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0跨媒體藝術節|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

Near Future: Possible Life
第6屆跨媒體藝術節
the 6th Intermedia Art Festival

International Youth Video Art Exhibition
第一屆“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作為第六屆跨媒體藝術節的重要板塊,將于10月31日在美麗的東錢湖首展。以“近未來—可能生活”為主題,面向全球青年影像藝術家征集實驗影像作品,作品選擇以作品的主題相關性、藝術表達和創新性作為標準,最終遴選出了30部實驗短片,在藝術節期間進行展播,今天推送入圍作品。
兩年一度的“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是跨媒體藝術學院構建“跨媒體藝術國際”平臺的重要學術活動,由跨媒體藝術學院空間影像研究所統籌執行。
入圍作品
1、寧佳偉
一場表演
中國遼寧大連有一座海洋公園,小時候我去參觀海洋公園,它神奇詭秘,讓我耿耿于懷。長大后我再次回到故土,用自己所掌握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探索,重新審視與反思海洋館的龐大景觀。通過觀察它的內部運作“系統”,進而對整個海洋館作為一種巨大的景觀縮影進行探討。


重返桃花源 / Return To The Peach Blossom Wonderland
中國古代寓言《桃花源記》作為古代對美好世界的共同幻想,又似乎暗示著片面未來。在文章中,烏托邦世界被描述為擁有“整齊排列的住宅(屋舍儼然) ”??粗斀竦默F代化,我們是回到了這樣一個仙境,還是這列高速列車把我們推向了另一個地方?

3、徐健、彭藝偉
數據主義 / Dataism
新的數據主義時代下,人被認為是算法的集合,自由意志也被證明并不存在。在一間日常的酒店中,一位失去活動功能的人正沉睡于夢境之中。數據穿梭于夢境,現實之間,重塑著整個世界。

4、王馨言
人類的奧秘——生
在未來, 一個新的研究表明,死亡生物對新生命的出現有著重要的誘導作用,可以運用于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于是,人類科學家將大量的死亡生物與一枚女性胚胎放在一個密閉空間,并派出一名調查員全面記錄了胚胎(女孩飾演)的發育過程。女孩用尸體和垃圾在曠野種出房屋和家具,“發明”了一系列生存技能和農業工業模式,而調查員的誘導讓女孩重新思考,并一次次改變自己的思路,當女孩出生時,所有的謊言也浮出水面......

5、康凱雯
太陽眼鏡
故事講述的是在新技術的幫助下,中年女人妄圖通過一副眼鏡遇見死去的父親。太陽眼鏡科技認為高科技可以緩解一切痛苦。在眼鏡中她見到了去世前痛苦的父親的幻影和父親的靈魂。她想消除父親的痛苦卻完全無法與父親取得聯系,太陽眼鏡也出現了故障。她從眼鏡中帶出了父親病痛時發出的聲音。她通過音響播放父親痛苦的聲音給大自然,痛苦通過回音的結束才得以慢慢被消解……



青蛙·椅子·太空人 / Frog·Chair·Astronaut
《青蛙·椅子·太空人》是一個由三個單元組成的短片,分別講述一個男人在夜里找青蛙,一個女孩收到匿名包裹,一個宇航員被隔離的故事。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關于未知、分離與折疊的簡短論述,以及對不確定時空中的一些可能性的探索。

7、于千惠
Wastopia
動畫短片《Wastopia》探討了對全球性垃圾丟棄和食物浪費的態度以及隨之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個建立在被人類丟棄的垃圾產物上的虛幻世界并充滿了奇怪生物的視覺旅程。靈感來源身邊對周遭污染不聞不問依然過度消費,浪費資源的人們,包括病態的網絡現象,譬如時下流行的大胃王吃播視頻等。


數據入殮師 / The encoffiner of data
此作品探討已經到來的數字遺產問題。我想象了一個數據入殮師的職業, 用她的視角審視人們留存于世的數據。 數字遺產承載了亡者生前的回憶, 喜怒哀樂… 順著數據留下的線索, 我們沿著數據墳墓的小徑, 探索一個人記憶的深處的秘密。



