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隱秘的日常,日本景觀下的羅塞塔故事
原創 導筒directube 導筒directube
[短兵]系列專訪
短片是大部分導演最初開始電影創作時會選擇的形式,面對創作方式日趨自由化,題材越發多元化的電影制作環境,短片承載的價值也將更加開放和包容。[導筒directube]針對已完成短片,但暫無長片作品的新導演開啟主題訪談欄目——[短兵],每期將圍繞不同的短片作品和對應的話題進行詳盡的采訪和討論,希望為正在創作和籌備長片的新導演提供一定的經驗和參考。
當生活的切口在少女短暫和戛然而止的困惑與探索中悄悄打開,《私有海域》用“日常里的非日常”為觀眾點亮了屬于短片作品該有的靈光。「導筒」帶來榮獲第四屆86358短片交流周“后浪電影學院榮譽”、入圍第七屆重慶青年電影展競賽短片單元的《私有海域》導演郭東勛專訪。

郭東勛 | 劇情/短片 | 日本 | 13min
劇情簡介:港口小鎮上,少女yoko幫母親打理著家庭旅館,一位汽車拋錨的法國女房客闖入她一成不變的生活,兩人關系在短暫親密的接觸之后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對自我身份的探索之路也由此開始了。

郭東勛,1995年生于黑龍江哈爾濱市
畢業于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映像科
導筒:什么時候開始會有一種我要學電影、從事電影行業的想法?
郭東勛:我到現在其實也沒有一定要從事電影行業的想法,我之前學設計,相當于跨學科到影視,或者說影像。我到東京之后發現藝術環境跟國內還是很不一樣的,在日本之后逐漸了解也喜歡上了影像這個學科,就考進了現在的學校武藏野美術大學。我們映像科里面的導師還有學科多是偏向影像藝術、影像裝置,也有電影。

主要負責我的教授是小口詩子老師,早期是拍實驗影像和紀錄片,她的作品(眠花、出門日記)也剛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重映一遍,現在她主要是幫助青年導演做自己的電影。入學后也會接觸很多影像裝置或實驗影像,我的第二位導師篠原規行先生就是研究影像裝置比較多,但我還是想通過劇情片去表達一些東西,所以我還是拍了劇情短片作為畢設。

導筒:國內越來越多國美、央美偏影像專業的學生出現在了各大影展,比如祝新導演的《漫游》,這些你會關注到嗎?
郭東勛:雖然還沒看過,但我對這部影片非常感興趣。我也一直想在自己的電影里融入一些偏向影像裝置的元素,一些日常里的不尋常,普通生活里的小奇觀。
比如我覺得我影片里的廢墟就是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小奇觀,我在國內很少見到這種廢墟。這個廢墟也是我和朋友玩的時候無意間看到的,隱秘到你根本無法發現它,我們也是和影片里一樣偷偷把鐵門撬開,一開始是很難走的叢林,最后發現進到廢墟后才發現它原來面朝大海。少女Yoko的角色跟著伙伴們進到廢墟后,也相當于探尋到了心底的私密。

導筒:影片里一些日常景觀,比如少女對視男孩時所在的玄關,會不會在美術上有特別設計?
郭東勛:我覺得這種設置和劇本里日本人角色的性格有關,很多日本電影的表達都會有些曖昧。他們多數時候會有點隱晦,不會很直接,包括他們的日常禮儀也是有一些距離感的。我和團隊是提前差不多一個半月時間去看景,選了這幾個代表性的景。玄關我們是特意找了很多景才定下來的,你可以發現其實我們很多場景都用到了類似的構圖。
她第一次和法國女人的照面,中間也是隔著田字格的窗子。玄關的場景之后,女孩走到了一片空曠的場地,面朝大海,和大海之間也是隔了一道網格。最后她獨自走向廢墟的時候,也是和遠處的小鎮隔著柵欄。我們找了這幾個點是想在視覺上用一個比較隱秘的設計串聯起來,也是和角色當時所處的心境是一樣的,但是有可能觀眾要留意看才能察覺到。

導筒:一同創作的人員都是身邊的朋友嗎?
郭東勛:大家都在日本上學,女主Lee Yoko是東京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的,黑澤清也是她的老師。其他主創也是東京藝術大學的,攝影、剪輯、聲音設計等等,其他比如副導演或統籌都是我的朋友。
這次非常感謝我的團隊,和所有幫我的人,他們給了我特別輕松的創作環境,雖然4天的拍攝時間很緊張也有壓力,但是心態就像玩一樣,每天早上起來對一下今天要拍什么,對一遍分鏡、走位什么的就開始了。一共花了10多萬人民幣,在國內六七萬可以達到的效果,在日本就貴一倍。學校這邊會有一些資助,攝影機沒用學校的,但是燈光大部分用的是學校的。

導筒:您有沒有一些喜歡的日本導演?
郭東勛:可能很多人都喜歡是枝裕和,我也非常喜歡。原因是我在日本上學后跟家人的關系,對家的概念,是逐步變化的,跟以前在國內兒時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經歷這次疫情,一年沒有回國,這次回國隔離期間就重新看了是枝裕和導演的幾部作品,我覺得在動蕩的年代可以有點溫暖的東西,會很戳中我。如果要是有機會,我也想寫有關自己親情方面的故事。
導筒:《私有海域》與LGBT的話題相關,拍攝時會參考一些同類型的作品嗎?
郭東勛:前期在風格上參考了許多歐洲新銳導演的短片,但劇本最后變動特別大。之前我打算拍一個黑人混血和日本人的故事,在日本的黑人群體其實還蠻多的,他們和日本的關系也很有趣。
因為之前找的演員本身就是跨性別者,所以就想讓她本色出演,我們提前一個月都排練過,但之后因為合作上的問題,她就退出參演了。這也算是籌備過程中遇到的一個最大困難,Yoko Lee是我提前幾天才找到的演員,也是我的幸運,最后沒想到非常的合適、算是奇妙的緣分。

