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那些吹iPhone 12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文 | 無銹缽
說真的,如果評選一個21世紀業務最多元的公司,答案可能并不是從建材一口氣跨行業跨到教育和醫療的3M。
起碼,我一定會投蘋果一票。
曾經,在喬布斯神話光環下的蘋果,是一家致力于改變人們生活體驗的高科技公司,在那個主流審美還被諾基亞、索愛的翻蓋機支配的年代里,iPhone 4的出世基本奠定了其在手機行業獨孤求敗的地位;
在全球各地構建了一定程度的消費信仰之后,蘋果又從知名時尚品牌巴寶莉那里挖來了他們的CEO安吉拉·阿倫次,并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產品越賣越貴的奢侈品公司,從7到X再到XS,當年發布會上的價格驚雷現在回想起來還難免心有余悸;
經歷了市場的教育和競爭對手的崛起后,痛定思痛的蘋果開掉了這位奢侈品“女魔頭”,面對移動端產品銷量的日益下滑,又轉而押寶起了軟件服務生態,一年前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這家公司破天荒的一口氣發布了旗下4款產品的全新系統,然后換來了社交媒體上層出不窮的“別更新”警告。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蘋果已經折騰到了極限的時候,這一次的科技春晚,蘋果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極限:
他們是一家致力于環保和消除碳排放的公司。
我環保,你買單
不出意外的是,這一說辭還是引發了一眾粉絲的歡呼。
社交媒體上,該吹的人已經吹起來了。

當然,這一充斥著責任、擔當、偉大的話術洗腦并不能解釋我心中的疑惑:
真的追求環保的話,那干嘛不連手機一起不生產了呢?
不生產是不可能不生產的,面對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蘋果只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樣,白給充電器了。
有趣的是,盡管發布會上信誓旦旦的表示,經過他們的調查,散落在全球各地用戶家里的充電器有超過20億個,但是他們塞在包裝盒里送給用戶的數據線,卻是此前從未有過的Type—C to Lightning的版本,而在那之前的充電插頭型號,基本都是Type—A的。
直觀點來說,就是送的這根線跟消費者家里的20億個充電插頭完全不匹配,人們大概率還是得跑到蘋果官網上掏149塊買個適配的。
不得不說,這波借消費者的錢包,成就自己環保美名的操作,的確是妙的猝不及防。

除了電源方面的簡配,新款iPone12最令人“不齒”的地方,還在于主動削減了電池的容量。
根據36氪報道,此次發布的iPhone 12四款機型中,除了頂配版本的12 Pro Max的電池容量達到了3687mAh,剩下的Pro、12和Mini的電池容量,均不到3000mAh。
說句題外話,5G芯片相較于4G芯片,功率和能耗更大基本是業內的共識,這一背景下iPhone12的續航,不要說拼一拼上半年發布的安卓旗艦小米10(4780mAh),就連打自家的上代產品iPhone11(3110mAh)都夠嗆。
從不送充電器,到減小電池容量,蘋果正在下的一局環保大棋也隨即躍然眼前。
當然,蘋果畢竟是蘋果,除了擺在賬面上的數字,他們也并不是沒有給消費者留后路。
比如為了降低消費者的電量焦慮,他們創造性的為芯片賦予了一種智能的指令,當系統判斷你當前的環境并不需要使用5G時,它會自動幫你切換成LTE網絡(差不多是3G到4G之間的一種過渡網絡)。
這真的是太感人了!有沒有!
但很快,細心的網友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邏輯漏洞:
如果我買iPhone12就是為了暢用4G網的話,那我為什么不買11呢?