Chocho 工作室- 重塑你的臉龐
即使在整形手術領域,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 )也有望幫助人類進化。然而,整形外科醫生必須意識到,人工智能(AI)可能會對患者產生帶有偏見的觀點,而不是提升客觀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使用計算機算法來確定他們的臉是否具有吸引力,并且 AI 會為他們的顏值打分。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完美的身體和完美的面孔, 而且是在沒有相機濾鏡的幫助下,從各個角度即時完成自拍,無需應用軟件。他們對整形手術的理想化不再是看起來像一個明星,而是變成理想化中的完美的自我。在現實生活中變得像使用相機濾鏡后一樣美麗。Chocho 工作室使用 3D 掃描技術重塑臉部, 外科醫生及其年輕患者可以創建出完美無瑕的濾鏡臉,以此獲得更高的顏值分數和更多的關注。



世界的形狀 / Shape of the World
影片以藝術家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旅行為線索,在法國,葡萄牙,德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泰國,中國八個國家進行拍攝,探討了人的欲望與自由,戰爭與信仰之間的關系。

圈
影像《圈》作為畢業創作,拍攝于2020年三月至四月,拍攝地選擇在重慶市榮昌縣。拍攝內容主要是關于疫情管控期間人的生活狀態,并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展開。

光輝城市 / SOCIAL SYSTEM
這個作品是我研究生階段完成的畢業作品,想要表現的是現代城市發展所呈現出來的面貌。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迭代,人、社會和城市的都在快速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是擴張式的,也呈現出一種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形態。作品通過像素圖形(這一數字時代下特有的視覺語言)來構成整個城市發展的表達邏輯,即運用像素從點、線、面、體到多維的造型語言來描繪一個不斷發展、周而復始的城市景觀。


我,與雜交建筑 / i,and Hybrid architecture
未來會怎樣?這個問題亦可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對大多數人而言,未來或可分為遠與近。之于遠未來,也許已遠超我們未開悟之智的畛域;因此著眼于近未來,才應是當下我們努力探尋的方向。21世紀以來,世界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城市與自然環境的高密度已經成為不可控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類、動物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這種高密度是“擁擠文化”,同時也是人類的“必然發展”,世界開始成為充滿不確定感的“新常態”,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誕生出了雜交與共生的整體主義。所謂雜交與共生是指不同的甚至不相干的物體間功能和空間被混雜結合在一起,被包裹、交互,共同存在于某種單純物體中,并反映著多者間功能、空間混合共生的狀態。雜交與共生是當今世界的內在生存方式,也是未來城市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平衡、協調互利、相互滲透并達到共享利益一致性的主義觀念。但究竟這是一種之于未來世界發展的良性狀態,還是一種消極的對策?人與自然的共生究竟存在著怎樣的結果,是對自然的變向侵占,還是對自然的合理分配,這都是當今人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希望通過影像的方式表達出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系,并反思我們在“近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如何放生一場大火 / How to release a fire
短片以”火“為暗號串聯起一場莫比烏斯式的夢境。故事結構中,E實則是架空的人物模型——由模糊的“回憶”與“夢”交織作為實存的線索,由此并不能窺見任意真實,截除主體,將目光嫁接到火光身上,通篇而論只有對火的朦朧的情結是唯一的真實(當我們只看見輪廓我們便最能想象輪廓)。


夏夏 / Summer Summer
這是一本記錄夏日的秘密日記。整部影片在帶著時間印記的膠片上進行直接動畫,即興的繪畫痕跡通過放映和掃描被無限放大?!癝ummertime”收集下屬于每個人獨特味道的情緒并發酵成一個個小型宇宙,又終將伴著夏末那一抹綠意消逝無蹤。


A short intro to Ou Topos
Ou Topos - 一個用來試驗在當代背景下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場地。Ou Topos也是金巧兒目前正在創作的系列。這個虛構的地方為重新定義人類與環境以及非人類有機體的關系提供了可能性。影片部分地引用了 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的《嚼口香糖的女孩》(The Girl Chewing Gum,1976)并通過偽紀錄片的形式呈現,暗示了影像媒介以及我們所處數字環境中的圖像,與語言的力量所形成的關系。描述亦是一種操縱方式。