獲得競賽單元最佳演員獎
導筒:有了新演員之后有什么劇本調整嗎?
郭東勛:有很大修改。黑人女孩角色在之前的劇本里是設置了一些轉變的。但現在的劇本里,女主角整個狀態在影片前后其實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影片氣質完全不一樣了。之前會想要不要設置一個強烈的沖突或者高潮,但是找到Yoko之后,我覺得不適合。到結尾時,我希望保持相對冷靜克制的影像風格,盡量客觀一點。
導筒:女孩和法國女人之間的身份設定,有階級關系上的刻意設置嗎?
郭東勛:其實沒故意設計太多,沒考慮太多,我只是覺得應該有一個人闖進來。我現在還是覺得社會普遍對女性有片面化的認識,女性該是什么樣或者不是什么樣。在媽媽涂指甲油那個情節也有暗示一點,她媽媽希望把自己身上很傳統的女性特征也強加給她。
演員Yoko本身的氣質是更溫和一些的,所以最后劇本的設定也做了更改,角色也更像是處于一個青春期想試探的狀態,對自己的身份還是很模糊的認知,所以影片其實并不是講述跨性別,而是在講述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女孩對自己性別身份的探索,我們也想盡量讓觀眾們體會到這種奇妙的氛圍。

導筒:會在鏡頭或者敘事上對是枝裕和有致敬嗎?
郭東勛:沒有這方面的考慮吧,我雖然在日本學電影,但我其實比較喜歡達內兄弟。我的攝影也有參考過他那種跟拍和隨意抓取的風格。其實我是想盡量跳脫出日本風格的。我在日本上學看到的身邊同學的影片很多都是很日本的,我就想嘗試突破一下,看看日本的空間、風貌搭配這種攝影風格會有什么奇妙反應。
可能和我的老師有關,我在學校其實沒有學習特別流程化的電影制作。老師們也總說“影像的本質”這回事,影像可以只通過畫面去表達,有時候一旦影像里出現了文字或者音樂或許會就顯得不那么純粹了,我創作的時候不太想加音樂或者是曲子,我覺得會干擾整個畫面的氛圍。到現在我都覺得對白還是有點多。達內兄弟的影像就很直接,主角內心都有一股沖勁,而且我自己是一個比較容易糾結的人,所以我在構思自己的角色時,反而想讓她保持那股倔強的勁頭在里面。
導筒:在籌備前和拍攝時,影片的攝影風格是怎么把控的?
郭東勛:我覺得自己之前對攝影的愛好對片子幫助非常大,我可以直接跟攝影溝通,多少焦段鏡頭,或者構圖怎么樣,攝影指導跟我也特別契合,我跟他很有共同語言。前期籌拍時,我會跟攝影定調,讓他看了《羅塞塔》或其他達內兄弟的電影。直接一點,沒有故意煽情的東西。

導筒:會特別關注一些在自己作品里設置當代裝置藝術的導演嗎?
郭東勛:我比較喜歡阿彼察邦,有一些實驗影像。他比較關注日常中的隱秘和不尋常。《幻夢墓園》里女人的腿腫的很大,他很喜歡用疾病來做電影的隱喻,很難看到這種奇形怪狀的肢體,特別吸引我。

導筒:影片畫幅是4:3,有什么考量?
郭東勛:其實沒有特別的考慮,最初只是直覺上和影像的質感更搭,而且可以體現角色當時的處境。隨著劇本的推進,人物設定越來越清晰,4:3畫幅也會最終確定了。因為故事講述的就是關于少女Yoko的一段私密的成長經歷,不論是在她的房間、她和法國女人在那個狹窄的車廂內部、還是她最終走向的那個面向大海的廢墟的場景,空間上和氛圍都不是寬闊的,所以我覺得用4:3和情節、視覺和名字《私有海域》也形成了一種互文。
導筒:相對于中國青年導演,日本青年導演在自我表達和市場環境下的狀態是怎么樣的?
郭東勛:日本民眾可以接納的電影品類很多,他們可以看爆笑的好萊塢電影,但如果澀谷某個影院上映了獨立青年導演的影片,或是美術館里的藝術影像作品他們都會看,經常能看到很多七八十、五六十歲的老人的身影。
日本本土非常支持藝術創作,日本有個專門募集攝影、演員,以及影視制作里各種職能人員的網站(https://cinepu.com)甚至已經小有名氣的演員,如果在這個網站看到好本子,即使學生沒什么錢,他們也會無償幫你去演。比如我們學校workshop要拍一個短片,就幾乎花很少的錢找來了《深夜食堂》和《攝影機不要停》里的演員。
還會有專門的網站,如果大家對你片子感興趣,就可以眾籌讓你去拍。日本有很多私人財團也會給獨立電影投資,我們的獎學金很多都是私人財團設立的。

導筒:疫情期間導演濱口龍介曾聯合眾多電影人發起的“拯救小型影院”活動,這是一種自發的對小型藝術院線的支持和維護,能否談談日本藝術院線的放映狀況?
郭東勛:日本的藝術院線非常多,每一家都會放不一樣的東西,很多都是個人在經營。單個院線會放自己的特輯片單。甚至,TOHO(東寶)會放比較商業的電影,但也會放非常個人的電影。普通影院的票一張是1800日元,藝術院線可能是1100日元一部,有時候還可以1100日元連看兩部。

采訪/文字整理/編輯:甘泡泡
??
「導筒」微信號 directube2016
??

加微信號:directubeee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隱秘的日常,日本景觀下的羅塞塔故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