有關。弗里吉亞帽本來是羅馬帝國時期獲釋的奴隸佩戴的尖頂氈帽,在17和18世紀的革命運動中逐漸成了政治自由的象征。

奧蘭治的威廉(William of Orange)為紀念1688年光榮革命而打造的紀念幣上就囊括了這個元素。威廉·賀加斯(William Hogarth)在1763年創作的一幅諷刺漫畫中把自由之帽安到了一根桿子上,再由反君主制的國會議員約翰·威爾克斯(John Wilkes)手持這根桿子。

本杰明·富蘭克林為紀念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而設計的紀念章上也出現了自由之帽,獎章上還有標語“自由美國”(LIBERTAS AMERICANA)。法國大革命期間,無套褲漢們也頭戴自由之帽,于是,自由之帽也成了他們標志性的“紅帽子”。正是由于這些關聯——而不是半裸蓋菇的致幻性,柯勒律治對此似乎全然不知——讓柯勒律治將半裸蓋菇譽為“蘑菇中的自由之帽”。經過《雜錄》一書的多次再版,“自由帽”這個名字也逐漸滲透到了19世紀英國文化、民俗作品和植物學著作之中。

左:本杰明·富蘭克林的紀念章“自由美國”,1782年;右:威廉·賀加斯的漫畫“約翰·威爾克斯與桿及自由之帽”,1763年。? www.britishmuseum.org

雖然自由帽的“神奇”屬性似乎沒有得到普遍承認,但蘑菇可以引起幻覺這個觀點在19世紀的確已經開始在歐洲廣為流傳了——盡管與致幻性聯系在一起的是一種與自由帽頗為不同的蘑菇。

人們對致幻性有毒蘑菇的科學興趣與日俱增的同時,大量維多利亞時代的童話故事開始將蘑菇與毒菌同精靈、妖精、山谷以及不經意間來到奇境的題材聯系到一起——所謂奇境,就是一個視角(能夠看到各種自然精靈、元素的視角)不斷變換的世界。這個世界與新大陸文化(新大陸使用含裸蓋菇素的蘑菇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中使用植物迷幻劑構建的世界頗為相像,這似乎說明了什么。

有沒有可能維多利亞時代的童話傳統在看似純真的外表之下,實際充當了一種暗含迷幻藥知識的隱秘通道?有沒有可能這些奇幻故事(比如《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的作者非常清楚地知道某些蘑菇可以讓毫無戒心的游客進入這些神奇王國?甚至,有沒有可能他們寫下的就是自己的親身經歷?

要想深入探究這個問題,1799年J.S.一家的蘑菇之旅就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這個案例表明,自由帽當時在英國繁榮滋長,甚至在倫敦公園里都隨處可見。不過,這個案例也表明,當時人們對這種蘑菇的致幻性很不熟悉,甚至可能從沒聽說過:誤食自由帽引起的癥狀,已經不尋常到了倫敦醫生覺得有必要讓自己那些頗有學識的同事加以重視的程度。

然而,就在同一時期,非西方文化中的學者和博物學家對植物麻醉效應也從了解認識層面走到了廣泛應用。

1762年,偉大的分類學家、現代植物學之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匯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麻醉性植物表:這部名為《麻醉劑》(Inebriantia)的專著堪稱匯集了包括歐洲(鴉片、天仙子)、中東(大麻、曼陀羅)、南美(古柯葉)、亞洲(檳榔)以及太平洋地區(卡瓦)在內的全球麻醉性植物藥典。此時,對這類植物的研究已經逐漸從經典學科、人種學、民俗學和醫學的邊緣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

對傳統文化的這種興趣還延伸到了歐洲大陸的民間傳說中。新一代的民間傳說收集者(比如格林兄弟)意識到,農村人口向城市的遷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人們花了幾個世紀才積攢下來的民間傳說、歌曲和口述歷史。在英國,羅伯特·騷塞致力于收集正在逐漸消失的民間傳說,征集并發表讀者提供的相關內容,并且成績斐然。維多利亞時代的童話傳說,在誕生之初就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在這些作品中,粗俗的鄉村傳說變得不再粗鄙落后,反而呈現出一種風景如畫的感覺,甚至變得有些莊嚴神圣,逃離了滿是工業氣息的現代社會,轉而進入常常帶有異教氣息的古老神秘土地。

