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動畫日,回顧下中國動畫的輝煌史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昨天是世界動畫日。
一大早,人民日報微博發布了一條「100秒重溫童年經典動畫片」的混剪視頻。
無數人看得熱淚盈眶,童年時候的記憶一下子涌了出來。
點贊,留言,轉發,爺童回!

但不得不說,許多80后90后小時候看的國產動畫其實很有特色。
有些甚至一點兒也不比其他國家差。
或許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國動畫曾經擁有過無比輝煌的時代。
連日本動畫都只能望其項背。
借著這個世界動畫日,魚叔就來給大家回顧一下中國動畫的輝煌歷史。

這是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在1922年一句激情澎湃的預言。
就在這句預言發表的同一年,中國第一部動畫誕生了。
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的資助下,萬氏兄弟制作了一則廣告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
雖然時長只有一分鐘,但卻就此宣告了中國動畫歷史的開幕。

講述了在畫室里的一個紙人,被主人制服的故事。

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轟動世界。

尚是年少的日本動畫大師手冢治蟲,在看完《鐵扇公主》深受感染。
后來才決定棄醫從畫,開啟了自己的動畫帝國。

新中國成立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更是開創了一個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
它的前身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制片廠——東北電影制片廠下設的美術片組。
該美術片組成立于1949年,次年遷至上海,隸屬于上海電影制片廠。
最終,于1957年4月,上美廠成立了。

在歷史上先后打造過兩部中國動畫電影的高峰。
第一部當屬1960年代的《大鬧天宮》,由動畫先驅萬籟鳴執導。
這也是中國第一部有聲彩色動畫長片。
影片一上映,即震驚海內外。

集合了那個時代下最優秀的中國動畫人,精心制作。
為追求最為正宗的中國動畫風味,制作組四處走訪全國的古建筑,考察各個年代的泥塑、壁畫。
花費了近兩年時間,繪制了近7萬張原畫。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動畫直到今天都具有無比豐富的美學和文化價值。

更重要的是,蘊含了非常濃郁的東方美學特質。
光是這一小段,小猴兵用兵器拉開水簾洞大門的鏡頭,就極富想象力。
并且整個動畫過程細膩流暢,透露著神奇妙趣的仙味兒。

為了表現她們的嫵媚,還專門創作了一段昆曲配上。
飄逸靈動,婀娜多姿,真正的仙女下凡大概就是這副場景了。

由嚴定憲、王樹忱、徐景達三位導演聯合拍攝。
當時的上美廠鉚足了勁兒,要重現黃金時代的輝煌。
立志交出一份超越《大鬧天宮》的作品。
最終,《哪吒鬧海》不但獲得了國內眾多殊榮,更是成為了第一部在戛納電影節參展的華語動畫電影。

中國特色,形神兼備,細節也是一絲不茍。
比如,李靖彈琴的一段畫面,是由6位動畫家圍著演奏者,從不同角度速寫記錄,最后制作而成。

不但畫面流暢華麗,動作設計也優雅精妙,融合了京劇的神韻。
如此匠心,創造了一段極致的輝煌。

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哪吒鬧海》,都足以讓中國動畫人揚眉吐氣。
每個時代,都有無數的人因為精彩的動畫,心醉神迷,熱淚盈眶。
做一部好的動畫,永遠都是人類最夢寐以求的目標。

魚叔對童年時期的國產動畫記憶,可以說幾乎全部來自于上美廠。
就算放在父母輩的眼里,也都能數得上許多童年回憶。
就不說《小貓釣魚》《神筆馬良》《小蝌蚪找媽媽》《九色鹿》這些老經典了。

魚叔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常看的就有一大堆。
比如講述用智慧打抱不平的木偶動畫《阿凡提的故事》——




而且魚叔很是驚嘆于八九十年代動畫創作氛圍的寬松。
《魔方大廈》《十二生肖》《鴨子偵探》,畫風和故事都透著股濃濃的cult風。
甚至不乏少量的暴力、血腥畫面。
比如《魔方大廈》里吊詭另類的畫風。

堪稱一個個「童年陰影」。

在尚未被國外風格同化之前,我們的動畫風格豐富而獨特。
1960年的《小蝌蚪找媽媽》采用水墨,完美承載了中國山水畫的靈動神韻,美術風格震驚了許多動畫研究者。
1979年的《阿凡提的故事》采用木偶定格,是當時的實驗作品,極具先鋒意識。
1986年的《葫蘆兄弟》采用了皮影和剪紙,結合民間藝術的巧思讓它成為獨特的藝術品。

故事內容上,也同樣具有深度。
大多數中國早期動畫都取材于神話故事或民間傳說,但所蘊含的寓意卻又直至當下。
比如《哪吒鬧海》。
天生不凡的哪吒,本應能有一番大作為。
奈何父親李靖在權勢面前低頭,縱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施展。
面對無辜受難的百姓,不惜自刎,換得他人周全。

