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反正你也會過時,不如陪我一起變老吧”
原創(chuàng) 看理想編輯部 看理想


我們總是欣喜地送上或者收下鏈接,然后飛速下單,等待著日常生活里下一個微小的新盼頭。
的確,購買開始從一種解壓方式,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我們一段人生的組成模式。
當換季的時候又一次把去年買的衣服都清理出門;當“隨便買買”的日用品又出了問題,不得不下單另一個“隨便買買”;當一覺醒來又在后悔自己半夜買了并不需要的產(chǎn)品;當搬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并沒有很多東西真的值得帶走……
仿佛那些喜歡過、買回來的東西都會流水般地從你身邊過去,伸出手,卻無法在漫長的時間里抓住一些什么。
的確,在這個時代里,想要買個新的什么太容易,學會留下與珍惜卻太難了。
上周,我們向大家征集了一些陪過你很多年的舊物。很多時候,這些舊物不僅是日常生活里的一種守候,還是連接著你與過去記憶的一條線索——
它就像是一個最小單位的家,讓你能夠在無從掌控的變動之中找到一點點安定。
“一起繼續(xù)流浪吧,我的同路人。”
@琪琪

其實我沒有很在乎它,幾次我都以為它丟了,過一陣它居然又好好地出現(xiàn)在我的筆袋里,筆袋已經(jīng)換了幾次,它還在那里。大概是我的糟糠之筆,不肯離開我的那種。
它是我在應試教育洪流里走過一遭的一個見證,我一直是用它答題的。我的失落與得意,它都無言在旁。
回想起來努力且進取得游刃有余的時候真不少,但我知道我并不算快樂。我也沒有非考得怎么樣不可,當了一回這個大型游戲的玩家,算是有資格批評或稱贊這個游戲。
我今年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打算在人生軌跡上“繞路”,轉學出國。一個游戲玩得差不多了,興盡悲來,打算清零數(shù)據(jù),玩另一個游戲。
我會帶上這只陪伴我應試多年的筆,世事無常,居然有支筆一失再失卻終究不離我,也是一大幸。
“我記錄你,你見證我。”
@歡歡汪

唯有這本手賬,因為是別人送的,很重要的人,他在手賬扉頁畫了三個不同顏色圈圈。所以就算這本手賬磨臟了,紅色包布邊角漏出白色紙殼,也還在堅持寫。
本子里面記的都是小事、小情緒,或者小夢想,但沒有它我就覺得慌,出門為了它一定帶包。它陪著我像個緘默的家人,寬容地看著我長大、變老。
“所謂舊物,是相伴的隱語。”
@天水碧
還是在鳳凰古城居住的時候,有天想買只咖啡杯。信步去超市,一眼相中一只小玻璃杯,可以喝茶也可以喝咖啡。比較喜歡玻璃的通透感,簡單,耐看。
杯子放在桌上,有陽光照進來時,光線落在杯子上,會看上好一會兒,也會拍照。空杯,或杯子里有茶或者咖啡,光線是多變的。
前些天突然意識到這只杯子有十來年了,雖然后來買過不少杯子,生活中還是喜歡用到它。還是會繼續(xù)買杯子,但這個玻璃杯會一直在手邊。
所謂舊物,是相伴的隱語。
“小黃,你是我的大棉被。”
@cafewinetea

這件沙發(fā)是非常耀眼的黃搭配藍色的靠墊,像我當時的心情,代表著自由,熾熱,對新生活的憧憬。當時我剛剛離婚,獨自帶孩子,但我學心理學,兼職做咨詢師,學畫畫學唱歌游泳健身,當然也談新戀愛。
但后來各種因緣巧合,我不停的換房買房,小黃沙發(fā)見證了我從這個家搬到那個家,包括臨時過渡租房子, 一直到現(xiàn)在這個帶花園的大房子。
其實她被磨舊了,跟新家并不是那么搭了,但她依然在我的客廳C位。家里人來了也都喜歡躺在上面,她也是我的家人。有她在,我就安心。
“看到舊物的時候,想起的總是人。”
@dudu芳儀

在巴斯小鎮(zhèn),我們住在從Airbnb上找到的喬治時代的房子里。離開的那天,房主Tony送我和兒子到火車上,臨行前給兒子手里塞了一個紙袋,說是送給我們的禮物,其中一個茶杯墊是送我的。
每到冬天的深夜,我安靜地讀書時,喜歡在這個茶杯墊上放一杯熱水,腦海中便浮現(xiàn)出住在Tony家的那幾天,我和兒子住的房間里全部都是書,從地面到房頂,又想到Tony和兒子在樓下玩耍的情景。
疫情蔓延后看到這個茶杯墊,默默祝愿Tony一家人都平安。
“來自家人的毯子,永遠溫暖。”
@ninaK
我有一條毛毯,是12歲的時候,父母在過去住的小鎮(zhèn)買的。我12歲之后一直就是寄宿學校,在家里陪父母時間也很少。12歲后父母的矛盾也開始增加,最終選擇各自生活。
到現(xiàn)在快20年了,每年冬天我都會拿出這條舊毯出來取暖。其實說實話,它并不很暖,不是純羊毛,也很舊。但是每次拿出來,就想起小時候的快樂時光,那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溫暖。
現(xiàn)在我也生活得很好,時光已遠,只想說還有眷念的舊物太好。
“留住一種有溫度的光。”
@blato21

