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華為不下牌桌
原創 建國 品玩

郵箱丨tangjianbo@pingwest.com
上海東方體育中心,華為 Mate 系列固定的國內發布會場所,在 10 月 30 日這天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他們在場館外匯集成了長龍,多得讓人懷疑這個體育館是否能夠裝得下大家。
下午 2 點 30 分,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正式登場,向國內用戶介紹了華為 Mate40 系列。4999 元的起售價,與去年 Mate30 系列持平,以至于剛公布價格,現場一片呼聲,有歡呼,有驚呼,還有一些低語。

下午 6 點 08 分,各渠道準時開賣 Mate40 系列手機,一時間庫存瞬時歸零,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絕大部分都是“沒搶到”的嘆息。只有少數人分享著喜悅,他們有的手速快,在網上搶到了心儀的秘銀色 Mate40 Pro,有的在線下店鋪排隊買到了不能挑顏色的 Mate40 Pro,還有的是加價才能買到。
這一代華為 Mate40 系列已經變得“不愁賣”,華為愁如何能更好調度供應能力,讓更多人買到這臺手機。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表示,Mate40 在海外發布會之后,預定量超出了供應能力,目前華為正在加緊生產,想盡一切辦法解決供應問題,希望消費者給華為一點時間,耐心等待。
人文情懷
與以往著重秀肌肉的發布會不同,在 Mate40 系列發布會中,余承東改變了一貫風格多了更多感性的內容。
例如會中介紹 Mate40 系列素皮版時,借用了“胡楊”的名字,并附帶一支用 Mate40 Pro 拍攝的胡楊林故事片,同時啟動了名為“我有一片胡楊林”的公益項目,給發布會增添了幾分人文情懷。還有當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副總裁毛玉敏介紹 EMUI 11 系統的時候,調侃華為有很多工科生。這些場面在以往的華為發布會中都很難看到。

如果說這些改變,都可以沖淡本場發布會“悲壯”的氛圍,那么發布會結尾時,余承東的總結發言,便是正面回應了外界對于華為智能手機業務的所有疑問。
“經過三年的制裁,我們依然站在這里發布旗艦產品。不管經過多大困難,我們的業務一定要持續下去。我們相信未來,我們一定還會把更多更好的產品帶給大家。感謝全國、全球的消費者們的支持和厚愛。在一起,就可以。”

一位華為員工告訴我,不論外界的情況現在如何,華為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雖說不上破釜沉舟,但不免讓人聯想到那架從戰場歸來,傷痕累累的伊爾-2 飛機——皮糙肉厚的華為。
目前最好的 Mate
國內 Mate40 系列發布會之前,有消息稱美國將允許越來越多的廠商向華為提供非 5G 業務的芯片。這似乎向外界傳遞出了一絲松動的信號,華為智能手機業務還存在復蘇的機會。
考慮到全球供應鏈的平衡性,華為顯然不能夠缺席。目前三星已經獲得了許可,可以向華為提供 OLED 顯示屏;Sony 公司也可以繼續向華為提供 CMOS 圖像傳感器。
然而這些僅僅是表面現象,未來華為智能手機業務能否繼續,存在著諸多變數。美國商務部飄忽不定的決策是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因此華為 Mate40 系列更像是一個逗號,而非一個句號劃在華為智能手機的歷史上。從 2012 年開始,華為 Mate 系列已經推出過 10 款智能手機,余承東回顧華為 Mate7 使得該系列聲名大噪,并由此駛入快車道,此后的 Mate 系列總會建立起新的競技場。例如手機夜景拍攝、長焦拍攝、后蓋工藝的流行等等。

華為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小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肯定了這一說法,他說華為是第一次做 5nm 的 SoC,對于華為和供應商來說都是挑戰。由于 5nm 工藝實在太超前了,加大了華為的自研工作量。因此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與資金投入。
他透露道,Mate40 這一代產品總共研發投入有 5.6 億美元,而上一代 Mate30 的研發投入約為 4 億美元。
Mate40 搭載的麒麟 9000 芯片是全球第一個 5nm 5G SoC,也是華為推出的第三代智能手機 5G 解決方案。它對于華為以及業界的意義都已毋庸置疑,這也使得 Mate40 成為了目前最好的 Mate。

下午 2:30 開始的華為 Mate40 系列發布會,近 5 點鐘才結束。除了智能手機之外,華為將一半的時間都花費在了非手機產品上。
余承東說,華為 1+8+N 的全場景戰略里,8 和 N 的供應情況好于 1。戰略性地轉移,是目前華為必須采取的行動。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高端智能手表華為 WATCH GT2 Pro 系列、智能耳機 Freebuds Studio、智能音箱 Sound 等等生態和配件產品。
此外,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王軍也首次出現在了旗艦手機發布會中,他正式發布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 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旨在通過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與車企深度合作,打造智能網聯電動汽車。

因此華為公司長年來在 ICT 領域所積累的優勢對于智能汽車領域將會有極大的幫助,華為希望成為面向智能汽車增量 ICT 部件供應商。
從成立到現在,華為已經清晰地發展出了 HI 的三大計算平臺: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智能座艙計算平臺和智能車控計算平臺,還有三大操作系統 AOS(智能駕駛操作系統)、HOS(智能座艙操作系統)和 VOS(智能車控操作系統)。
而另一邊的 HiCar 也已經與 150 多款車合作,預計 2021 年預裝超過 500 萬臺車。但王軍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這是華為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的一個界限。

面向未來,余承東表示他們充滿信心,并希望大家能給華為一點時間,與他們站在一起。對于現在的華為來說,不下牌桌,就可以。

原標題:《華為不下牌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