? Giphy

這個主題本身就很適合作家和藝術家,他們往往借著純真的幌子,以更為現實主義的手法,大膽擺脫諸多束縛,探索諸多與感官刺激及情色相關的主題,并且通過古典戲劇的表達方式以及莎士比亞劇作中富有戲劇性內核的場景,讓我們重新想象泥濘、貧困的鄉村。

作者們精挑細選了有關植物、花卉的各類傳說,將它們編織成一幅幅超自然掛毯,上面有花仙子、有魔法森林,還有遍地都是的蘑菇和毒菌。仙女環以及居住在傘菌上的精靈,這些元素在文學作品以及慶典裝飾的圖案文化中循環使用,到最后,它們自身就成了仙境的象征。

理查德·道爾(Richard Doyle)在他的《在仙境:來自精靈世界的插畫集》(In Fairyland: A Series of Pictures from the Elf-World ,1870)中的插畫。? collections.mfa.org

這種神奇的吸引力標志著英國蘑菇這個意象背后的含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在文藝復興之后的草藥學文獻和醫學文獻中,蘑菇常常與腐爛、糞堆和毒藥聯系在一起。不過,新一代民俗學研究者也像前輩柯勒律治一樣,對蘑菇贊賞有加。托馬斯·凱特利(Thomas Keightley)——他的調研報告《世界精怪故事集》(The Fairy Mythology,1850)對虛構童話傳說產生了巨大影響——就率先在相關傳說中用威爾士語和蓋爾語為蘑菇起了那種能夠讓人們想起精靈和妖精的名字。

托馬斯·凱特利的《世界精怪故事集》。? The Saleroom

在愛爾蘭,蓋爾語中對蘑菇的俗稱是“pookies”,凱特利將其與表示自然精靈的詞Pooka(也就是妖精)聯系在一起。雖然現在沒有找到什么關鍵證據能夠證明步入現代社會之前的蓋爾人會有意識地使用迷幻蘑菇,但愛爾蘭的用藥文化確實把這個術語保留了下來。有一次,凱特利提到“那些特別小的精致蘑菇,頭部呈圓錐型,在愛爾蘭到處都是,被稱作仙女菇”。這似乎描述的就是自由帽,雖然凱特利和柯勒律治一樣也把重點放在了蘑菇的外觀特征上,對其致幻屬性則似乎全然不知。

雖然自由帽分布廣泛,且偶爾會與自然精靈聯系在一起,但成為童話世界標志性象征的并不是這種蘑菇,而是顏色鮮艷的紅白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毒蠅傘也會對人類的心智產生作用,但與輸送裸蓋菇素劑量穩定的自由帽不同,毒蠅傘含有多種生物堿——蕈毒堿、蠅蕈醇、鵝膏蕈氨酸——這些生物堿會產生一種難以預測的混合效應。相關癥狀包括頭暈目眩、迷失方向、流涎、出汗、嘴唇和四肢麻木、惡心、肌肉抽搐、嗜睡,并且常常還會有一種介于模糊意識與清醒夢之間的恍惚回憶感。如果毒素劑量較低,那么可能上述任何癥狀都不會出現;如果劑量較高,那么還有可能造成昏迷,極少數情況下還會致人死亡。

毒蠅傘,水彩畫,1892年。這幅畫很有可能是在英格蘭布里斯托爾附近的一堂美術課上繪制的,圖中簽名寫著“毒蠅傘”和“利伍茲,92年9月”。? wellcomecollection.org

與自由帽不同,毒蠅傘很難被忽視,也很難被認錯。此外,人們認識到它的毒性也有數個世紀的時間了(這種蘑菇的得名就是因為它能依靠自身毒素毒殺蒼蠅)。于是,有人可能會認為,光是毒蠅傘營造出來的這種美麗與危險交織的氛圍就足以解釋它與超凡脫俗的童話王國之間的聯系。然而,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種蘑菇能夠影響人的心智。

這種認識并非來自英國鄉間傳說,而是因為人們發現,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地區,當地人民把毒蠅傘當作一種麻醉劑。18世紀,偶爾會有從西伯利亞地區歸來的瑞典和俄羅斯探險家帶來有關薩滿、附身以及食用色彩鮮艷的蘑菇自我麻醉的旅行傳說。不過,第一個寫下自己食用毒蠅傘的親身經歷的卻是一位名叫約瑟夫·科佩(Joseph Kopék)的波蘭旅行家,相關記錄出現在于1837年正式出版的他的旅行日記中。

