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親自下場對抗名創優品,阿里的焦慮感在發作?
最近,阿里不少動作在行業內引起較大關注。
前有貝殼上市,阿里推出天貓房產;后有名創優品計劃上市,阿里趁勢為淘寶特價版推出線下1元店。10月8日,據媒體報道阿里淘寶特價版將于10月9日在上海推出首家“1元更香體驗店”,并計劃3年內在全國開業至少1000家“1元店”。
從阿里一貫的布局策略來看,這一動作同樣也反映出阿里布局的敏銳性跟警惕性。進入2020年,我們看到阿里不少動作都有點防患的意識,在阿里頻頻出擊的背后,體量龐大的大象難道也有所焦慮?
親自下場對抗名創優品,借一元店阿里完成新零售布局最后一環

一提到新零售,就不得不提到阿里的馬云。2016年,在云棲大會上馬云第一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四年過去,阿里新零售已形成包括淘寶、天貓、盒馬、餓了么、口碑、支付寶等多端在內的立體網絡,廣泛覆蓋各種消費場景。從阿里布局新零售的動作來看,要么是選擇戰略投資,要么是選擇親自入局。
這次阿里在線下開設一元體驗店正面抗衡名創優品也并非沒有征兆。據悉在名創優品遞交招股書的當天,阿里對外宣布淘寶特價版將持續加大廠貨補貼力度,并宣布淘寶特價版推出“一元更香節”,10月10日起,超過1億件廠貨全部1元包郵。
在線上阿里已對名創優品發起了一輪補貼進攻,在線下阿里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流量入口。在線下改造完銀泰百貨、高鑫零售后,線下十元店布局也是阿里布局新零售的最后一環。
在開設一元店之前,原本阿里有可能投資并購名創優品完成業務閉環,但因錯過投資并且騰訊成為名創優品股東之后,阿里與名創優品也變成“敵對”關系。隨著騰訊系的名創優品上市,阿里也迅速做出回應,決定親自下場正面交鋒,反映出了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戰略和執行能力。
在短短的時間內,阿里在線上跟線下都對名創優品形成了一輪強有力的進攻,這也讓不少業內人士驚呼,阿里的動作實在太快了。在這些大動作背后,是否也透露出阿里的一絲焦慮?
入局狙擊名創優品背后,阿里在新零售上的“焦慮感”增加

今年以來,阿里不少動作都有具體的對標對象。例如在房產領域推天貓房產對標貝殼,飛豬推百億補貼對標攜程,這次為淘寶特價版親自下場做一元店也是劍指名創優品。
此前,名創優品的長期PR策略就是蹭馬云的熱度,其創始人葉國富曾diss馬云不懂新零售,如今卻迎來了阿里逍遙子的還擊。在還擊背后,阿里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一、名創優品上市一旦股價走高,對阿里的下沉零售恐帶來威脅
9月24日,名創優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計劃募資1億美元。在招股書中,名創優品標榜是一家“生活方式產品零售商”,靠低價產品在線下零售市場吸引絡繹不絕的人群進來“買買買”,同時背后還有騰訊撐腰,阿里自然也要考量對名創優品的防患。
阿里短時間內在線上跟線下都有針對名創優品的動作,表面上是完成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最后一環,實則是它要做好下沉零售的防御。根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我國下沉市場用戶規模超6億。這么龐大的用戶規模,阿里線上線下都要抓住這波用戶,線下零售商的崛起壯大自然也會成為阿里的競爭對手。
一旦名創優品順利赴美上市,按IPO發行價區間的最高端,名創優品的估值將達到101.8億美元。如果上市后股價不斷走高,又是一家市值千億對手出現,阿里有必要防患于未然。目前阿里主打的C2M線上對標京東京喜,線下對標名創優品等,目前來看阿里的C2M并未能拉開較大競爭壁壘,這或許也是阿里針對名創優品的動作會這么迅速的原因。
二、除了京東跟拼多多之外,阿里在新零售面臨更多競爭對手
上一季度,阿里的核心業務收入占總體的87%,其他業務收入占總體的13%。以具體業務劃分,阿里的核心收入來源依舊是中國商業零售業務。其中,電商業務為阿里貢獻的收入仍然是最高的,但在這個領域京東跟拼多多對阿里的威脅都在加大。
從上個季度營收增速來看,京東營收同比增長33.8%;阿里巴巴營收同比增長34%;拼多多營收同比增長67%。二季度京東把阿里的市場份額搶了一些,這或許也是京東營收重回30%增速的關鍵。

