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證券時報談年輕消費者負債:網絡借貸雖便利,超前消費別上癮
雙十一即將來臨,10月21日預售日當天,光是李佳琦和薇婭的直播帶貨就創造了90億元的成交奇跡。2019年支付寶發布的一份《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在中國近1.7億“90后”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6500萬,即平均每10個“90后”中就有近4個人使用花唄進行信用消費。
“90后”是和中國互聯網一起成長的年輕消費者,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也讓他們具備超前消費的觀念。白條、花唄、借唄等類信用卡產品的出現,刺激了他們本已旺盛的需求和購買欲,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
可以說,“90后”是對金錢最有支配能力的一代人,但同時因為過度超前消費成為負債最多的一代年輕人。匯豐銀行去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90后”平均負債達12萬元。
花唄、借唄、微粒貸、白條等互聯網巨頭旗下的現金貸和消費貸產品充斥著線上線下細分消費場景,大量沒有充足償還能力的年輕人成為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服務對象。但網絡借貸在解決燃眉之急時,也讓這些人背負起還貸的沉重壓力。尤其是一些不正規的網絡借貸,引發高杠桿率,這種能力范圍之外的超前消費很可能將他們拖入借貸的泥淖,并愈陷愈深。
與持牌金融機構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賴交易、物流等行為數據,更多依據借款人的消費和還款意愿等,缺乏對還款能力的有效評估,過度授信與場景誘導共同刺激超前消費,使得低收入人群和年輕人深陷債務陷阱。
互聯網巨頭頂著高科技的光環,做著放貸的生意,賺取著豐厚的利潤,這本身無可厚非,然而企業在獲取利潤的同時,也應該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一方面能救該救的急,另一方面也不去助長虛榮消費、過度超前消費。而量入為出的生活,也是中國年輕人必須要補上的一課。
好在監管當局已開始有所行動。央行與銀保監會日前發布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這是針對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一次監管升級,融資杠桿和放貸杠桿收緊,很有可能使網絡貸款的客戶、規模直接縮減,從而控制放貸規模,也算是把超前消費的水龍頭擰緊了一些。
(原題為《網絡借貸雖便利 超前消費別上癮》)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