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假冒協和、山寨同仁,就醫路上的“李鬼”怎么打
求醫問藥,怕的是病急亂投醫。可眼盯著知名醫院的品牌而去,就能確保無虞?未必。大家熟知的協和醫院,曾一度出現了千余個“冒牌貨”。此前,相關部門已出臺通知,要求規范醫療機構名稱管理,重拳打擊冒牌醫院。但目前仍有部分“假協和”醫院仍在掛牌經營。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北京協和醫院,是國家衛健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癥診治指導中心,在全國享有盛譽。但現實中,一些私營醫療機構卻蹭起了“協和”的知名度:自稱“協和醫院某某分院”“屬于協和醫療集團”“與北京協和醫院是技術上的上下級關系”;有的盜用協和醫院的醫師工作照片,給自己“貼金”。事實上,從協和到同仁,從湘雅到華西,被“傍名牌”的知名醫院不止一家。一些患者出于求醫問藥的需求以及對知名醫院的信任,加之冒牌醫院或明或暗的引導,難免讓未經查證的求醫者防不勝防。
醫院尤其是民營醫院傍名牌,危害不可小覷。這類醫院很多“搭便車”行為已涉嫌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而且誤導不知情群眾,擾亂醫療秩序。一些地方出現了冒牌醫院誘導醫療、術中加價、二級醫院自行開展四級手術等違法違規行為,直接影響患者診療,貽誤治病時機,危害顯而易見。冒牌醫院已成為困擾大眾已久的問題,各地時有投訴與舉報。
“傍名牌”行為之所以治而未絕,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明令禁止跨地區使用相同“字號”的行為,不少假冒協和、山寨同濟的醫院才會通過當地有關部門注冊。深受其害的“正牌”醫院雖可維權,但面對成百上千的“李鬼”,靠自己天天盯著舉報、時時追著投訴并不現實。正因如此,相關部門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工作,整治利用名稱誤導患者的行為,成為社會各界的呼喚。
今年來,從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對知名醫院等機構被冒牌問題開展清理整治的通知》,到國家衛健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工作的通知》,相關部門聚焦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和規范,出臺相關規定補齊漏洞。一方面“治未病”,對含有“協和”等知名醫院名稱相關字號的企業名稱,無授權的一律不得登記;一方面“治已病”,對已經登記注冊的,如無投資關系或相關授權,須立刻“改名”。下一步,有關部門還應加大力度清理整治已經存在的冒牌行為,讓蹭名牌的醫療機構無處容身。
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蹭熱度、傍大牌的現象并不鮮見。越是贏得消費者肯定的品牌,越容易被山寨和仿冒。除了醫院外,一些食品、藥品等領域的老字號品牌也經歷過他人濫用、盜用及搶注商標的困擾,“王致和”“冠生園”艱難維權的事件相信不少人還記憶猶新。站在一堆“老字號”面前“傻傻分不清楚”的尷尬,歸根結底還需要更明確的法律規定、更嚴格的行政執法。立法、司法、執法等部門通力合作,才能為名機構、老字號提供保護,使其長遠健康發展。
這正是:尋醫問藥路上,謹防“李鬼”相攔。重拳出手打假,還需執法更嚴。
(原題為《假冒協和、山寨同仁,醫院傍名牌無異于謀財害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