思想——自由的精靈
《思想——自由的精靈》這部作品由中國疫情集中爆發期間,1-4月份網絡流傳的搞笑抖音視頻構成,成百上千瑣碎的抖音短視頻被剪輯成一個長達30分鐘的電影。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民眾的生活秩序,各國政府系統對其猝不及防,國際醫療組織應對力不從心,眾多醫學專家預測病毒將會與人類共存,“后疫情時代”現已成為普遍討論的新名詞,一個突如其來的未來近在眼前,與病毒共存是否會成為一種社會新常態?眾多中國民眾在隔離期間,使用抖音表現了面對疫情的各種態度,如同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小組隔離的思想試驗,大部分都對未來充滿自信的自我調侃和自我娛樂,各種形態的抖音匯集在該影片,體現出了不同的情緒和觀點,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他們是否提供了解釋的思路和面對的方法。

拒收 / video chat party
在疫情后期,因為工作不斷爭吵的年輕情侶,發生過矛盾沖突的合作對象,一位許久沒有聯絡的不愿露臉的朋友,他們的視頻聊天交織在一起,被電腦屏幕錄制下焦慮,無聊,和希望。

當yellow黃不再哭泣 / When Yellow Huang stop cry
賽博網絡空間中,當代虛擬成功學爽文人物Yellow黃的一生。創作背景起源于朋友寫的一小段黑暗童話,提到了“yellow黃”這個人設。原先的yellow黃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冷血博士,但與導演相遇了后產生了化學變化。這是導演自編自導自演的故事,是虛擬人物“yellow黃”在賽博網絡空間中發生的系列故事,融合了現實生活中遇到“迷惑事件”。他仿佛生活在網絡空間,又存在現實世界中,他處在的世界不分性別,不分國籍,不分政治立場,一切存在即合理。


充滿欲望的人 / Sick peoplE
沉溺娛樂行業,觀看肥皂劇、明星八卦、綜藝等等已成為當下人們自我麻醉的一種方式。人們在消遣娛樂的過程中逐漸喪失思考能力,人們普遍的狀態是為游戲、娛樂節目、明星八卦著迷。它們一點點麻痹我們的大腦,讓我們不用主動思考,但是如果沉迷這種短暫而又刺激的快樂,久而久之低刺激的東西會讓你覺得索然無味?!赋錆M欲望的人」以段落式的片段呈現,直面這樣的現實,它是一個群體的寫照,也是一個麻木的真實寫照。

如果把綠色刪除,如果開始關心植物 / IF WE DELETE GREEN, IF WE START CARING ABOUT PLANTS
《如果把綠色刪除, 如果開始關心植物》是以“綠色”和“植物”為雙重母題展開的具有交織性的聯想與敘事。作品為雙屏影像。屏幕一,其拍攝地在室內影棚,藝術家在影棚中搭建了綠色房間,影像敘事跟隨演員在房間中的走位而展開。人造裝飾綠植,綠色交通信號燈,具有綠色和植物隱喻的藝術史繪畫圖片,以及作為摳像用途的綠色背景布交替應用在場景中,同時播放著綠色流動文字的LED屏幕也在影像敘事中穿插出現。如藝術家所言,“這是一個人造的綠色空間,拋開敘事,影像其本體是不同層次的綠色影調。與此同時,在影調中所鋪陳的即是綠色作為一種抽象的符號在不同層面的象征意涵?!逼聊欢呐臄z地在熱帶叢林,即布滿多樣性植物的自然空間。其敘事與屏幕一影像互為參照,藝術家力圖去描繪自然植物所呈現的綠色。以這種綠色的影調為背景,人物行走于叢林,其間,播放著流動綠色文字的LED屏幕,綠色交通信號燈,帶有綠色符號的城市景觀圖片也跟隨演員的視角交替出現在影像敘事中。