1797年前后,科佩在勘察加半島生活了兩年之后,開始生病發燒。當地居民告訴他,食用一種當地的“神奇”蘑菇就能治好他的病。科佩吃了半個毒蠅傘之后,就在發燒中做起了一個生動的夢。“就好像被磁鐵吸引住了一樣,”他為“無數似乎只有快樂與美麗的誘人花園”所深深吸引。身穿白衣的美麗婦人喂他吃水果、漿果和鮮花。在一段漫長但確實頗有治療效果的睡夢之后,科佩醒了過來,然后又再次食用毒蠅傘,而且這次吃得更多。

于是,他又再次進入夢鄉,并且產生了一種前往另一個世界的神奇感覺。在夢中,他重拾了童年的回憶,重新認識了這一生中結識的朋友,甚至還滿懷信心地請來一位牧師見證他對未來的詳細預測。在日記的結尾,科佩向科學提出了挑戰:“如果有人可以證明食用這種蘑菇的效果和影響全都不存在,那么我才會放棄對勘察加神奇蘑菇的支持。”

尼古拉斯·維特森(Nicolaas Witsen)所著《北與東韃靼志》(Noord en Oost Tartarye,1705)中一幅描繪西伯利亞鄂溫克人薩滿形象的插畫。? www.univie.ac.at
伊萬·比利賓(Ivan Bilibin)為俄羅斯童話《美麗的瓦西里莎》(Vasilisa the Beautiful)1899年版所作的插畫。我們在左圖中看到的是超自然生物女巫巴巴亞加(Baba Yaga),地上則長滿了毒蠅傘。右圖描繪的則是身處巴巴亞加屋外的女主角瓦西里莎,巴巴亞加的屋子邊緣明顯裝飾有自由帽以及一些看上去像是毒蠅傘的蘑菇。? wikimedia

18世紀末與整個19世紀全歐洲各類博物類學術著作及科普作品中有數項廣為流傳的有關西伯利亞人民使用毒蠅傘的記錄,科佩食用蘑菇后的奇幻之旅就是其中之一。這類記錄開啟了一股重新審視歐洲民間傳說與文化元素,并且將毒蠅傘的麻醉效果植入神話與傳說之古怪角落的風潮。8世紀—10世紀的維京突擊部隊“狂戰士”會在戰斗前喝一劑毒蠅傘制成的藥劑,然后就會像著了魔一樣戰斗,這個說法不僅在蘑菇愛好者和維京海盜文化愛好者中廣為流傳,并且也出現在了教科書和百科全書中,其源頭正是上述來自西伯利亞的傳說開啟的風潮。

然而,在北歐傳說《薩迦》(Sagas)和冰島史詩《埃達》(Eddas)中并沒有出現毒蠅傘或其他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外來植物興奮劑:第一個提出“喝下蘑菇藥劑化身狂戰士的故事”的是瑞典教授薩繆爾·奧德曼(Samuel ?dman),那是在他1784年的作品《從博物學角度解釋古代北歐戰士狂暴狀態的嘗試》(Attempt to Explain the Berserk-Raging of Ancient Nordic Warriors through Natural History)中,而這部作品實際上是作者以18世紀來自西伯利亞的報告為基礎作出的一些猜想。

接著,等到到了19世紀中葉的時候,毒蠅傘就已經成了奇境的同義詞。以西伯利亞傳說為偽裝,這種蘑菇甚至成了通往夢境之地的入口,并且這種說法進入了歐洲民間傳說。在這兩種文化中,毒蠅傘開啟奇幻之旅的故事究竟是怎么交織到一起的?它們的交融究竟到了何種程度?這些問題現在已經很難回答。

早在西伯利亞傳說進入之前,歐洲的藝術和文學作品中就已經出現了蘑菇的身影,且各類蘑菇都是奇境的組成部分。在瑪格麗特·卡文迪許(Margaret Cavendish)于17世紀中葉創作的詩篇“精靈皇后的消遣”中,皇后的餐桌就是蘑菇。亨利·菲斯利(Henry Fuseli)和約書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在18世紀末繪制的畫作中,蘑菇也成了聚集仙子、精靈以及類似之物的平臺。

