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億美元融資等3年,主機廠和流量方夾攻,首汽約車能挺多久
出品|公司研究室(ID:gsyjs8)
文|曲奇

最近幾個月,被資本市場冷落了許久的共享出行又活躍起來。
9月,以順風車為主業的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10月,首汽約車完成1億美元的C輪融資;近期,哈啰出行啟動新業務“哈啰打車”,正式切入網約車領域。
同時,各公司紛紛披露不同口徑的盈利情況。
嘀嗒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已經實現了連續15個月的盈利;首汽約車則稱在4月實現全國范圍正毛利;柳青也表示滴滴的核心業務已經實現盈利。
有行業人士分析,實現全國正毛利是首汽獲得融資的關鍵因素。
用戶規模第3
1億美元融資等了 3 年
首汽約車成立于2015年,是首汽集團旗下的網約車平臺。當下的共享出行市場,滴滴一家獨大,首汽約車的排名大概在第2-4位。機構的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12月,首汽約車活躍用戶規模排名第3,但只有滴滴的4.4%。

成立至今,首汽約車共完成6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20億人民幣。
最新一輪是2020年10月完成的C輪融資,融資額1億美元。同時,獲得融資的還有首汽旗下的共享汽車平臺GoFun。有消息稱,GoFun與數家投資方達成了數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意向,并謀求在科創板上市。

不過,即便有國資背景,首汽約車在行業“低谷期”,還是等了3年才獲得新一輪融資。有行業人士認為,公司5月宣布的“實現全國整體正毛利”消息,是這輪融資的關鍵。
首汽約車CEO魏東在5月的內部信中提到,2019年7月,首汽約車在上海和深圳先后實現盈利,2020年4月實現全國整體正毛利,多座城市進入盈利,并有望在2020年第4季度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正。
轉型輕資產
賺了毛利丟了服務
有專家認為,首汽約車毛利轉正與經營模式的轉變有關。
2015年成立之初,首汽約車走的是B2C的重資產模式,公司租賃車輛、聘用司機,使得運營成本較高。2015年上線時,公司擁有400輛車,1年之后超過8000輛。不過,隨著車輛規模增長,虧損也隨之增加。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公司虧損高達8.81億元。
自營模式下,首汽約車雖然運營質量可控,但發展相對較慢,魏東曾說,“在快速變化的競爭環境里,慢就沒有了主動性。”
2018年,首汽約車開放平臺,啟動加盟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型。2019年,公司全面實施自營轉承包的經營模式改革。這些改革,讓公司登記注冊車輛的規模快速擴大,2018年突破50萬輛,2019年末突破80萬輛。
同時,輕資產模式降低了運營成本,比如通過減少購買或租賃車輛的成本,減輕虧損壓力。自營轉承包,通過降低部分司機待遇壓縮了費用。首汽約車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新方案對于運營積極性不高的駕駛員來說,未來通過平臺的收益會降低。”一位首汽約車自營司機表示,轉承包制后,平均每個月要比以前少賺1000-2000元。
近兩年,首汽約車通過節流的方式逐步實現了正毛利,改善了財務報表。
然而,隨著首約汽車引入加盟平臺后,公司引以為傲的“品質服務”正逐漸下滑。
2019年,首汽約車因違規收費而被相關部門罰款兩萬元。事情的緣由是,首汽約車旗下的一位司機因行駛路線問題與乘客發生口角,乘客抵達終點下車后,該司機并沒有及時結束訂單,導致訂單不斷累計行駛里程,最終訂單總額高達989.43元,與實際行駛里程及金額相差極大。
主機廠和流量方成新玩家
首汽約車或淪為運力服務商
首汽約車最初的定位是高端商務車,不過,魏東近期在公開活動上表示,公司要進行市場下沉和產品下沉,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五線城市下沉,除了做高大上的專車外,還考慮做拼車和順風車業務。
然而,下沉市場的競爭很激烈。
2020年3月,滴滴內部孵化出“花小豬打車”,模仿拼多多的商業模式,以大量補貼和紅包吸引用戶,重點發力低線城市,為滴滴出行尋找新的增長點。
2018年,魏東曾公開對滴滴的巨額補貼表示過不滿,認為滴滴做低了行業標準。2020年5月,魏東在內部信中提到:“網約車的上半場戰爭完全是補貼之戰,大魚吃小魚,不被吃就要跟補。”
首汽約車也進行過補貼,還搞砸過。2017年,首汽約車在成立兩周年之際,推出“買1000最高得2000”的充值活動,但是有消費者反映,充值后賬戶的2000元被換成了40張僅有3個月使用期限的50元用車券,參與活動的用戶直呼受到欺騙。
除了滴滴外,首汽約車還要與主機廠和流量資源方等新玩家競爭。
從2018年開始,眾多車企紛紛布局網約車領域,戴姆勒與吉利組建合資公司,推出面向高端專車市場的“耀出行”;上汽集團推出“享道出行”;一汽、東風和長安聯合騰訊、阿里成立T3出行;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推出“有鵬出行”。
同時,美團、攜程、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流量方以聚合模式切入網約車戰場,在聚合平臺上,用戶可以在一個平臺選擇多個品牌、多個車型,不需要下載多個網約車APP,提高了打車效率。
聚合模式也為首汽約車等品牌方帶來了流量。9月份,魏東在媒體采訪中提到,“通過和聚合平臺的合作,幫助首期約車獲得了訂單量增長。現在,聚合平臺和首汽約車APP上的訂單量差不多各自一半。”
不過,聚合平臺的便捷會導致消費者越來越依賴平臺,不重視品牌。魏東認為,“小平臺已不具備自己獨立獲客的能力,從而變成了運力服務商。”
為了避免成為單純的運力服務商,首汽約車想通過特色化、差異化的服務占領細分市場,并認為當市場的標準化達到一定水準后,行業將會進入以服務能力和服務體驗為核心的差異化競爭階段。
眼下,網約車賽道群狼環伺,小平臺借差異化服務突圍談何容易,因此,首汽約車能否避免淪為單純運力服務商的命運,誰也說不清楚。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