而哪吒則作為傳統的挑戰者,用自殺表達了絕不低頭的信念。
在「百善孝為先」的語境中,《哪吒鬧海》用無比尖銳的姿態反抗父權,成了這部電影最大的標志。

大量同時代的作品,都在動畫故事里隱藏了極深刻的寓意,哪怕是現在再來挖掘,也常看常新。
1961年的《大鬧天宮》。
孫悟空腳踢太上老君,棒打四大天王,在花果山拉起齊天大圣的大旗,反抗的是權貴。

在講述普度眾生、善惡因果的故事背后,暗藏著對那個特定時期改革話語權的思考。

實際上,所有成為經典的動畫,表達的內核都是復雜的。
只可惜,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才的青黃不接,國產動畫漸漸開始衰退。
1999年,上美廠又一次集合當時最強團隊,推出了《寶蓮燈》。

盡管這部動畫依然優秀,但已經難掩上美廠的沒落之景。
在這之后,上美廠再沒有出現過任何令人驚艷的作品了。
中國動畫的輝煌,不復存在。

市場經濟的來臨,要求一切工作以商業盈利為目標,包括動畫制作。
動畫很燒錢。
特別是上美廠那樣精益求精、手工打制的制作方式,更是燒得無底洞。
上美廠副廠長朱毓平曾說過:
像剪紙、水墨等等說到底都是手工活,要靠手繪,成本很高,像水墨動畫的成本是普通工藝的3倍,但電視臺的收購價是一樣的,我們為了保持工藝不失傳,只能做一些藝術短片和廣告片。但即使這樣也很難收回成本。
因此,中國動畫產業必須要進行合理地轉型。
向美國、日本學習,如何打造一個商業化成熟、清晰的動畫產業。
但在此之前,中國動畫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在一種難堪的狀態。

觀眾審美變化,東方美學畫風被評價為「太土」「沒新意」。
畫面立體的3D好萊塢動畫日益成為主流。
沒有了結合民間藝術的巧思,沒有了富含東方美學的底蘊。
只剩下還不成熟的CGI,尚不立體的3D,和半好萊塢半日式的畫風。

故事方面更糟糕。
沒有了深沉雋永的內核,也不見大膽犀利的開創。
大部分變成臉譜化的二元對立,說教風的育兒屬性。
動畫從全年齡走向了低幼齡,更是成為所有觀眾最為受詬病的一點。
再加上特定時期的市場傾軋,作品的藝術導向變為盈利導向,急功近利的行業環境。
讓國產動畫,一度成了四不像的扭曲樣子。

這個漫長的尷尬時期里,優秀的國產動畫屈指可數。
不但流失了一大批觀眾,也消耗著國人對于國產動畫的信心。
好在,這樣的狀態終于在2015年迎來了轉折。

在前期不被看好、院線排片不佳的情況下,成為當年現象級的熱門電影。
讓多少人化身自來水,在影院里反復多刷,給良心的國產動畫打call。
接近10億的票房,讓人們看到了國內市場對于動畫電影的支持,也讓很多電影人看到了希望。

2016年,《大魚海棠》用獨具中國風的手繪動畫贏得了觀眾的青睞。
一舉獲得了5.6億的票房成績。

為中國動畫的類型又增添了一道別致的風景線。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暑期上映,口碑和票房雙爆。
并最終拿下了50 億的總票房,以一部動畫電影之姿榮登年度票房冠軍。
即使放在歷史總票房排行中,也能位居第二。

硬實力拿得出手。
所有的特效畫面,細節處理,都是響當當的。
小細節哪吒的肚子,敖丙的須髯,大場面如變身、戰斗,每一幀挑出來,都禁得住推敲。
制作人員5年的功夫確實沒有白費,5000+個鏡頭的苦心得到了回報。

在魚叔看來,這一年代表著國產動畫終于把轉型期的陣痛,熬到了頭。
技術邁向成熟已經是有目共睹。
并且在特效華麗的外表下,依然守住了具有東方神韻的審美。
劇情的完整動人,更是給國產動畫的劇情創作,指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方向。
國產動畫,不論是故事還是風格,終于在舊與新當中找到了平衡點。

《姜子牙》雖然在劇情上有所爭議,但視覺效果卻是實打實的精彩。

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分,難得一見。


新的技術、新的審美、新的觀念,都要求國產動畫不斷進步,帶來更多有新意的作品。
魚叔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
雖然道路依然曲折,但前方一定是光明的。
「國漫崛起」這四個字,我們喊了太久,等了太久。
看看現在,誰還把它當個笑話。

原標題:《今天這篇必須給中國動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