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JAMA子刊:試管嬰兒患癌風險比自然生產增加200%


“試管嬰兒”對于很多人來說雖然操作上很陌生,但是我們還是或多或少聽過這一輔助生殖技術。對于想生育孩子的父母來說,“試管嬰兒”圓了很多人當父母的夢想。從1978年第一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以來,這一技術發展至今已經相當完善。根據美國2017年的數據顯示,當年出生的胎兒中,大概有2%的胎兒是通過試管嬰兒孕育而來。
但是伴隨著新技術而來的,還有一些隱藏的風險,而隨著試管嬰兒越來越多,這些潛在的風險或許會不斷地暴露出來。
2020年10月29日,JAMA 子刊 JAMA Network Open 雜志發表了一項題為:Assessment of Birth Defects and Cancer Risk in Children Conceived via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n the US的研究論文。
這項大型研究發現,試管嬰兒出生缺陷和患癌風險都要比自然分娩的胎兒更高,這個數據可以相差達200%。

這項研究的時間跨度也是相當之久,在4個州的跟蹤時間均從2004年開始,最晚到2016年結束,對于兒童的隨訪時間平均可達5.7年,對于這些兒童的數據分析就長達5個月。

而對于這個現象的出現,研究人員也給出的一些可能的機制。
首先,可能和試管嬰兒培養過程中的表觀遺傳學相關。在癌癥的發生發展中,表觀遺傳學的改變都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當使用體外培養技術的時候,可能會導致基因表達出現變化,這將有可能導致出生缺陷和癌癥發病率提高。
其次,也可能和在做體外培養的時候,細胞出現的變異有關。這時候導致癌癥出現的原因就可能和細胞發生突變有關,因此對胚胎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后再進行胚胎植入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兒童型癌癥的出現,比如神經母細胞瘤等。
同時,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面,癌癥就是癌癥,但是實際上成人癌癥和兒童癌癥有著很大的區別。
和成人腫瘤發生過程中存在很多誘因不同,兒童腫瘤的往往都和基因的改變存在聯系,而也正是發病原因上的不同,兒童癌癥的發生情況也會成人腫瘤大相徑庭,在成年人中腦腫瘤遠遠低于肺癌和其他癌癥,但是確實兒童最常見的腫瘤。

近些年來,伴隨免疫療法的興起,尤其是CAR-T細胞療法和PD-1/PD-L1抑制劑的出現,兒童腫瘤的治療情況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當然這項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試管嬰兒嚴重的先天性缺陷和癌癥的樣本量較少,另一方面,雖然平均隨訪時間有5年,但是兒童腫瘤的實際發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而隨著試管嬰兒技術的普及,我們可能需要對技術潛在的風險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出生風險。
論文鏈接: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2342

原標題:《【JAMA子刊】試管嬰兒患癌風險比自然生產增加200%!出生缺陷比例也更高》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