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文宏等上海專家共議2例重癥病例,中西醫治療防病情危重化
10月27日,上海多學科專家齊聚一堂,針對近期2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重癥病例開展討論。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攝
10月27日中午12點,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防控東樓803室,來自上海多家市級醫院感染科、呼吸科、重癥醫學科、中醫等多學科專家齊聚一堂,針對近期上海接診的2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重癥病例開展討論。
毛恩強(左一)、張文宏(中)、秦凈(右一)
現場,除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帶領的上海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外,同時還有曾經援鄂的上海專家——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鐘鳴。
“今天是我們上海抗疫專家和武漢抗疫專家聚在這里的一天,有特殊的意義,這意味著上海新冠肺炎病例的救治力量變得更加強大了。”張文宏說。
33歲患者治療:加強營養,調整消化道功能
現場,在上海市公衛中心隔離病房內的專家——感染免疫科醫生陳軍、呼吸重癥科李峰團隊的張曉林醫生和潘磊專家,通過視頻連線,向上海市級醫療救治組專家、援鄂專家匯報2名重癥病例的救治情況。
上述醫生表示,這2名重癥病例一名是33歲男子,另一名是61歲男子,均為境外輸入性病例。
其中,33歲男子因“惡心、納差1周,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1天”于10月25日入住上海公衛中心。因其不吸氧時氧飽和度達到80%,根據第八版新冠診療方案,這名患者被診斷為重癥,專家對其采取高流量吸氧、俯臥位通氣。同時,維持內環境穩定,糾正電解質紊亂,予以激素甲強龍40mg bid、肝素、胸腺肽等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目前這名患者一方面需要加強營養,同時考慮到激素可能會對血糖控制帶來麻煩,治療方案進一步調整,停掉激素后暫緩應用抗生素,同時要繼續加強監測,同時需要補充營養,每天補充白蛋白,同時還要提防腸源性感染的可能。
瑞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毛恩強表示,這名患者維生素C使用已有3天,病情穩定考慮減量。另外,患者目前血糖不穩定,考慮用胰島素泵繼續治療。
曙光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煒表示,經中醫診斷,這名患者入院后有舌苔黃膩,腸道積氣很厲害,對此中醫專家制定2個中醫診療方案,調整消化道功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鐘鳴表示,他在武漢遇到的新冠肺炎病例也有不少存在胃腸道癥狀,甚至有一些病人還有消化道出血。
61歲患者病情進入恢復期
而另一名患者為61歲男子,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因“發熱伴惡心1日”于10月21日到醫院就診,當時診斷肺部CT兩肺炎癥病毒性肺炎可能,10月22日確診陽性后轉至上海市公衛中心治療。
張文宏表示,10月23日這名患者的情況發生變化,出現呼吸窘迫等,為此毛恩強醫生連夜趕來查房,參與救治。
毛恩強表示,現有研究已經證實,維生素C可以調節腸道菌群,這意味著維生素C在救治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張煒表示,這名患者還采用了中藥湯劑,每周四例會,中醫專家組都會在一起討論這一病例,“對于早期重癥患者,中醫對腸道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這點我們已經開始總結。“
諸多專家現場表示,這名患者救治到今天離不開全體醫護人員的努力,專家每天都在討論是否要插管,但一旦插管,患者的管理治療難度會很大,病程也會很長。為此,入院后專家為每一位患者都制定專門的診療方案,這一例病例在采用激素治療、俯臥位通氣、高流量吸氧等治療后,目前癥狀已經改善,病情也進入恢復期。
目前沒有一例重癥病例向危重癥發展
上海公衛中心感染科主任沈銀忠表示,針對近期收治的重癥病例,所有上海救治組專家隨時在線,大家全力以赴。同時,公衛中心還連派2名副高級以上醫生進入隔離病房,加大查房頻次,高強度、高密度、多學科的配合,目前沒有一例重癥病例向危重癥發展。
上海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秦凈現場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公衛中心收治了82例新冠肺炎病例,兒科醫院5例,總共87例,均為輸入性病例。值得注意的是,個別病例在轉入定點醫院救治時,就已經出現重癥,對此,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上海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也曾連夜趕到醫院查房,上海公衛中心還派出高年資呼吸科專家進入隔離病房,同時派出一對一的特護人員進入病房,目前接診的2例重癥病例病情逐步穩定。
“當前,進博會即將開展,一方面我們會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面對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我們會邀請上海專家組以及援鄂專家共同參與其中,確保強大的救治力量,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同時,降低重癥率和危重癥率。”秦凈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