蘑菇在超自然世界中的存在或許表明了英國文化中那些隱匿(或者已經快被大家遺忘)的有關致幻蘑菇的知識。不過,這類作品中的蘑菇不像是毒蠅傘(或是其他任何致幻蘑菇)。另外,對于那些身材嬌小的林地生物來說,蘑菇的巨大傘蓋看上去當然更像是大自然賦予他們的家具。只有在維多利亞時代(西伯利亞傳說傳入后)的故事中,致幻蘑菇才毫無疑問地成了英國奇境故事中的標配蘑菇。

亨利·菲斯利的《泰坦尼亞的蘇醒》,約1785年。? wikimedia
德國新年卡片上運送毒蠅傘的侏儒,約1900年。? wikimedia

現在,讓我們把視線轉向蘑菇、致幻劑與奇境傳說這三者最為著名也最經常被討論的結合:《愛麗絲漫游奇境記》(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1865)中各式各樣的蘑菇、致幻劑、令人捉摸不透且不斷變換的主題。這個故事是否代表著有關致幻蘑菇的第一手資料?

我們對這些場景再熟悉不過了。愛麗絲在兔子洞里遇到了一只坐在蘑菇上的毛毛蟲,后者用“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聲音”告訴愛麗絲,蘑菇就是她這次怪異之旅的關鍵:“吃一側你就會長高,吃另一側就會變矮。”愛麗絲從蘑菇兩側各取了一大塊,然后就開始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大小變化。她在學會吃另一側的蘑菇保持正常體型之前,一度長高頂進了云層里。

在故事的剩余部分,愛麗絲仍舊在不停地吃蘑菇:她靠著變換身型,進入了公爵夫人的住所,接近了三月野兔的領地,然后就是故事的高潮,她憑借金鑰匙進入了隱秘花園。

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有關兔子洞的插畫手稿。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圖中的蘑菇是毒蠅傘。? libguides.asu.edu

自20世紀60年代起,人們常常把《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看作藥物文學的開山之作。所謂“藥物文學”,就是一種描述由致幻劑開啟的異世界的小眾指南——藥物文學中最出名的,或許是Jefferson Airplane樂隊的迷幻贊美歌“白兔”(White Rabbit,1967),這首歌將愛麗絲的奇幻之旅描述為一段自我發現之旅,來自腦海中的“先吃飽才能活命”引導著愛麗絲超越父母的迂腐之語。

研究劉易斯·卡羅爾的學者常常對這種解讀不屑一顧,但藥物治療和不尋常的意識狀態肯定讓卡羅爾癡迷不已,并且他確實讀過大量相關作品。卡羅爾的這種興趣主要來源于他自身脆弱的健康狀況——失眠和時有發生的偏頭痛——他用順勢療法治療這種病癥,用藥中包括許多從精神活性植物中提取出來的成分,比如附子和顛茄。

劉易斯·卡羅爾(1832-1898)。? Wikimedia Commons

卡羅爾的私人圖書館里,既有有關同性戀的圖書,也有討論精神類藥物的作品,其中包括F.E.安斯蒂(F.E. Anstie)的《興奮劑和麻醉劑》(Stimulants and Narcotics ,1864)綱要。卡羅爾在牛津大學親眼目睹一位學生癲癇發作時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此外,1857年,他還特地造訪了倫敦的圣巴塞羅繆醫院,只為親眼觀看氯仿麻醉過程——4年前,維多利亞女王分娩時就使用了這項新奇技術,它也因此勾起了大眾的興趣。

然而,愛麗絲的奇幻之旅似乎不太可能與其作者的現實藥物體驗有任何關系。雖然卡羅爾——他的真名是查爾斯·路德維奇·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平時也喝點兒酒,并且從他的藏書判斷,他也反對禁酒,但他非常反感吸煙,還在信中以懷疑的口吻提到過止咳糖漿和強力麻醉劑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所謂“緩釋成分”,比如阿片類藥物——“這些藥物以如此巧妙的方式隱藏在我們童年常喝的糖漿里,但其實沒什么大用。”

不過,愛麗絲的冒險經歷原型或許真的是一次食用致幻蘑菇后的體驗。學者邁克爾·卡邁克爾(Michael Carmichael)已經證明,就在卡羅爾開始寫作這個故事之前的幾天,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了牛津大學博德雷恩圖書館。那兒有一本莫迪凱·庫克(Mordecai Cooke)前不久出版的藥物調查報告《七姐妹的沉睡》(The Seven Sisters of Sleep ,1860)。博德雷恩圖書館收藏的這本書大部分頁面都還沒有切割,只有目錄頁和關于毒蠅傘的那章(標題是“西伯利亞的流放”)例外。

