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別克英朗的復蘇,看三缸發動機在中國市場的窮途末路
導語:換回四缸發動機之后,別克英朗的銷量開始大幅回升。英朗銷量“過山車”式的表現,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三缸發動機在中國市場已經是窮途末路。

張磊 | 文
近日,乘聯會發布了10月份國內汽車市場的零售銷量排名快報,其中,轎車銷量前15名車型中,全新英朗表現引入注目。其同比增速27.7%,環比增速25.8%,以3.81萬輛的銷量,從9月份的第六名,超越卡羅拉與速騰,上升至第四名,并且與第三名大眾寶來之間的差距也只有1000多輛。 而在此前的幾個月,英朗的增速也令人印象深刻,5月同比增速55.9%、6月同比增速99.1%、7月同比增速25.7%……英朗強勁增長,雖然與其終端的優惠力度有關,但更直接的因素是,2021款全新英朗在今年又換回了四缸發動機(1.3T車型依然保留了三缸發動機)。

英朗曾經很長時間都是家轎市場的優等生,經常可以位列轎車銷量排行榜的前三名,但在2017年10月中旬,英朗用1.0T和1.3T兩款三缸發動機取代了原先的1.4T和1.5L發動機后,英朗的銷量就開始出現大幅波動,一度跌出轎車銷量榜前十五名。今年英朗換回四缸發動機之后,銷量重新大幅回升。
在筆者看來,英朗銷量“過山車”式的表現,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三缸發動機在中國市場已經是窮途末路。為什么這么說?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下三缸發動機優缺點。

汽缸是發動機內的圓筒形空室,里面有一個由工作流體的壓力或膨脹力推動的活塞。一般來說,在相同的缸徑下,汽缸數目越多,相對應的價格也就越高,同樣能給汽車帶來的功率也就越大。對于家用車來說,一般都是搭載三缸或四缸發動機。

三缸發動機與四缸發動機比起來少了一個氣缸,相應減少的還有一個氣缸的點火、供油、連桿和曲軸、凸輪軸對應配件,所以發動機結構簡單。同時體積變小,質量減輕,使得車身整體質量減輕,降低了汽車發動機的生產成本與維修費用,這對車企而言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另外,同排量發動機,缸數越少,功率輸出越少。相同轉速下,其單位時間內吸進的空氣體積就越少,噴油量也變少,油耗也降低、污染也自然越少。這在節能減排政策越來越嚴格的當下,對車企來說,同樣是有戰略意義的。
低成本+節能減排+省油,這正是近年來很多車企紛紛推出三缸發動機汽車的根本原因。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三缸發動機因為其三個氣缸的結構問題,導致其曲軸旋轉做功不平衡,會出現動力空檔期,進而產生動力輸入不連續,帶來震動感,影響車主開車體驗。
這種先天結構帶來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只能靠優化。通常是通過加平衡軸或平衡塊來平衡,至于優化的結果如何,各家車企只能各顯神通。因為難以解決的抖動問題,所以三缸發動機長期以來在市場上廣受詬病。

但對于市場的聲音,車企巨頭們并沒有過多關注。在整體利益的考量下,通用、福特、標致、寶馬、大眾、本田、吉利等等車企開始強勢普及三缸發動機,甚至宣揚三缸機是行業的發展趨勢。或許他們認為通過大力的宣傳,市場會慢慢接受三缸機,進而成為主流。然而,現實的結果是,很多消費者一聽到三缸發動機,立馬就熱情大減。
大力推行三缸機,讓一眾車企品嘗到了市場的苦果,像英朗、福克斯等曾經的爆款車型銷量大幅下滑。雖然也有像本田凌派、科魯澤、吉利繽越這樣的月銷過萬的三缸發動機車型,但如果仔細來看,這些車型無不是在母品牌的大力扶持之下,且依靠終端的大幅優惠,才勉強取得這樣的銷量。事實上,即便是思域這樣的“神車”,1.0T三缸機的占比也是很少,更不用談標致、雪鐵龍的三缸機基本都“壯烈犧牲”,而領克的三缸機也是被顧客打入冷宮。
如今,通用、福特、吉利、寶馬、PSA等車企的主流產品均更換上四缸機,這其實是對三缸機失敗的一種默認。當然,目前還有一些車企繼續保留三缸車型,還有一些車企像豐田,正準備推出三缸機產品,但這不代表三缸機還有未來。車企此舉不過是迫于汽車雙積分政策約束的權宜之計。三缸機注定是汽車動力發展道路上的匆匆過客。而指望通過三缸機產品開拓市場,無疑是逆人心和潮流而動的一種行為,無異于癡人說夢。

回頭再看英朗銷量的復蘇,其能在得到市場反饋之后,“知錯能改”,這一點相比很多固執己見的車企而言,還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廣受詬病的豐田內飾設計、大眾干式雙離合變速箱、法系車另類設計……對市場呼聲的輕視,或許一時不至于影響銷量,但前提一定是消費者沒有更好的選擇,但這種狀況顯然不是長久的。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