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喜馬拉雅上市進程或擱淺,上線保險業務金融能帶來多少商機?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林小林

互聯網巨頭們上線金融服務謀求流量變現已屢見不鮮,在線音頻行業三巨頭之一的喜馬拉雅在近一年開始頻頻涉足金融業務。近期,又在金融服務中上線了保險業務。
數據顯示,喜馬拉雅坐擁6億用戶,其流量變現的意圖也非常明顯。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喜馬拉雅就開始涉足聯名信用卡。但三年過去了,喜馬拉雅在金融業務上并無其他進展,更多的還是導流服務。
除了金融業務外,喜馬拉雅還被傳出已啟動Pre-IPO融資,但從已經上市的荔枝財報來看,其坐擁上億用戶依然沒有找到盈利模式。作為同類公司,缺錢,用戶轉化等問題,對于喜馬拉雅來說依然棘手。
純為金融導流服務能帶來多少商機?
公司研究室從喜馬拉雅APP的“金融福利”發現,其主要涉及合作信用卡的金融機構,包括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等,最早的聯名信用卡于2017年發行。
喜馬拉雅信貸導流服務大致于2020年初上線,主要為金融機構提供頁面導流接口,包括萬達普惠的“萬e貸”,新網銀行的好人貸,分期樂,360數科的微零花和360借條。還有為天津濱海農商行、交通銀行、中原銀行、齊商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拉新。而保險業務,則主要是將騰訊微保的車險產品納入其“金融專區”入口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喜馬拉雅用戶規模已達6億,在整個互聯網音頻行業的占有率達70%左右。但有關報道顯示,其會員付費的比例還不到1%。
雖然用戶數不少,但業內人士卻表示,音頻市場并不是強支付場景,因此金融轉化效果也會相對弱。
從產品來看,喜馬拉雅在為銀行、證券拉新客戶的同時,以“自身會員”為宣傳點,吸引用戶,還有送騰訊、愛奇藝等視頻網站會員的活動。有用戶表示,騰訊等會員更加有吸引力,這也表明喜馬拉雅自身流量的轉化率并不明顯。
不止是喜馬拉雅,在線音頻三巨頭中,蜻蜓FM也上線了金融福利,但也僅為度小滿金融的有錢花導流,另一個巨頭荔枝目前還沒有金融業務。
商業模式陷入困局
除了金融業務沒有形成規模,在線音頻平臺更讓人擔憂的是其商業模式,而多家互聯網巨頭此時入局又帶來新的挑戰。
業內人士曾分析稱,在線音頻的內容品類無外乎UGC(用戶生成內容)和PGC(專業生產內容)兩大類。簡單來說,UGC平臺收入主要通過用戶充值購買的虛擬禮物和打賞等。而PGC平臺主要是通過平臺投入資本制作高質量的內容以獲取用戶,再以廣告和內容付費的形式收回成本。
喜馬拉雅目前的盈利模式是:廣告收入+知識付費+硬件售賣+平臺抽傭+會員付費模式,已經成為最早布局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生態的企業。可問題的關鍵在于,無論是用戶自制內容,還是有聲書、知識付費等專業制作內容,喜馬拉雅均遭遇到內外挑戰。
UGC的垂直玩家荔枝已經上市,財報顯示,荔枝接近99%的營收都來自UGC內容(語音直播、粉絲打賞和音頻錄播等),但目前仍未盈利,因為依靠UGC內容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荔枝已經孵化出像“北京話事人”“ 發發大王”等一批月入十萬的頭部播客,而部分主播雖成名于喜馬拉雅,但目前在荔枝的平均播放量也過萬。
而對于PGC內容,最大的問題在于購買IP版權,巨大的成本壓力是PGC平臺難以盈利的一大原因。
進入2020年后,字節跳動推出“番茄暢聽”APP,騰訊音頻也上線全聲態音頻平臺“酷我暢聽”,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場,對傳統的音頻平臺三巨頭也是不小的挑戰。
喜馬拉雅副總裁殷啟明曾表示出對視頻影視平臺通過降維的方式進入到整個音頻領域的擔憂。他認為,一旦實現降維之后,他們的專業能力會明顯地體現在內容制作上面,而內容是在線音頻的命門。
或被證大集團拖累上市
有數據顯示,國內在線音頻行業用兩年時間完成了國外同類應用6年才能積累的用戶量,能完成這一偉大目標的方式,唯有頭部平臺的“燒錢大戰”搶占市場和用戶。
據了解,截至目前,喜馬拉雅已累計進行過8輪融資,估值為240億元。
從頻繁的融資狀態來看,公司仍然處于比較“缺錢”的狀態。有數據顯示,喜馬拉雅2017凈虧損1.08億元。
因此缺錢的喜馬拉雅,是否籌備上市成為業界焦點,如今又有消息稱其正謀求赴美上市。
喜馬拉雅迄今尚未上市,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因為其主要投資人、證大集團創始人戴志康被捕,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喜馬拉雅的上市進程。
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2年8月的喜馬拉雅,由戴志康旗下的上海證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余建軍、陳宇昕創辦的上海喜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其中,證大投資實際出資1499.6萬元,占股66%,且戴志康曾擔任過喜馬拉雅的董事長。
下附喜馬拉雅融資歷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