卡羅爾對俄羅斯尤其感興趣:那是除了英國之外,他唯一去過的國家。此外,正如卡邁克爾所說,卡羅爾“肯定一見到庫克的《七姐妹的沉睡》,就會被深深吸引。有兩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一、他也有七個姐妹;二、他一生都有失眠問題”。

德國新年卡片上運送毒蠅傘的侏儒們,約1900年。? pinterest

和《七姐妹的沉睡》一書剩余部分一樣,以毒蠅傘為主題的那一章,也是庫克那一代維多利亞時期的公民所熟悉的藥物傳說的重要來源。庫克在書中引用了埃弗拉德·布蘭德對J.S.一家病情的描述,還總結了各種描述食用毒蠅傘體驗的西伯利亞傳說,其中包括后來出現在《愛麗絲夢游奇境記》中的那些細節。“對大小和距離判斷錯誤是常見現象,”庫克這樣描述食用毒蠅傘后的體驗,“躺在馬路上的一根稻草會變得大到可怕,要想躍過它,就必須達到跳一下就能跨過一桶麥酒,或是一塊倒伏的英國橡樹樹樁的程度。”

? Rebloggy

雖然時隔那么久,我們已經不可能確定卡羅爾是否真的看過博德雷恩圖書館內的那本《七姐妹的沉睡》,或是在其他任何地方看到過庫克的這本書,但這個假設還是頗有啟發性。卡羅爾可能是在其他什么地方看到了這些有關西伯利亞毒蠅傘的報告文學作品——例如,我們知道,他收藏了一本詹姆斯·F.約翰斯頓(James F. Johnston)的《化學衛生論》(The Chemistry of Common Life,1854),書中有提到毒蠅傘和事物大小失常的幻覺體驗——又或者,卡羅爾只是通過他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這個故事。

不過,目前看來,卡羅爾不太可能是從有關迷幻蘑菇使用的一些隱秘英國傳說中汲取到的靈感,更不可能是他自己的親身體驗。《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這個故事的確更有可能(且可能性大得多)與當時廣為人知的一些西伯利亞傳說之間存在聯系。

? Tenor

如果事實果真如此,那么卡羅爾既不是在無形中推動濫用藥物的始作俑者,也不是對藥物神秘功效一無所知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紳士。從這個意義上說,愛麗絲在那個神奇世界中的經歷,同許多維多利亞時代的奇境文學和幻想文學作品一樣,似乎都在對此類藥物全然不知與知之甚詳的邊界上徘徊。

我們如今閱讀這些作品的角度與當時大為不同,畢竟現在人們對迷幻蘑菇的使用已經比維多利亞時代及其之前的任何時期都要廣泛、頻繁得多。在我們如今蓬勃發展的迷幻文化中,毒蠅傘只是甚少為人們提及的邊緣物品。相較之下,致幻蘑菇卻成了一個全球現象,地球上的幾乎每個國家都有種植和使用此類蘑菇,它們甚至還進入了臨床心理學領域。自由帽如今則象征著一種新的政治斗爭:一種“認知自由”的權利,也即可以自由且合法地改變自己的意識。

關于作者:

本文作者邁克·杰伊(Mike Jay)在科學史和醫學史領域著作甚豐。他有關用藥歷史的作品包括《上流社會:歷史和文化中的精神類藥物》(High Society: Mind-Altering Drugs in History and Culture)以及最新作品《麥斯卡林:第一種迷幻劑的全球歷史》(Mescaline: a Global History of the First Psychedelic)。

文/Mike Jay

譯/喬琦

校對/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essay/fungi-folklore-and-fairyland

本文基于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喬琦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原標題:《歡迎來到致幻蘑菇奇境》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坪县| 徐汇区| 竹溪县| 桃江县| 保山市| 集贤县| 保康县| 元阳县| 丰都县| 贵溪市| 隆回县| 周至县| 大化| 醴陵市| 乌审旗| 绍兴县| 娄底市| 开远市| 辰溪县| 万安县| 铅山县| 嘉定区| 高碑店市| 诸暨市| 建平县| 湄潭县| 镇康县| 泌阳县| 广丰县| 康平县| 杭锦后旗| 鄂伦春自治旗| 定南县| 隆化县| 河北区| 黄骅市| 名山县| 卢氏县| 仪征市| 柏乡县| 和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