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吳國盛:愛因斯坦勸人看淡生死,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幻覺
原創 人文清華 人文清華講壇 收錄于話題#觀點53個
生與死一直是人類關心與探討的終極問題。人的一生只能單向度地由出生走向死亡,這一事實從古至今一直困擾著人類,并持續引起思考和探討。而愛因斯坦卻在友人去世的慰問信中勸人看淡生死,認為時間只是一個錯覺。近日,著名科學史家、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教授接受“人文清華”專訪時表示,在愛因斯坦的物理學體系中,繼承牛頓關于時間可逆性的結論,認為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人類自身構建的幻覺,并不重要。
時間具有可逆性
吳國盛教授指出,愛因斯坦基本還延續著牛頓時代關于時間具有可逆性的觀點。雖然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辦法解釋諸如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揭示的不可逆性方向性問題和日常生活中人的年齡只會持續增長的事實,但針對這個問題,愛因斯坦仍處于保守立場,從牛頓方程的可逆性出發,認同時間理論上的可逆性。

看淡生死,過去現在未來是一種幻覺
在采訪中,吳國盛教授分享了一個故事。愛因斯坦在他的老朋友貝索去世之后寫過一封慰問信給他的親人,其中有一段非常直白且頗具哲學意味:貝索去世也沒有什么關系,其實在物理學家看來,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一種幻覺。
吳國盛教授指出,在以牛頓、愛因斯坦等理論為主要支撐的物理學體系中,因為時間的可逆性,世界實際上并無過去和未來之分。因此,愛因斯坦認為,過去、未來的概念是在人類進入世界之后,為了區分,人為添加的概念,是一種錯覺。

在愛因斯坦的物理學理論中,通過建立適當的方程式并計算,每一個時間點都是可推的:過去的情形可以被計算,未來的事件也可以被推導,過去和未來兩者之間是平等的,并無分別。
例如在天文學中,若是想追溯古代的某一事件,除了查找天文記錄,我們也可以通過計算機計算得出想要的答案。相應的,同樣的方法可以被應用于對于未來的推導:方程式完全可以精確得出哈雷彗星到底將在未來的哪一天出現在天空的哪個位置,不會出現任何差錯。

在牛頓、愛因斯坦體系的物理學理論中,時間可逆且可以被計算,因此被認為并不重要。吳國盛教授認為,這種概念實則是超人的,凌駕于人類的生命尺度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由于人類自身的局限性,我們只能體會從出生到死亡這段時間的單向流動。
這便造成了物理學理論與實際生活體驗之間的巨大分裂:局限于單向時間流中的人類并沒有能力和權力無視時間的重要性。若是時間失去了意義,人類世界觀的基礎將被動搖,人類將失去自身存在的基礎。
吳國盛教授指出,目前尚沒有理論可以彌合這個分裂。若是有新的科學理論能夠重新整合兩者,或許它將為新世界觀的建立奠定基礎。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科技史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曾任第七、八屆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獲第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代表作《什么是科學》《科學的歷程》《時間的觀念》《希臘空間概念》《技術哲學講演錄》等。
原標題:《吳國盛:愛因斯坦勸人看淡生死,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幻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