小時候把燈罩弄壞過一次,犯錯了很害怕。但父親也沒有生氣,過幾天用找來的布料做了新的燈罩。那時候開始覺得“物”也是我家庭成員的一份子。
后來搬家兩回以為已經(jīng)找不見了,現(xiàn)在創(chuàng)業(yè)開小店在雜物倉又翻出來了。燈還用的是當年發(fā)燙的鎢絲燈泡,是一種有溫度的光,不穩(wěn)定,但是實在的。
“只要還能聽到它的聲音,我就很踏實了。”
@失心瘋

在那個mp3尚未完全鋪開的年代,能有個自己的隨身聽(帶超重低音和雙面播放功能噢),可以隨意聽自己喜歡的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這個隨身聽后來參與了我從高中、大學再到研究生整個求學生涯的每個階段:高中的時候一到課間就掏出來聽兩首陳慧琳;上大學的第一個寒假回家的火車上,我抱著它翻來覆去聽了一路,耗光了兩對5號電池;大學期末考試那段時間天天在圖書館自習,累了就聽會兒SHE的歌……
后來用的時間長了,皮帶越來越松,磁帶也拖不動了,可淘寶居然還能找到相應的配件,換上之后,就又恢復如初了。
雖然現(xiàn)在不怎么用了,但是知道哪怕偶爾想起來的時候,還是能聽到來自它的聲音,心里就很踏實。
“這是我開始愛自己的證明。”
@依米
2014年2月14日。那是離婚后的第一個情人節(jié),我給自己買了一塊羅西尼手表作為節(jié)日禮物。
每次都是帶著自愛自重的心情戴上它。雖然后來又買了一塊做搭配,但她的地位不可動搖。最近才給她換了電池。換電池的師傅說她挺好的,清洗后又跟新的一樣。
她代表一段新生活的開始。提醒著我今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更愛自己。
“繼續(xù)并肩走天涯吧!”
@Kelci

是在十來歲的時候,某著名冰激凌品牌和迪士尼合作,購買一盒冰激凌即送一個迪士尼形象玩偶。買冰激凌的時候并不知道里面還送了玩具,回到家才發(fā)現(xiàn)這份驚喜。
現(xiàn)在出差對我而言是家常便飯,忙起來的時候每天會換一個城市,每一輪持續(xù)至少半個月。我會隨時把它帶在身上,無論是出差還是旅行,或者哪怕是去本地一個可能有點特別的地方。
我喜歡逛書店、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它陪我去了很多很多地方。在很多地方我自己可能都不會拍照,但我一定會給它拍一張“游客照”。
一次在釜山出差,在酒店工作時把它丟了,最后還是靠著臨時學的幾句韓語,在酒店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把它找回來了。它不在我身邊的那一晚,真的是抓心撓肝地痛。
“穿著它出門,是跟好朋友一起探索世界的感覺。”
@白藍地

這家店的VANS鞋好多款式是藝術家聯(lián)名的限量款,價格對于窮學生的我來說還是挺貴的,所以一直也沒敢下手買。但是我當時一眼就看上了這雙,正好有我的碼數(shù),之后的好幾天里面我都在糾結,現(xiàn)在想想真的像極了愛情。
后來還是用生活費把它收了,不過就是吃的寒酸點嘛,沒什么大不了。我到現(xiàn)在都特別慶幸我買了,因為再也沒見過同款,或是跟它相似的鞋子了。
其實到大學畢業(yè)之前我都不太舍得穿它,因為太喜歡了嘛。反而是工作之后,經(jīng)歷很久的壓抑、自我探索之后,逐漸明白很多事情,開始走出去看這個世界了。獨自去到不同的城市、各種新環(huán)境里晃蕩,我穿的鞋一直都是它。
平常生活中我很少穿它,都放在鞋盒里讓它休息,類似“這種小場面不值得你出場”。出遠門的時候則一定會穿著它,是跟好朋友一起去未來探索的感覺,我?guī)е阒摇?/p>
梁文道說,這是一個快速消費,也要快速消耗的年代。買一件東西可以不加思索,舉手之間一點就成,幾天之內(nèi)甚至一天之內(nèi),你要的東西就迅速到達你的手上。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跟這些物件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
我們?nèi)烁锒蓟钤跁r間的向度之中,我們?nèi)藭饾u地變老,會逐漸地長大。同樣的,物件也會。
人的膚色、人的頭發(fā)銘刻了光陰的流逝。同樣的,物件本身也都是時間的記錄和積累。

沒錯,它的顏色會變,它的形狀會變,但是變化出來的成果正是光陰的痕跡。
隨著時間的流逝,它逐漸長出了一種性格,一種和你相應的性格。
事實上,所有世間真正值得珍惜的物品都具有這樣的特性。他們或許是在里面灌注了一種古老工藝的漫長的經(jīng)歷和演變,又或者本身就能夠經(jīng)歷時間的改變和摧折,使得他的生命在某個意義上,也許要比我們每一個個體還可以更長久。
在速度這么快的時代,且讓我們好好地回頭聽一聽,物件在時光之中所發(fā)出的聲音——那其實是一首詩。
原標題:《“反正你也會過時,不如陪我一起變老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