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火星沖日”14日上演,收下這份觀測指南
天文愛好者有眼福了,10月14日,火星沖日天象將現身天宇。
所謂火星沖日,是指火星和太陽正好分處地球兩側,也就是火星與太陽的地心黃經相差180度的時刻。

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胡方浩介紹,14日沖日時,火星距離地球約6300萬千米。日落后,橙紅色的火星將從東北方緩緩升起,而后幾乎整夜可見,亮度達到-2.6等,比木星還要亮。
由于火星和地球軌道呈橢圓形,因此,這種太陽、地球和火星連成一線的情況并不常見,大約每26個月發生一次。如果是大沖則約15或17年才會發生一次,所謂的“火星大沖”就是火星恰好位于“近日點”附近。下一次則要等到2035年9月16日。
與17年一比,26個月一次的“沖日”似乎意義就沒有那么大了。“這次錯過了大不了再等一年唄”,千萬別這樣想,每次沖日,火星都準備了不同的“面孔”。

火星沖日時,火星軌道的偏心率以及火星自轉軸傾角均不同,這就導致我們觀測火星的角度和大小均有所不同。
我們知道火星和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的,火星軌道的偏心率會使得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隨時都在變化,這也就直接影響觀測火星時的大小。
以往年觀測的數據顯示,1924年,火星逼近地球的距離幾乎達到了最短,視直徑達25.1角秒;1926年視直徑為24.4角秒;1928年視直徑只有16角秒;1931年時,火星處在遠日點上,視直徑降到14.4角秒。到了1933年視直徑更小,只有13.9角秒。

據悉,此次火星視直徑達到約22.3角秒,比下一次“沖日”大不少。提醒各位天文愛好者,屆時可以使用大口徑較高倍率的望遠鏡,來觀測火星表面的細節特征。
火星自轉軸傾角則會影響我們觀測到的火星方位。
例如,當火星在近日點沖日時,朝向地球的是火星的南極。很顯然,火星的南半球盡收眼底,北半球則完全看不到。反之則相反。


對于深空探測來說,火星沖日前,也意味著最佳發射窗口期。這時,探測器可以攜帶相對較少的燃料奔赴火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世界航天界掀起“火星熱”。中國、美國、阿聯酋三國分別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預計將在2021年2月抵達各自的目的地,探索火星更多可能性。
我國的“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首個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這三個目標的火星探測任務。

毅力號火星車概念圖 圖片來源:NASA
美國“毅力號”是NASA發射的迄今為止最復雜的一臺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是尋找生命體。“毅力號”預計將在火星表面的杰澤羅(Jezero)隕石坑著陸,進一步尋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跡象??茖W家認為,這里在35億年前是有微生物生存的湖泊。
阿聯酋的“希望號”此行的目的是研究火星的天氣和大氣層變化。此前發射的火星軌道器對火星全局天氣的研究不足。而“希望號”相當于火星的氣象衛星,將補充對火星氣候的研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