一秒立方
當下的經驗是不斷生長的,在生長的同時又聯系著過往的經驗碎片和記憶碎片。我們的生活,就是由著這些碎片拼湊而成的一條以個人經驗為主導的線索在指引著我們的行為和判斷。只是,當這些碎片拼湊完成之后,我們又是以什么標準在界定著我們的行為和判斷?影片中主人公通過對房間中信息碎片的窺探與拒絕,來對應現實生活中個體與整體的內在關系。

從屬包含 / Subscendence
作品中的臺詞“沒大棚的地最好別種草莓,不等紅就被小孩都偷光了”,是我已逝的舅舅曾為我在麥田間種了一行草莓,卻從來沒有成果給我吃的一句遺憾的話。當下城市化的生活,將土地與情感緊密連接的狀態從我的個人生命中剔除。我與人文世界之外的一切似乎已經割裂。作品中的主體文本部分是仿照傳統志怪小說編撰的一個故事,主人公本是沒有具象形態的“精”,在經歷了修煉成人,體驗人之情感之后又幻化為物的過程,在它的觀念中,存在物不分等級,與他物所形成的關系才是它的執著。以此為線索探討近未來的我們將會如何認識“知識”,以及對我們總是將自己視為一切主體性的反思。

荒原 / Waste Land
夢是混沌而精密的意識機制,同時呈現出日神的秩序與酒神的狂歡,纏繞著無數意識與肢體知覺的碎片,禁忌的欲望與所指模糊的記憶客體。它既指向個體歷史及意志,也籍此導向個體所見證及參與塑造的集體記憶景觀;它是主體經驗的一種隱秘書寫,亦是自我的幽微敞開,并成為集體歷史的見證與記錄者。Waste Land(荒原)是一個有關現代主體的夢境,其創作始于2020年春,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全球危機不同于20世紀初艾略特的荒原中戰后世界的精神虛無與道德凋敝,但卻指向一種更為隱蔽的威脅,即烏爾里希?貝克所指出的全球性風險的加劇與現代文明潛在的脆弱性,以及與之對應的個體生存困境及命運的動蕩。在影像中,Waste Land成為一個混雜著當下經驗的荒蕪夢境,它指向兩層意象:一是作為實體的荒原——社會封鎖狀態下人及其活動驟減,城市淪為荒原;二是成為荒原的人——它隱喻一種被現代性及其風險褫奪的主體性,被失業、破產、債務、高壓籠罩的人,陷入西比爾困境的人,或曰一種無限萎縮、衰竭卻不死的現代化生存。

安全詞 / Safe Word
影片是一部虛構的科幻片的片段,發生在火星的移民局。故事講述的是?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子,獨?自來到火星當第二代的火星移民。在延長駐留時期的時候遭遇了移民局官員的濫權。今年注定是不同尋常的?年。在COVID-19的影響下我們重新思考??和社會的關系,重新把?光又投向宇宙。或許SpaceX發射的?箭能讓我們看到有?之年在?星?活的希望。然?這和曾經的殖民美洲似乎也沒有太?的區別。如同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樣,遙遠與未知永遠承載著希望。彷佛我們擁有這些遙不可及的希望,就可以忘卻傷痛。就像歷史上的每次遷徙。渺?到現代?的每次搬家,換?個城市。彷佛只要擁有?次重新開始的機會,我們就可以忍受現在像螞蟻?樣活著。

亡目 / Blind
2911年10月10日 9:30A.M. 天氣/晴 爆炸發生后的第120天
今天依舊是無法看見顏色的一天,昨晚的夢又夢到小時候去過的游樂場了,不知道做夢看見的色彩要不要收取我的生命進度條呢。
要是,一直長不大就好了。
90年代輕工業的騰飛所帶來的低成本的制造和審美造成了“繽紛”的幸福假象,彩色塑料占據了一大部分我的童年回憶,盡管現代人都避而遠之。假如一次毀滅性的爆炸導致全世界都無法看見色彩,我相信到那時這種廉價的色彩一定是奢侈品。

