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三代“江姐”追憶任桂珍:她像媽媽一樣
“北有郭蘭英,南有任桂珍”,回憶起歌劇《江姐》第一代“江姐”扮演者任桂珍,第三代“江姐”扮演者江燕燕這樣形容任桂珍的盛名。
據上海歌劇院消息,10月10日上午7點16分,女高音歌唱家任桂珍因病在華山醫院去世,享年88歲。

任桂珍
她曾是《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等幾十部歌劇的女主角,更是引起轟動的上海第一代“江姐”,創造了許多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婦女形象。
她曾為《紅日》《聶耳》《摩雅泰》等電影配唱,《誰不說俺家鄉好》《鐵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搖籃曲》等插曲風靡全國。
她首唱的《唱支山歌給黨聽》《解放軍同志請你停一停》等,更是錄成唱片廣為流傳。
“她唱歌時的咬字、發言都很講究,絕不是隨口唱的。”江燕燕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有些人嗓子條件也很好,但歌唱出來會讓人覺得炸,她不會,她很圓潤、很甜美、很明亮,每個字、每個句都很透。這種好,一定有她天生的條件,但一定也少不了她后天的講究和琢磨。”
“我就是江姐,我就是黨的女兒”
任桂珍出生于山東臨沂,幼年遷居濟南,小小年紀就踏上了南下革命的路。
現年90歲高齡的王興魯,是和任桂珍一起南下革命的。在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文工團,任桂珍在臺上盡興歌唱,王興魯也打過腰鼓,客串過群眾演員,后來開始負責舞美設計、燈光設計。
“我們不是拿槍的戰士,我們是文藝戰士。”王興魯回憶,他們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文工團時,解放戰爭的勝利已經近在眼前,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是為培養革命青年成立的,不以文化教育為主,而以政治思想教育為主,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文工團為了配合學校,演了很多解放區的新潮作品,以及他們自創的小歌劇、小歌舞。
1952年,在正規化、專業化的要求下,華東人民革命大學文工團和新安旅行團等合并成華東人民藝術劇院,后來又陸續改名上海實驗歌劇團、上海實驗歌劇院,最后定名上海歌劇院。名字改來改去,人還是那些人,可以說,任桂珍、王興魯等老一輩,見證了上海歌劇院的誕生。
上海歌劇院開始排演大戲。與此同時,任桂珍主演了歌劇《小二黑結婚》,歌劇《紅霞》讓她更上一層樓,1964年誕生的歌劇《江姐》,則讓她紅遍了大江南北。
“江姐是個地下工作者,她身上帶有的革命氣息使得她不同于平常女性,她熱愛黨、熱愛生活和工作,所以是個充滿朝氣、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一出場就很有氣場,我在飾演時也會注重表現她堅定、樂觀的眼神。尤其是江姐為了讓人民徹底得到解放,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帶著任務到淮陰山,那種興奮、幸福、急迫的心情都是我需要理解和體會的。”任桂珍曾說,她不能抱著“演英雄”的想法,而要想著“我就是江姐,我就是黨的女兒”。
“她的江姐,演到位了。”王興魯評價,任桂珍的聲音基礎很好,又愛專研,從民族唱法、戲曲唱法到美聲唱法,只要有利于她,她都會盡情吸收,所以她的聲音表現力很強,“生活里的她,很開朗、很熱情,工作時的她,很嚴謹、很認真。”
“想演好江姐,要先做一個好人”
“任老師很開朗、很熱情,她是那么有名的一位藝術家,大家都認識,但她一點都不擺譜,很平易近人,對年輕人特別呵護,像媽媽一樣。”
回憶起生活里的任桂珍,江燕燕和王老的印象差不多,但記得工作時的她特別嚴厲,“有一次在劇場彩排,有一個演員在旁邊開玩笑,結果一上場把臺詞講錯了,大家都笑了,任老師發火了,批評大家,怎么可以笑得出來?太不嚴肅了!”
上海歌劇院的《江姐》問世以來,“江姐”的扮演者已經傳到第六代,江燕燕是第三代。1991年主演這個角色時,她三十出頭,連續演了17年、200多場,是上海歌劇院里演出場次最多的一代“江姐”。
剛開始,江燕燕對任桂珍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因為她在意大利旅居多年,直到1996年前后回上海,兩人同臺演唱《江姐》選段,才開始親密接觸。

1996年,四代“江姐”的合影。左起:唐群、任桂珍、江燕燕、李小燕。
“想演好江姐,你要從生活做起,先做一個好人。一個演員在舞臺上的表現,是生活本能的反映,所以你首先要學做江姐這樣的人。”江燕燕至今還記得任桂珍的這番指導。
盡管早已退休,任桂珍還是經常來排練現場,“她會告訴你,這時候江姐是什么心情,內心獨白是什么樣的,她還會演給你看,在臺上走一走……我那時候年輕嘛,不知道怎么深挖人物的心理活動,她告訴你后,你會恍然大悟,知道怎么去表現。”
“那時候不像現在有錄像、有資料,完全要靠你自己琢磨,我不能照搬,就把她那些很有道理的想法,化作自己的東西,少走了一點彎路。”
《江姐》有西方歌劇風貌,又融合了川劇、婺劇、灘簧、評彈等中國戲曲、中國音樂的樣式,極富民族色彩。
“老一輩演出,形體動作上,戲曲的東西會稍微多一點。年代不同了,為了讓更多年輕人接受,我會不那么程式化,盡量生活化一點。”
2001年,江燕燕還和上海歌劇院去了重慶渣滓洞實地考察,走一走江姐走過的路,“我就站在監獄里,體會那樣一種艱苦環境下,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執著。我心里瞬間填滿了,好像突然開竅了!”
任桂珍也看到了江燕燕演出時的變化,表揚她,成熟了、進步了,“能得到任老師的表揚,我太開心了!但她還會嚴格要求,比如哪里還太冷靜啦。”
60歲的江燕燕如今也退休了,上海歌劇院為第六代“江姐”排練時,她和任桂珍時不時會去看一看,為年輕一代的“江姐”保駕護航,“她還記得我有高血壓,特別關心,她會記得你的一些小事情,我很感動。”

2016年7月1日,上海大劇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與第六代“江姐”何曉楠。 蔣迪雯 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