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瞬間崩潰的成年人,堆積了多少壓力和情緒?
“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又有了新實錘。
10月30日,福建泉州某餐館,客人太多,排號排到了70多,一位外賣員高聲問店家:“73、75號還有多久?”店家反問:“你大聲有什么用?”外賣員情緒失控,伸手打翻臺面上已打包好的飯菜,店家拿著大漏勺砸了過去。
這是一件很容易判斷是非的小事。外賣員砸了飯菜,店家打了人,雙方都有錯。外賣員挑起了事端,但店家的舉動更惡劣。最后,警方促使達成和解,店家賠償外賣員4000元醫療費。
但如果讓你選擇“站”誰,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們能理解外賣員趕時間時的抓狂,也能體諒忙碌的店家被指責時的暴躁。他們的處境,就是每一個“打工人”“尾款人”的普通日常。
成年人的世界,誰不希望氣定神閑、淡定優雅?可現實經常向我們發出嘲笑:“你們除了容易胖,還有什么是容易的?”
有天早上,我開車上班,渾身懶懶的、喪喪的,像一個生了銹的機械人。從后視鏡里,我看到一輛車想從右側超車,我下意識踩了剎車,讓它過去。兩車交匯的一剎那,我仿佛突然跳到了半空,眼前閃過一個詭異的畫面:我輕打方向盤,與側后方的那輛車轟然相撞——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并沒有事故發生。只是,回過神來的一瞬間,后背全是驚懼的冷汗。我知道,心里有一個情緒臨近崩潰的女人正在“宣戰”。慶幸的是,我把自毀留在了假想中。
崩潰,往往不是那一瞬間的事有多么重要,而是一寸一寸的壓力堆積成山。弗洛伊德認為,攻擊性的能量必須以某種方式釋放,否則就像氣球一樣會爆炸。很多人即使不知道這種精神分析學派的觀念,卻自覺這么做了,仿佛宣泄真的可以緩解壓力。
但更多的社會研究卻告訴我們,情況可能正好相反,憤怒會激發更多憤怒,攻擊會誘發更多攻擊。曾有一項實驗用于觀察被公司解雇的員工,他們有一部分人有機會表達對前老板的憤怒。后來,當實驗者要求所有被解雇的人描述前老板時,那些發泄過情緒的人,會比沒有發泄過情緒的人說得更難聽。
所以,比起完全寄托于某次的徹底發泄,在平時就努力做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或許才是避免惡劣情緒蔓延乃至爆炸的重要方法。
外賣員的那段視頻中有一個細節,爭吵剛開始,外賣員挨了店家一勺子后,他從地上撿起勺子,砸向柜臺。注意,這時,他并沒有砸人。這可能是當時的他,唯一能自控的一件事:別動手傷人。不管是因為理智告訴他,傷了人的后果太嚴重,他承擔不起,抑或是內心保留著一絲對他人的善念。
善念真的可以換來善念。北京網約車司機王巖在車里準備了一本留言本,到現在已經積攢了1687條暖心留言,從第一條“外面狂風暴雨,打開傘就變成晴天”,到想相親的女孩留下的微信號,這些字句的背后,同樣是風雨兼程的成年人。想象一下,當我們疲憊地倒在車后座上,看到筆記本上前一個人寫著的“你好”或是一個“笑臉”,會不會瞬間被這個世界溫柔的一面暖到?
《自私的基因》里,有一章節專門解釋人類進化的策略。研究者發現,善良和寬容的好人,最終能在博弈中勝出。不知道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即使經歷了太多劫難,但善良和寬容,仍是人類進化的密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