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易綱、方星海、鄒加怡密集表態,釋放了哪些重磅信號?
原創 CF40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收錄于話題#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16#匯率3#資本市場2#金融3

三位監管層密集表態,從不同層面,闡釋了我國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實施金融開放、財政金融政策如何助力經濟復蘇、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的路徑,以及數字金融的發展方向。
易綱: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市場主導
監管當局主要是減少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限制

第一,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開放理念和模式的轉變。盡管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很快,但我們在同外資金融機構、境外央行的溝通中也注意到,外資在機構準入和展業限制解除后,仍需申請諸多許可,面臨不少操作性問題,對金融業開放的訴求依然較多,這表明金融業向負面清單管理的轉變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負面清單與金融業持牌經營并不矛盾,負面清單模式下,金融機構的準入和展業也必須滿足資質要求、持牌經營。負面清單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也并不矛盾,負面清單模式下,監管部門可將更多的資源從準入管理轉向事中事后監管,實現監管效能的提升。
第二,統籌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更好地發揮匯率在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中的“自動穩定器”作用。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市場主導,監管當局主要是減少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限制,順其自然。新形勢下的人民幣國際化可在堅持市場主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本幣使用的支持體系,為市場作用的發揮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第三,在加快開放的同時防范風險。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建好各類“防火墻”,提高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使監管能力與開放水平相適應。
鄒加怡:防范全球金融體系中的系統風險,
需處理好五大關系

在24日下午召開的全體大會二環節,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政府迅速采取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對疫情沖擊,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對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形成有力支撐。財政政策對金融穩定的支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強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定經濟基本面。二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支持市場主體。出臺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措施,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新增減輕稅負超過2.5萬億元。三是發揮普惠金融作用,服務實體經濟。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作用,大幅拓寬了擔保覆蓋面,顯著降低費率。四是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管控杠桿風險。“開前門、堵后門”,在加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力度的同時,從“借、用、管、還”各個環節,全方位加強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不因疫情形勢放松風險管控。五是擴大政府債券發行,為市場提供優質資產。
鄒加怡同時指出,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因此全球金融的系統性風險也在增加。她認為,不確定性是一種常態,應對風險就是要在不確定性當中尋求確定,要通過政策來為市場主體創造穩定的環境。防范全球金融體系中的系統風險,需要處理好五大關系。
首先是把握好逆周期調節和金融穩定的關系。采取逆周期宏觀政策應對疫情沖擊十分必要,但也容易加大中長期風險。全球貨幣政策環境持續寬松,已經超過10年。疫情暴發后,主要經濟體不得不實施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
僅上半年,美歐日三大央行合計擴張資產規模超過5萬億美元。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起到了短期內穩定市場的作用,但負面效應也不容忽視,貨幣增長過快、實體與金融背離、宏觀杠桿高企、資產價格膨脹、政策邊際效應遞減等問題值得關注。
二是協調好金融監管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縱覽歷史,金融監管始終與經濟發展、金融創新互動平衡,經歷從強化、到放松、在新的基礎上再強化的螺旋式發展。面對疫情沖擊,《巴賽爾協議III》實施期限適度放寬,各國金融監管容忍度適當提高,對維護金融穩定和推動經濟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要看到,放松監管必須審慎有度。隨著疫苗研發取得突破,明年全球經濟可能加快復蘇,金融領域容易出現自我循環、放大杠桿、積累泡沫的情況,需要適時調整金融監管政策。
三是平衡好金融科技與金融安全的關系。疫情倒逼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傳統金融業態正被重塑。任何事物都利弊相生,具有兩面性。金融科技并沒有改變依靠信用、使用杠桿的金融本質,在提升服務效率、增強金融可及性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金融安全的挑戰。我們要支持金融科技發展,也要堅持“科技向善”,堅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造福社會的價值追求;也要建立、遵循相應的市場規則,防止金融科技誘導過度金融消費,防止金融科技成為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
四是研判好氣候變化與風險防范的關系。氣候變化對金融體系的威脅,被稱為“綠天鵝風險”。目前看,氣候變化影響逐漸顯現,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發生概率增加,經濟活動可能陷入停滯,導致企業、居民、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嚴重受損。各國經濟低碳化轉型加快,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政策趨嚴,高碳資產價值可能大幅重估。氣候變化影響在金融體系內部、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會形成負反饋效應,放大金融風險。氣候變化影響與重大疫情暴發等全球性挑戰一樣,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共同應對。
五是處理好主權債務與發展融資的關系。全球應對疫情的財政刺激政策接近12萬億美元,各國平均赤字率將比去年上升9個百分點。一些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疫情仍在蔓延,經濟衰退,貨幣貶值,財政收支失衡,債務規模攀升,主權信用評級面臨下調,債務可持續壓力凸顯。債務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既要解決疫情沖擊帶來的短期流動性問題,更需要解決長期資本供給不足的矛盾。目前,中國正在全面落實G20緩債倡議,幫助最貧困國家緩解債務負擔,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
方星海:建立健全境外企業境內發行CDR、
第二上市等制度

