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內容共建 ,請您來參與!
社會創新,正成為新生產力。
改革開放以來,在體制創新的宏觀環境中,科技創新和商業創新兩大生產力推動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伴隨著社會轉型和社會變遷,現代性的困境日漸凸顯,社會問題如影隨形。以社會失調和社會問題的解決為指向的社會創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后工業文明時代,社會創新和科技創新、商業創新共同推動生產力的更大發展,同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過去三年,《社會創新家》深度報道了數百位社會創新的行動者和思想者,讓公眾看到社會創新的力量,看到解決社會問題、讓社會更美好的力量。
在此基礎之上,《社會創新家》與社會創新研究院匯聚思想的力量,聯合社會創新理論研究者、一線行動創新者和相關支持機構等,共同推出《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通過藍皮書,系統梳理中國社會創新發展進程及趨勢,總結社會組織和商業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過程中的社會創新模式和經驗,推出優秀案例,為社會創新的研究者、實踐者、政策制定者提供有效信息和依據,從而推動中國社會創新的更好發展,為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更大力度的思想、理論支持。
我們期待您與我們合力一處,共同完成對社會創新的嶄新敘事。我們相信,您的參與和思想,將為社會帶來改變。
01
《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做什么?
《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擬分為四個篇章。
總論篇:總覽中國社會創新的領域、形態、發展歷程,總結實踐探索與思想交鋒,研究真問題與大挑戰,并貼合時代,分析社會創新的新變化,為行業提供預判參考。
領域篇:分為公益組織推動的社會創新;社會企業、影響力投資推動的社會創新;企業推動的社會創新。本篇將分別介紹上述三大領域的社會創新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選取代表性案例,分析模式、方法論、價值、效果等,促進跨界交流,拓展視野與想象力。
專題篇:分為“抗疫”與“精準扶貧”等。“抗疫”主題將全面復盤社會力量的抗疫行動與典型事件,收錄深度評議與訪談,分析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暴露出的不足,形成行業反思,謀求共識,為行業留下有分量的“集體回憶錄”的同時,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精準扶貧”主題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回應時代議題,將從教育扶貧、生態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等多個領域切入,通過案例討論,展示社會創新助力精準扶貧的多元圖景,對方法和模式進行系統總結,并指向鄉村振興。
案例篇:精選領域篇和專題篇的優秀組織和項目,通過對案例的深度解讀和分析,為創新者提供借鑒與參考。
02
《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編委會架構
為保證內容的專業性和思想性,匯聚社會創新的理論研究者、實踐者,我們將組建藍皮書編輯委員會。
編委會總顧問:徐永光
編委會編委:由相關學者和創新行動者組成
03
不止于[書], 因[書]而連接
《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開放給各界人士及機構參與,我們期待您的參與能夠拓展這本書的內容邊界,您的思考能夠引發更多思考。
我們期待與您合作:
1.研究者征集
我們歡迎公益組織、企業、社會企業及影響力投資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實踐者加入,根據《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的內容框架及方向輸出文章,為“中國社會創新”提供有價值的深度思考、專業觀察。
2.案例征集
如果您及您所在的機構正在做社會創新,歡迎將創新的行動分享給我們,讓您的經驗成為整個行業共享的知識財富。?
共建合作說明如下:
01
若有意成為《中國社會創新藍皮書》研究者及案例提供者,請郵件至:hywh06@163.com,郵件主題為[社會創新藍皮書],并在申請郵件的正文中寫明以下信息:
研究者:研究者個人及以往研究成果介紹;參與藍皮書共建的選題方向。
案例提供者:聯系人及所在機構介紹;創新行動簡介。
郵件正文建議不超過800字。
02
我們會在收到郵件的兩周內予以回復,如您在兩周后仍未收到任何回復,說明申請未能通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