這位網友,我來替蘋果回答你的問題,因為自iPhone12上市之日起,iPhone11以往附贈的充電插頭也將同步取消。
怎么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極致簡配下的成本焦慮
玩笑歸玩笑,其實攤開來說,蘋果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的美化“簡配”,根本原因或許還是在于5G芯片帶來的成本焦慮。
早在去年的11的發布會上,蒂姆·庫克就曾表示,5G目前的商用技術還不夠成熟,公司經過仔細的考量后還是決定暫緩推出5G手機。
這一言論曾一度被外界解讀為“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但細觀11系列火爆的銷量和這一代5G手機的成本構成,不難發現,庫克的觀點很有可能是對的。
無獨有偶,此前美國CSET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基于5nm制程下的5G芯片高昂的成本,將成為新一代iPhone上市所面臨的重要考驗。
從數據上來看,報告指出,臺積電5nm制造的12吋晶圓成本約為16988美元,相較7nm系列9346美元的成本,上漲幅度高達81.8%。
該報告同時還估算出了每顆5nm芯片的制造成本。
以英偉達P100 GPU為例,這款產品采用臺積電的16nm節點處制造,包含了153億個晶體管,裸片面積為610平方毫米。若按此計算,每片300mm直徑的晶圓只可以制造71.4顆5nm芯片,平攤單顆芯片成本將高達238美元,約合1600元人民幣。
再加上芯片制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封裝、測試、運輸成本,綜合下來,相較于7nm,5nm芯片綜合的設計成本至少要上漲40%左右
也就是說,A14這一被一眾果粉大吹特吹的王牌芯片,總成本可能高達近5億美元。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么一想,蘋果簡配充電器和電池的行徑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原諒。
當然,前提條件是,A14芯片真的足夠給力。
可惜的是,從目前發布會上的表現上來看,這款被寄予厚望的5nm芯片并未能實現某種意義上的吊打。
縱觀近年來的半導體發布會,“有性能比性能,沒性能比制程”基本上是業內的一大基本操作。
而縱觀蘋果此次的發布會,基本上做到了對這句話的完美詮釋。
從頭到尾,關于對這款芯片的性能提升,PPT一直遮遮掩掩,除了“我們唯一的對手就是從前的自己”和“吊打友商50%”的豪言壯語之外,觀眾朋友們最期待的A14和A13的直接數據比對卻是完全缺席的,只敢用同A12的性能對比和“晶體管數量多了40%”這樣的含混表述來搪塞。
反而是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完全不了解的神經網絡引擎和機器學習領域,蘋果不遺余力的吹了一波性能飛躍。
作為對比,A13芯片當年出來的時候,怎么吊錘A12那是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速度提高20%,能耗降低40%。

而這一次,蘋果顯然沒有了過去的那種底氣和豪情。
只不過,這口鍋究竟是要臺積電來接還是蘋果來接,目前還說不清楚。
但無論如何,未來兩年內,同樣使用5nm制程的蘋果,性能恐怕都會出于一個擠牙膏的尷尬階段。
情懷還能帶領蘋果走多遠?
詳細了解了這一切之后,面對早上起床鋪天蓋地的“最強一代蘋果手機”的輿論,你可能也會陷入到某種程度的錯亂之中。
畢竟,這一代手機配不配得上蘋果的命名規律,可能還得兩說。
擱在幾年前,庫克剛接手蘋果的時候,這種程度的更新換代,也就配叫個11S。
當然,時代變了,半導體領域的摩爾定律失效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指著蘋果代代引領性能和設計領域的雙重革命,是不太現實的。
歸根結底,蘋果已經不再是智能手機界唯一的超級勢力,一眾安卓旗艦品牌經過迅猛增長,都已經勉強可以同大哥掰掰手腕。
早在去年的發布會開完之后,我們就已經對此作出了復盤(參見文章《蘋果不再驕傲,但庫克也無需道歉》)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的本意是希望大家不要再苛求蘋果,但我沒想到的是,有人還在吹它,特別是今年發布會上這款讓人有點失望的iPhone12。
特別是,吹的理由還是“輕薄”和MINI系列的“握感”。
關于輕薄,前文中已經解釋過了,除了蘋果設計師代代傳承的功力(這個沒得黑)之外,所謂的輕薄完全就是一個拆東墻補西墻的策略問題,理論上講,安卓手機直接不要電池插充電線開機,還可以做到更輕薄。
而至于所謂的被各大手機廠商忽略的,近似于iPhone5的“握感”,我們只能感慨,不知道這究竟是iPhone5的幸運還是蘋果的不幸。
某種程度上,正如蘋果前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所說的那樣,iPhone系列產品是有一個獨屬于自己的設計語言存在的,它包括簡約主義、對細節的極致苛刻和用戶思維。

這一設計語言的具體表現形式,則是除了X這一代,剩下的時間里你閉上眼睛,都可以在腦海中勾勒出下一代iPhone的大致模樣。它意味著,在近十年的iPhone產品迭代歷史中,某一些核心元素作為禁區被不斷的保留了下來。
人們沒有辦法去想象一臺伸縮攝像頭,或者是把攝像頭放置于手機正中央的iPhone——那里原本應該是鏡面的蘋果LOGO所在的位置。
短期來看,這一模板化的設計語言的確在構建用戶心智上起到了一種延續效果,但面對智能手機飛速迭代的浪潮,在棱角方圓、顏色、側鍵、Home鍵、攝像頭形狀、后蓋板文字這些都已經被設計師顛來倒去玩爛了的情況下,未來,真正意義上能留給人們的設計驚喜,究竟還能有多少空間,這一點,恐怕沒有人能夠打包票。
拋開這一些情懷性的東西,倘若你一定要問我,這一代全新的iPhone12究竟是否值得購買,我給你的答案還會是:
如果你不是王者榮耀賬號已經徹底綁定在IOS區,并且基于種種原因非得上5G的消費者,等等黨仍然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我們的前輩曹雪芹和王守義,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對這場發布會做出了精準的預測:
十二釵(差),十三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