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誰”的作業:多地家長投訴深受批改作業之苦,有老師被約談
近日,“孩子作業家長批改”等相關話題持續引發關注。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9月開學季以來,已有不少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投訴”,稱自己被老師要求批改孩子作業,甚至“對號”怎么打都有明確標準。若批改得不好,還會在家長群里被“點名”。
對于家長“投訴”,各地教育部門態度較為一致。倘若查實存在“學生作業老師不批家長批”的情況,均會對相關老師予以處理。但這一現象的背后,本質上是“家、校教育如何配合”的問題。
“家庭應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但邊界如何把握,這是一個考驗。”11月5日,四川某地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被家長投訴,教師也會“委屈”,因為現實中總有些家長認為教孩子只是老師的事。
家長“吐槽”:批改作業的對號怎么打都有要求
一名西安翠華路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稱,長期以來,老師都是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今年新班主任居然對家長批改作業的對號怎么打都有了要求”。
該家長稱,老師還在家長會上明示,“批改作業就是家長的職責,老師不是孩子學習的第一責任人。”
“我對此很不解,難道作業不是老師與學生溝通的必要途徑嗎?老師這樣做真的履行好自己義務了嗎?”該家長希望,家長可以督促孩子完成作業,但“不作批改”。
河南平頂山一名家長也有類似苦惱。該家長在人民網留言稱,其孩子在湛河區實驗小學讀三年級,老師經常要求家長給孩子出題、批改測試題、批改作業。“請不要給家長布置這么多作業,家長要工作也很忙。”該家長認為,部分教師非教學任務多,便將壓力轉移給了家長,因此,“也請不要給老師布置許多與教學無關的行政任務,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
對云南雙江縣民族小學一名家長而言,未按老師要求批改作業,或會被“點名批評”。“每門課的作業布置下來都要求家長檢查并且讓孩子改正,完成后還要每個家長簽名。”該家長說,若家長沒有做好,老師還會在微信群里點孩子的名,“甚至說一些言辭不當的話,比如‘孩子你們家長不管,那么我們老師也管不了了,你們領回家養大就好了’。”
這位家長認為,從抓孩子的教育質量來說,家長檢查訂正和老師批改作業效果不同。“老師應該批改的作業由家長來完成,孩子怎么會記得住哪里容易出錯?試問老師又怎么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呢,進而下功夫言傳身教呢?”該家長稱,對于部分山區的家長而言,“籮筐大的字都不識幾個,根本無法輔導孩子。”
河南蘭考一名小學生家長也因自身文化程度不高,難以完成“改作業”任務。10月22日,該家長在人民網留言稱,因其文化程度有限,最近憂心不已。“(我)給孩子改作業、輔導作業的時候不能講得很明白——像我這種情況的還有很多,比如住在隔壁的一對留守老人,在家帶著孫輩,也不會批改作業。”這位家長稱,“本是最簡單的小學,卻讓家長苦不堪言,這應該是社會的普遍現象。”
教育部門查實后多會要求改正
澎湃新聞注意到,上述留言大多得到了屬地教育部門的回復。教育部門在查實“讓家長批改作業現象存在”后,均會要求校方整改。。
比如,西安市雁塔區教育局在回復上述翠華路小學學生家長留言時稱,“個別教師的確存在要求家長批改家庭作業情況。”“對此,我區教育局已約談該校負責同志,要求規范辦學行為,責令針對有關問題開展自查自糾,并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減負’工作相關文件,進一步強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下一步,我區教育局將不定期對該校開展檢查督導,確保學校規范辦學。”雁塔區教育局表示。
廣東高州長坡鎮西坑小學一名家長長期在外工作,其父母年邁且學識有限,而“愛人身體也不好”,全家對孩子教育分身無術。“我能理解老師的壓力與辛苦,但將責任推給家長,實在難以理解。”該家長稱。
11月2日,高州市教育局回復,西坑小學確實存在個別教師讓學生家長自行批改作業的情況。對此,市教育局已責令涉事教師立即整改,認真履行教師職責,嚴禁要求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同時,市教育局要求西坑小學開展自查自糾工作,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發展素質教育,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在河南漯河,接到網友關于“某校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的投訴后,郾城區教育局經調查認為“問題確實存在”。10月底,郾城區教育局責成該校加強教師師德師風教育和師德考核力度,并將按要求督導向陽小學教師認真批改家庭作業。
難點:如何把握家庭配合學校教育的邊界
云南臨滄市一名家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稱,其和多名市民對城區小學進行走訪,發現諸多現象:老師通過班級微信群要求家長檢查輔導學生作業,并在作業本上簽字,把孩子的閱讀情況和作業情況拍成視頻和照片發到班級微信群,對不發的進行點名;還有的學校老師不批改作業,作業都讓學生或家長自己改。
臨滄市臨翔區教體局11月5日回復稱,經核實,不存在老師不批改作業的問題。而對于家長檢查、輔導作業的現象,教育部門則表態支持。“在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趨勢日漸凸顯的當今時代,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渠道應密切合作,優勢互補,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實效。”臨翔區教體局認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必須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家庭必須配合學校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導。
“家長檢查作業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情況,了解孩子的動態,有的放矢地配合學校做好管理有益于孩子成長。”不過,臨翔區教體局也提到,應“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對于類似問題,青島西海岸新區教體局則態度相反。有家長在人民網投訴當地大場鎮小學老師用微信或釘釘布置作業,“還讓家長批改作業”。10月27日,西海岸新區教體局回復,因部分家長要求知曉學生作業內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學校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個別老師當堂布置作業后同時發到班級群,“目前學校已制止該現象,對有此需求的家長,老師須單獨聯系”;而關于批改作業問題,大場鎮學校已明確要求家庭作業均由老師全批全改,并進一步與家長進行溝通,避免產生誤解。
對于上述情況,四川一地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張浩(化名)11月5日告訴澎湃新聞,當地教育部門也經常接到家長投訴,反映類似現象。“教育部有明確規定,孩子的作業不能變成家長作業。但說真的,這真不好處理。教師也是很委屈的,因為生活中總有些家長認為教孩子只是老師的事。”張浩稱,遇到類似投訴,教育部門“一般是雙方做工作,讓大家將心比心、互相體會,但更多的時候,是批評老師,讓老師多關心,且盡量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有作業也在課后服務時間完成。”
“其實,低年級可以叫家長適當批改家庭作業,這其實是叫家長輔導一下,畢竟要達到‘教師人人單獨輔導’是不現實的。”張浩認為,教好孩子“需要家校配合”,“配合好了才會形成1+1>1的效果”。
“但生活中往往存在‘5天的學校教育<雙休2天’的效果,即5天的教育效果,一個周末就毀了。孩子在校講文明講衛生,但一回家,就變得什么都不是。”張浩提到,疫情期間網上教學效果不大,原因就在于“缺乏家長的監督”,家長都要上班;“家庭應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但邊界如何把握,這是一個考驗。”
山東東營一名小學教師告訴澎湃新聞,其不會讓家長批改作業,但會要求對方檢查孩子是否完成。“批作業就是老師的任務,可以了解孩子學得咋樣。”但她坦言,除了教學任務,老師的非教學任務也很多,比如“應付”上級檢查、參加講課比賽等活動、寫工作筆記等等。
“剛來學校頭兩年,我要交各種表格,很多內容交叉的,只是不同的部門要,格式不一樣,幾乎沒有時間備課。”她認為,這些壓力不應該間接轉移給家長,但也不能因此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家長完全“甩手不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