他指出,擴大資本市場開放,對于打通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堵點,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擴大資本市場開放,有利于促進國內國際循環的順暢對接。資本市場交易活躍,價格信號靈敏,能夠有效引導要素跨區域、跨行業流動,促進供給與需求加速實現平衡。擴大資本市場開放,有利于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適配性。擴大開放,有利于資本市場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實踐證明,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盡管短期會對境內金融機構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通過主動學習借鑒國際同行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產品服務和風險控制手段,能夠推動行業深化內部改革,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促進行業機構在良性競合中做優做強。
方星海表示,證監會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在穩步放開跨境投融資限制的同時,更加注重制度規則的深層次對接,不斷增強政策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從局部管道式開放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變。
重點一:繼續推進市場和產品開放。
在現有滬深港通、QFII\RQFII、ETF互聯互通等方式基礎上,研究推出更多外資參與境內市場的渠道和方式。著力解決國際投資者有關顧慮,提高A股在明晟等國際指數中的納入比例。研究完善滬倫通制度,使其覆蓋歐洲主要資本市場。拓展交易所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入市渠道。進一步擴大期貨品種對外開放范圍,更好滿足境外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風險管理需求。制約我國資本市場更快更穩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機構投資者占比還不夠高,而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機構投資者是一條見效快的途徑。要建立健全境外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CDR、在境內第二上市等制度,為我國資本市場引入更多優質上市公司。
重點二:不斷提高證券基金期貨行業開放水平。
目前,已有8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獲批,首家外資全資基金公司、首家期貨公司成功落地。外資私募基金公司進入我國已形成趨勢,在上海聚集尤其集中。我們歡迎更多外資機構前來展業,擰緊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利益紐帶。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內外資證券基金機構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支持優質機構與客戶一起走出去,提升跨境服務專業能力,更好滿足企業跨境投融資需求。
重點三,進一步深化國際監管合作。
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必然要求加強國際監管合作。我們將始終秉持開放的態度和合作的誠意,主動加強與境外監管機構、國際金融組織的廣泛合作,共同推進解決中概股公司審計監管等方面的問題,切實維護各國投資者合法權益。嚴厲打擊跨境上市和證券發行中的財務造假行為,維護我國企業國際形象。反對一切人為阻斷資本國際循環的行為。
重點四,加強開放條件下監管能力建設。
在當前國際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我們在推進資本市場開放中必須特別重視加強監管能力建設。開放的幅度和水平,開放中能否實現市場穩定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監管能力,特別是跨境監管能力的提升。要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建立健全數據通報、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的跨境監管合作和執法機制,為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提供堅強保障。

原標題:《易綱、方星海、鄒加怡密集表態,釋放了哪些重磅信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