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盡管不完美,他的遺作還是要看
原創 夏懋懋 第十放映室
生命短暫,也比不上時間飛快。
很難想象,三浦春馬已經離開三個月了。

豆瓣評分9.1,開播就掛在口碑劇集榜第一名,可謂給足了主創們面子。

這意料之外的熱門,似乎讓任何一句對劇集的批判,都變成了對逝者的大不敬。
然而,短短四集的限定劇,真的有那么好看嗎?
也許,這答案就藏在你與錢的關系里。
01.
看看你兜里的錢
想要了解《錢斷情始》的故事,那你就必須走進猿渡家的玩具公司,尤其是始終與錢打交道的財務部門。

比如,工作一絲不茍的玲子。
日常看起來與世無爭的她,也會在人氣爆棚的特產商店門口排長隊,不過,她只要了一小塊核桃曲奇。


實在不行,玲子就會選擇與同事拼單,這也算搭上了共享經濟的風口嘛。

這邊身為小職員的玲子量入為出,那邊身為老板兒子的猿渡慶太就實力演繹了什么叫大手大腳。


這才給普通人創造了觀察富二代生活方式的機會。

甜的、冷的、熱的每個都想喝,那也都買吧。
一頓“平平無奇”的午餐,居然要花3000日元?!

無巧不成書,還恰恰就是玲子被安排來帶慶太熟悉業務,數軸的兩個極端相遇,免不了每天都是雞飛狗跳。
極簡女VS闊氣男,這設定不免讓人想起小栗旬和石原里美的《有錢男與貧窮女》。

但是,0202年的金錢觀念,還只能用來談戀愛嗎?

三浦春馬+松岡茉優的組合,讓觀眾看顏值、看愛情、看人設,卻終究很難讓人看明白自己兜里的錢。
畢竟,生活中的大多數,是在極簡主義者與富二代之間滑動的普通人,他們與錢的關系顯然要更細碎。
比如《我的事說來話長》里的資深啃老族岸邊滿。

帥氣的面孔,卻干著猥瑣的破事兒,反而讓岸邊滿與錢的關系,扣得理直氣壯,藏得大智若愚。
又比如《凪的新生活》里主動放棄一切的大島凪。

錢有價值,卻不是人生的全部價值。
更多活在高分日劇與現實生活里的普通人,將錢與自己的關系掰開揉碎地講出來,由此證明——
真正觸發共情的,是一次次因為生活拮據的“不得已”。
這種隱秘的苦澀,又哪是《錢斷情始》用一兩頓飯就能說清楚的呢?
02.
錢的選擇or你的選擇?
人對錢的態度,是與生俱來的嗎?
還真不是。
畢竟玲子就有那么一個人生導師一樣的偶像,并且每周都去聽這位理財大師的課程。

嗯,再加上這位大師不停地“走穴”、賣書,聽起來有智商稅和詐騙犯內味了。
可錢握在你手里,到底是誰在做出選擇呢?
說到底,是你對錢的選擇,更是你對生活的選擇。
生活節儉的玲子,幾乎家徒四壁,一眼就能數完所有物數量,簡直是極簡主義者的典范。
然而,一旦到了偶像這里,錢就一點都不重要了。
買書要買三本,因為閱讀、收藏、裝飾缺一不可。


同樣面對選擇的,還有同事們眼中“老板的傻兒子”慶太。


他選擇用金錢買得到的華貴禮物,去追求用錢買不到的心動和愛情。

這是一種更純粹的自由,也是一份更難得的追求。

不僅就此消弭了兩種價值觀的差異,也逐漸偏離了借人設創造矛盾的出發方向。
再加上散文詩一樣的拍攝手法,落得人物慢慢模糊,劇情愈加發散。
反觀最近憑借續集再創新高的“日本劇王”《半澤直樹》,倒是一直很會借錢的矛盾,突出價值觀的差異。
遙記得當初半澤直樹走上熱血的翻身之路,就起源自一場關于錢的battle。

然而,實地考察歸來的半澤直樹認為,該公司并不具備相關資質,拒絕為效益冒風險。

一筆巨款,一個矛盾,兩種性格。
短短半集就勾勒了淺野的利欲熏心與半澤直樹的以身作則,形象鮮明,劇情緊湊,爽了,也真了。
可見,借錢的用途折射人的選擇,并不難。
難的是如何牢牢圍繞錢的爭議,將矛盾一以貫之,在物質的反差之上窺探精神世界的異同。
畢竟,錢包里裝著整個世界。
每一次關于金錢的選擇,都是個體生活觀念的當下總和,這才是好劇該給出的最佳看點。
03.
忽遠又忽近
《錢斷情始》明明想用“錢”讓故事落地,卻又因此暴露了太多的理想主義。
從無所不能的玲子、天使一般的慶太,到原則分明、氛圍良好的工作環境,無處不充滿著編劇大島里美的極致幻想。
然而,即便幾十萬人羨慕《我的家里空無一物》,又有幾個普通人能真正把自己的生活打掃得就像從來不曾居住過一樣呢?
屏幕內外,錢一直離我們很近,人卻始終離我們很遠。

即便風格清新、卡司優良,也很難憑借對“錢”的探討飚過9分。
一切的變數,都來自于三浦春馬的意外離開。

然而,零落的第四集,終究只能成為松岡茉優的獨角戲。

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無可奈何又意料之中的虎頭蛇尾。

屏幕上的猿渡慶太離觀眾很近,現實中的三浦春馬卻遠在天國。
戲里戲外的互文,成功調動了太多情緒。
也就此讓大家忽略了《錢斷情始》濃縮成四集之后,劇集對金錢觀念的淺嘗輒止、對人與金錢關系的有待挖掘。

同樣,身為觀眾的我們,也能夠對此報以最高的尊重。
不過,未完成的作品本身,終究只能是最美的遺憾,遠非最佳的創作。
- END -
原標題:《盡管不完美,他的遺作還是要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