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家9口8人食用酸湯子中毒死亡,病因“反轉”
原創 界弟 醫學界
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12日,在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酸湯子”中毒事件中,送往牡丹江市紅旗醫院救治的62歲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目前死亡人數已上升至8人。

“真兇”浮出水面
在當地公安機關排除人為投毒可能后,經醫院化驗檢測,酸湯子中黃曲霉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曲霉素中毒。
黃曲霉素確實是一種毒性極強的物質,自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但是黃曲霉的最低繁殖溫度范圍是6~8℃,在0℃以下不能產生毒素。而事件中的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醫院化驗檢測黃曲霉素嚴重超標,很有可能是制作酸湯子的玉米或者玉米面本身儲存不當,在產生黃曲霉素后被做成了酸湯子,之后又被冷凍起來。
除此之外,有專家表示,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劑量較大,要達到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程度,需要食用霉變程度非常嚴重的食物才可能發生,而且食物中黃曲霉毒素含量較高時會有明顯的苦味,一般很難達到急性中毒的程度。
而根據許多醫生的判斷,像這種自制的發酵食物,還有可能存在一種能致死的毒素———米酵菌酸。
10月12日,黑龍江衛健委發布“雞東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在制作酸湯子的玉米面中檢出了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致死率極高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大家聽著可能有點陌生,但是其實它也是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之一。此前亦有相關報道。



......
相信善于觀察的讀者們,應該已經發現了一個現象: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致死率極高。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面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能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后即可引起中毒,輕者導致上腹不適、惡心、嘔吐、輕微腹瀉,嚴重者可出現黃疸、肝腫大、嘔血、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根據中國農業大學范志紅副教授介紹,大量食用后米酵菌酸死亡率高達40%—100%。
而且目前沒有針對這種毒素的特效藥和治療方法。發生食物中毒后,應立即催吐并盡快將患者送到醫院治療。凡與患者吃過同種食物的人,不論是否發病,也要一并送往醫院觀察。
很多食物中都可能有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在我國時有發生。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為發酵玉米面制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淀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制品。
我國近幾年發生的米酵菌酸中毒大部分和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湯子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米粉等食品為主。
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
全國椰毒假單胞菌及其毒素污染調查協作組曾進行全國范圍的食品中椰毒假單胞菌及其毒素普查。發現細菌的檢出率為0.8%,米酵菌酸的檢出率為3.2%。檢出率雖低, 但致死率之高為各種食物中毒之首,為41.54%, 個別病死率達50%~100%。
木耳也是不可忽視的米酵菌酸導致中毒的重點食物。
2018年7月,金華市一家庭因食用變質的黑木耳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1人,另2名患者血液中檢出了米酵菌酸毒素。經調查,患者家中干黑木耳本身并不帶菌。只是在某一特定條件下,患者家中浸泡的黑木耳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加上在適宜的氣溫下浸泡時間超過2天, 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并且生產毒素, 最終導致了中毒事件的發生。
所以,自制發酵玉米面食品、變質淀粉類食品和泡發木耳時,需要對原料進行仔細檢查,避免混入發霉變質的材料。浸泡過程中,也要及時換水,掌握好浸泡時間。制作好的食物不僅要儲存在合適的條件下,更要注意合適的儲存時間。
別讓冰箱成為“健康殺手”
食物中毒是可防可控的。
不食用霉變的食物是基本常識;”隔夜菜不能吃“的理念也已經深入人心。
但這些觀念在冰箱面前通通都會敗下陣來,尤其是長輩家里的冰箱,不管什么生熟干濕、也不管保質期有多長,都能一股腦塞進冰箱里。

比如冰箱中常見的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都可以在低溫中生存較長的時間,離開冰箱進入常溫環境后又會復蘇,一旦感染就會導致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而喜歡在生肉上安家的耶爾森菌則是一種嗜冷菌,溫度越低,越放肆。
所以食物并不是放進冰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一般來說,要將生熟食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熟食等需要用保鮮膜封好后再放入冰箱,再食用時,最好能夠充分加熱;最后,即使放入冰箱,食物的保存時間也有期限,尤其要注意的是水產生肉等,一般冷凍(-18℃)3-6個月為宜,期間還要避免反復凍融。
希望大家能多重視食品安全,別讓雞西的悲劇在自己身邊發生。
資料來源:
1.新京報:雞東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升至8人,官方稱系米酵菌酸引起
2.龍江衛生健康:秋冬季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3.一起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引起的食物中毒調查.申屠平平等.上海預防醫學.2019
4.米酵菌酸的研究進展.劉瑩等
5.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吊漿粑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學分析.周幗萍.
6.科普中國:注意!這樣用冰箱就是在"養"細菌,別等被感染了才知道…
來源:醫學界
作者:一川
校對:臧恒佳
原標題:《1家9口8人食用酸湯子中毒死亡,病因“反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