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得了腎臟病,還能不能吃豆制品?
“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
幾乎是每個腎臟病患者牢記于心的飲食宣言,

然而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
悠久豆制品食用文化的民族,
會讓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著
這樣的飲食宣言對豆制品望而卻步。

因而常常會有就診的患者問
“醫生,我是不是不能吃豆制品?”,
或者問“醫生,我能吃豆制品嗎?”
那么,
到底對于腎臟病患者,
豆制品能不能吃呢?

既往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盡量不吃或少吃豆制品
仿佛已經成為一種約定成俗的理念,

然而2017年8月16日,
國家衛計委發布了九項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
其中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
明確推薦慢性腎臟病人可以吃大豆蛋白。
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們知道血肌酐、
尿素氮是蛋白質的代謝廢物,
血尿酸是DNA的代謝廢物,
血磷也主要來自于蛋白質。
對于慢性腎臟病的患者,
準確的說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后,
腎功能減退,
腎臟排鈉能力下降,
導致鈉水潴留和水腫;
排磷能力下降,
導致血磷升高;
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
等代謝廢物在體內蓄積,
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和血肌酐和血尿酸升高等。
如果對蛋白飲食不加控制,
會進一步導致血肌酐、
血尿酸和血磷升高,
加重病情。

所以慢性腎衰竭病人要低鹽、
低脂、低蛋白飲食,
目的是減輕上述并發癥,
延緩腎臟病的惡化。
但是,
蛋白質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必需品,
如果攝入少會導致營養缺乏。

一方面要吃,
一方面又不能多吃,
如果解決這個矛盾呢?
那就是優質低蛋白飲食。
何謂優質蛋白呢?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
有些氨基酸人體能夠自己合成,
有些氨基酸人體合成不了,
而必需從食物中獲取,
這些必需從食物中
獲取的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含量高、
氨基酸比例和人體接近的蛋白質
我們稱之為優質蛋白質。
牛奶、雞蛋、精肉等
動物蛋白是優質蛋白,
而植物中所含的蛋白是非優質蛋白。
但是,
大豆蛋白是優質蛋白。
國家衛計委此次發布的
《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
衛生行業標準中指出:
“將適量的奶類、
蛋類或各種肉類、
大豆蛋白等優質蛋白質的食品
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因為大豆蛋白質的質量
比糧谷類所含蛋白質的質量要高,
谷類食物中普遍缺乏一種
必需氨基酸叫賴氨酸,
但賴氨酸在大豆中含量卻很高。
而且大豆氨基酸的組成
更接近人體的需要,
除蛋氨酸含量略低外,
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較豐富,
在營養價值上完全可與動物蛋白相媲美,
也屬優質蛋白質。
同時中醫對大豆與腎臟的相互聯系早已認識到。

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說:
“北方黑色,
入通于腎……其味咸,
其類水,其畜彘,其谷豆……”。
而《類經》對
大豆與腎病的關系的理解則更加深入:
“脾病者,
宜食米飯牛肉棗葵
(此下言臟病所宜之味也。
脾屬土,甘入脾,故宜用此甘物)……,
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栗藿
(大豆黃卷,大豆芽也。
腎屬水,咸入腎,故宜用此物)……”。

在長期的中醫醫療實踐中,
赤小豆、
黑大豆作為治療
水腫的常用藥物或食物,
并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
慢性腎臟病患者
雖然可以放心吃豆類制品,
但不代表可以不加節制,
畢竟慢性腎臟病患者
每日的蛋白攝入量是有限制的,
具體怎么吃可以參考
“腎悅說”公眾號往期推送的
“56789”原則。
而且每100克大豆的鉀含量為1503毫克,
血鉀高的慢性腎衰竭患者食用要慎重;
雖然大豆中磷含量豐富,
但豆制品在制作過程中則會流失,
變成低磷食物,
因此攝入適量豆制品
所獲得的磷含量是安全的,
需要注意的是,
如豆皮、千張、腐竹等豆制品中的磷
含量仍然不低;
此外,
腐乳、豆豉、豆瓣醬里
存在鹽含量超標以及其他添加劑的問題,
腎病患者同樣應該避免。

大豆當中的嘌呤含量特別高,
但是制作成豆漿、豆腐、豆干以后,
其中含有的嘌呤會降低很多,
但每100克豆漿中依然含有27.7毫克嘌呤,
腎病患者經常合并尿酸高,
所以最好少喝一點豆漿,
但偶爾喝一點豆漿對病情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常見的豆類分為大豆類和雜豆類。
大豆即黃豆,

雜豆是蠶豆、豌豆、
綠豆、蕓豆等其他豆類的統稱。

所以大家會有誤解,
并把大豆和雜豆混為一談。

雜豆含有的是非優質蛋白質,
當然不符合腎病飲食要求。
而豆制品一般是用黃豆制作,
含有的是優質蛋白質。

所以腎友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腎病情況,
在詢問醫生后,
適當選用大豆及豆制品。
|作者簡介|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
專家門診時間:
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特需門診時間:
周三上午。
出診地點:
1號樓4樓腎病科門診。
腎病科主任,
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
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綜合考核考官,
上海市科學技術專家庫專家。
長期從事腎臟病的中醫、
中西醫結合診治,
師從國內多位中西醫腎病大師,
是“丁氏內科流派徐嵩年學術思想”傳承人,
全國名老中醫陳以平教授的名中醫工作室成員。
擅長蛋白尿、血尿、膜性腎病、
IgA腎病等各種腎炎、腎病綜合征、
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腎病、
痛風性腎病、高血壓腎病、
尿路感染等的診治。
尤其擅長治療膜性腎病
(難治性腎病綜合征),
應用純中醫療效顯著,
多數病患可獲臨床痊愈;
對慢性腎炎最常見類型IgA腎病,
病理輕者中醫治療,
病理重者中西醫結合治療,
延緩腎病進展;
糖尿病腎病和慢性腎衰,
中醫聯合西醫一體化治療,
凸顯中醫療效,
解決西醫不能之難題。
主持開展了中藥高位結腸透析的新方法,
延緩患者進入終末期腎病血透、
腹透的時間。
還擅長“脾腎雙補”,
重視先后天之本,
對中醫養生保健調理虛損病有獨特療效。
參編
《特發性膜性腎病的中醫治療》
《常見腎系疾病的中醫預防和護養》
《陳以平腎病治驗傳薪與臨床研究》
《徐嵩年學術經驗集》
等著作五本。
主持上海市科委、
上海市衛健委等課題3項,
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十余項,
發表核心期刊論文近二十篇。
研究成果參與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曾先后獲得龍華醫院“優秀青年醫藥技人才”
上海中醫藥大學首屆“海外中醫中心人才”
上海市首屆“杏林新星”
上海市“醫苑新星”等榮譽

配 圖 | 張小妍
校 對 | 丁 宇
排 版 | 閔 勇 陳亦文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