尋覓魯博 / Finding Lubo
短片講述一段尋找與發現兒時記憶的故事,在回到舊地的過程中,感受到一些情感,搜集與“魯博”的身世有關的文獻和物品,拍攝了“魯博”的家人和一些與之相關的景觀。短片延續了“魯博”對自我和情感的梳理,以圖像的方式來表達空間和時間的模糊與糾纏,以及整個軍人世家對他產生的影響,這里面包含歷史,回憶,印象和思念,但這一切又是情感與記憶交匯的結果。


圣保利旅行指南 / Travel Brochure of St.Pauli
以德語維基百科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官網信息為文本,由谷歌翻譯朗讀的一份德國漢堡紅燈區“旅行指南”。

告別模擬時代 / A farewell to the analog Era
一直在玩模擬/機械設備。試著給設備或對象分配非常具體的任務。當我看著它的時候,一直玩到我感到驚訝或者深思熟慮。然后電影工作開始了?!案鎰e模擬時代”的標題只是程序。這部電影在緊張的不平等的夫妻中展開,比如:模擬與數字、物質與精神的碰撞、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碰撞,以及一部告別機械、模擬時代的電影,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以電影形式展示的各種裝置都能喚起懷舊和幽默的感覺。復雜的機械裝置通過簡單和日常的可及性喚起聯想和充滿詩意的參考。通過對機械事件的數字化回憶,可以直觀地看到復雜性、循環性和永恒的重復性。雙重運行的時間對渴望繼續的觀眾施了咒語。但當一個新的裝置被一個新的標題宣布時,這個過程一次又一次地中斷。觀看者可能希望暫停片刻,但這是不允許的。一個時代是值得慶祝的,但隨著下一個裝置宣布另一個時代而突然結束。

光學模型 / LE MODE?LE OPTIQUE


董冰峰(中國)
DONG Bingfeng(China)

-評委 -
(按字母順序排序)
曹愷(中國)
CAO Kai(China)

劉慶元(中國)
LIU Qingyuan(China)

劉慶元主要工作方向是當代藝術設計的社會融入方法、跨學科實踐和創作。其木刻實踐工作涉足當代文化領域的不同界別,如音樂節、實驗劇團、文學、設計、文化保育、民藝鄉建等,同時他也參與當代文藝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他以個人創作和團隊協作的方式跟其他領域發生交流和跨界合作。劉慶元的個人作品參加了MAXXI 羅馬21世紀國立美術館“世界在何處”、第五屆烏拉爾工業雙年展、第10屆法國里昂國際雙年展、第15屆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第8屆上海雙年展、第7屆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2011成都雙年展和2013/2015/2017深港城市建筑雙年展、第15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廣州三年展、廣東百年藝術大展等國內外展覽。
龍星如(中國)
Iris Long(China)

Prof. Dr. Ursula Panhans-Bühler(德國)

楊福東(中國)
YANG Fudong(China)

藝術總監:高世名
Artistic Director Gao Shiming
學術主持:管懷賓
Academic Director Guan Huaibin
策展人:高世強
Chief Curator Gao Shiqiang
執行策展人:張立 張佳樂
Executive Curator Zhang Li Zhang Jiale
展覽協調:張誠林
Coordination Zhang Chenglin
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視覺設計:陳子淵
Visual Image Designer Chen Ziyuan
跨媒體藝術節主視覺設計:林莊祥
Intermedia Art Festival image designer:Lin Zhuangxiang
展覽時間:2020年10月31日-2020年11月10日
主辦:
Host: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
School of Intermedia Art (SIMA),Chinai Academy of Art
空間影像研究所
Institute of Space Images
未來城市研發中心
Future City R & D Center
聯合主辦:
Co-host: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Huamao Museum of Art Education
寧波韓嶺古村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Ningbo Hanling Ancient Village Development Co. Ltd
承辦 Organizer
寧波華茂教育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Ningbo Huamao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vestment
地址:
address:
寧波韓嶺展區—耕山群眾、 張 永 和 建 筑 藝 術 展 區
Ningbo Hanling Exhibition area - Gengshan Qunzhong
原標題:《2020跨媒體藝術節|國際青年影像作品展映》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