除了電商領域面對京東跟拼多多之外,在新零售領域阿里面臨更多競爭對手,尤其是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來勢洶洶。在美團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之后,阿里明顯有點慌了,據科技為先報道現在阿里內部已將美團看作是最大的對手。
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美團擁有很高頻的用戶場景觸達能力,對那些觸頻比較低的產品,都有著降維打擊的能力,這也是阿里對此有所忌憚的。目前美團現在大部分業務都是對標阿里,在線下零售領域積極布局同城零售,這也是美團的優勢所在,這也是阿里在新零售端有更多動作原因。
對于阿里來說,在新零售上的任何一環都將會影響到它的零售業務營收表現,線下開1元店除了是抗衡名創優品之外,實則也是阿里必須進一步筑高其護城河,只要守住新零售這條護城河,阿里才能在業績層面有上漲的動力。
三、阿里仍然焦慮流量,線上跟線下拓渠道獲客都不敢松懈
在阿里崛起過程中,用戶規模是一個很關鍵的數據指標。在電商領域,阿里能處于絕對性地位,歸功于他手握B端商戶和電商基礎設施,在這兩個領域樹立足夠高的護城河。然而隨著電商快速發展,像物流之類基礎設施已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阿里在這方面的優勢并不夠凸顯。
隨著阿里的競爭核心從后端流量變現,變成了獲取流量本身,要想一直鞏固電商優勢,用戶流量對阿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流量方面,阿里缺乏C端基因,在社交、搜索、短視頻等流量平臺都沒有成功推出自己的平臺。流量先天不足,這就導致阿里只能在外部靠收購或者投資來獲取流量,入股微博跟小紅書就是有這樣的目的。
在線下零售,阿里要么通過投資,要么選擇自己去做來拓寬渠道為線下導流。近幾年,阿里主推的新零售策略也是在挖掘線下流量增長。但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阿里對流量的渴求都非常大,焦慮流量的它只能不斷通過投資或布局來彌補短板。
從阿里正面入局在線下開設一元體驗店來看,表面上是狙擊名創優品,但實則其實是將目標放在騰訊系身上。雖說在核心業務上分屬不同賽道,但在新零售賽道,阿里系卻與騰訊系競爭格外焦灼。
騰訊系與阿里系在新零售領域觸角互伸,大象起舞后續承壓?

作為互聯網行業雙強,阿里與騰訊既有惺惺相惜的一面,但同時兩家公司的競爭卻絲毫也沒停下來,甚至近兩年雙方的業務觸角都殺入腹地。
在新零售領域,阿里與騰訊的競爭一直很焦灼。雖說騰訊沒有電商基因,但它卻借智慧零售戰略為零售商進行賦能,提供相應的工具,提供賦能企業,依托微信積極打造社交電商,提升微信支付的滲透率以及為自己創造更豐富的場景。在這個層面,騰訊的智慧零售與阿里的新零售形成掣肘。
在電商和直播領域,騰訊系的京東和快手直播緊追淘寶及淘寶直播,還有本地零售里的美團與阿里餓了么。從這個層面來看,阿里與騰訊在新零售領域的競爭涉及到不少重要市場。
在投資領域,騰訊跟阿里每年都有不少的出手動作。據桔子IT報道:阿里布局最深的五大行業是企業服務、文娛傳媒、電子商務、金融和本地生活。騰訊布局最深的五大行業是文娛傳媒、游戲、企業服務、電子商務和金融。從投資布局來看,騰訊跟阿里有不少交集。
在投資回報上,騰訊顯然要比阿里更勝一籌。騰訊將手頭上的利潤再次投資到各行各業最頂級公司,像京東、美團點評,拼多多, 嗶哩嗶哩,快手,小紅書,好大夫,滴滴,特斯拉等,這些投資不但加大了騰訊的壁壘,同時帶來了豐厚的投資回報。
反觀阿里的投資都是強調對這些公司的掌控,相對騰訊來說阿里系戰略投資相對而言并沒有那么搶眼,不論是餓了么、高德、微博等都未能像騰訊帶來較大的回報。隨著騰訊系的公司已經在中國互聯網中成功霸榜,騰訊系的公司越來越強,一定程度上也在影響阿里的地位。
在核心業務之外,阿里跟騰訊都希望通過新零售去搶占更多的支付場景,提升自己的支付滲透率,同時通過布局相應的公司,獲得相應的投資或者并購的收益。這也是為何,阿里在互聯網房產領域投資易居以及推出天貓房產來抗衡貝殼,近期在線下零售這邊阿里選擇做線下一元店去對抗騰訊系的名創優品。
在這些動作背后,阿里不僅僅要防著騰訊系的公司,更為重要的是它也要盯著騰訊的一舉一動。可以預見到的是,騰訊跟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雙方都會通過戰略布局來進一步豐富跟完善他們的生態,在阿里動作頻頻背后,我們也看到這家巨頭肩上的重擔在加大。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 轉載請注明版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