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返崗位:一周城市生活
國慶合并中秋的超長假期讓一些人在異地他鄉感受到了熱鬧非凡的假日氛圍,無論是在號稱“得穿成人紙尿褲”去逛的西安大唐夜市,還是午夜長沙等待超過30000桌的夜宵店,無一不顯示著中國老百姓對生活的激情。長假結束,我們重返工作崗位,一切回歸秩序。
近期回顧:逛北京胡同里的文化生活館

“老好使”shop,北京27院兒
在北京的四合院遇見“老好使”小賣部
“老好使”是我在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的朝陽門分會場——內務部街27號四合院(現在大家都稱它為“27院兒”)遇到的意外之喜。今年設計周的主題為“重新定義:社區”。北京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在“27院兒”內,一進門不大的房間內有一個小賣部一樣的展廳,這里就是“老好使”的所在。
它由一個名叫“吃的ReallyWant”的藝術小組發起,入選了“北京ONE藝術周2018-2019年度藝術共創計劃”。該共創計劃通過發起各種強公共性與高參與性的藝術項目,為人群提供相遇、交流和共創的平臺,推動社會議題的討論,并逐步促進問題改善。

“老好使”活動海報
在“老好使”shop(小賣部)順時針轉一圈,首先看到的是老年人追趕時尚常用的配件,如假發套、大碼內衣、各式各樣的帽子、發飾、手套、襪子等;然后是菜罩、維達紙巾、小包裝餅干、沙琪瑪等老年人覺得讓生活變得“好使”的物件;最后還有手工編織的鍋墊、餐墊等讓老年生活“不求人”的DIY生活用品。小賣部四周的墻上則貼著印有各種“老好使”活動消息的海報——“老好使shop開幕派對”“點穴Party”“今天的咖啡”“陽光水/焦阿姨自制酸梅湯”“兜糖time!!”“瞧!這廣西一家子!”“量販奶奶”“《老好使》zine首發+老好使shop2.0開幕party”。通過這些海報和可以在現場翻閱的《老好使》zine,項目進行一年多以來,這里發生的生動活潑的一切似乎浮現在眼前。
《老好使》zine的副標題是“內務老人活潑志”,目前一共出了2期。從乘坐公交專線去趕集,到每家每戶都有的簾兒,每期雜志都介紹了幾種老年人的生活技巧和智慧。作為“老好使”項目的畫冊,《老好使》zine擯棄了藝術畫冊向來“高大上”的風格,采取了接地氣卻不失精美的排版和裝幀。

焦阿姨

《老好使zine:內務老人活潑志》第一期內頁,焦阿姨的養生水
10月2日,第一期雜志“真愛”板塊的人物——一年四季給叔叔做不同種類“養生水”的焦阿姨也在現場。在這里,她既是朝陽門社區文化生活館的志愿者,也是“老好使”的主角,對“老好使”的一切爛熟于心,和“27院兒”常來常往的年輕人也都能聊上。
藝術共創能為社會作出多大貢獻?這是北京ONE發起“藝術共創計劃”時提出的問題,他們希望“通過為期一年的持續互動,每一個人的參與都有可能給“對關系的觀察”帶來新的維度,為以自己為中心的關系結構塑造新的可能”。不知項目的結束期限為何時,至少“老好使”shop和《老好使》zine讓我對這條第一次來的胡同產生了很多連結感。(圖/文 沈健文)
更多“老好使”及27院的動向請關注27院兒微信公眾號
本周話題:海外線上藝術節
近日,活躍于世界各地的本地音樂、文學、電影節紛紛轉至線上,帶來了一絲文化無國界的意味。借此契機,本周話題整理了部分活動以饗讀者。(話題主持人:Jady)
無聲音樂節(Unsound Festival)

無聲音樂節是在波蘭的克拉科夫舉行的一年一度的音樂節,旨在應對不斷變化的音樂形式以及相關的視覺藝術。今年的線上音樂節以“中場休息(intermission)”為主題。
詳情請關注其官網
TUSK音樂節

TUSK音樂節今年轉至線上,有國內音樂人顏峻參演,同時他們還發布了特別專輯。
貝里克電影與媒體藝術節(Berwick Film & Media Arts Festival)

貝里克電影與媒體藝術節是一個有關新影像和藝術家動態影像的,具有藝術抱負、可及性和包容性的組織。今年的活動包括付費觀看的影片、免費的在線活動、播客和文章。
詳情請關注活動官網
Vera List Center Forum:關于協議(As for Protocols)

The Vera List Center for Art and Politics是一個有關藝術、文化和政治的非營利研究組織和公共論壇。今年,其舉辦的論壇圍繞“關于協議”邀請了一系列藝術家、策展人、行動主義者擔任嘉賓參與。
詳情請關注他們的官網
Logic圖書節

Logic是一本關于科技的雜志,在舊金山城市之光(City Lights)書店成立,曾出版中國專刊,新書《區塊鏈雞場》也與中國有關。10月12至14日,其與城市之光合作將推出五場有關科技的講座。此外,城市之光近日也有豐富的講座活動。
洛杉磯時報圖書節(the Los Angeles Times Festival of Books)

洛杉磯時報圖書節是一個向公眾免費開放的慶祝書面文字的公共節日,是美國最大的圖書節,每年吸引約15萬名參加者。
時間:2020年10月18日-11月13日
活動詳情請關注他們的官網
法蘭克福書展(Frankfurter Buchmesse)

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圖書博覽會,被視為在國際書籍貿易上最重要的展覽。每年10月中旬,為期5天,在德國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法蘭克福貿易博覽會舉辦,前三天僅開放給專業相關人士參與,周末則開放給一般大眾。今年的書展增加了線上板塊,讀者可在此觀看線上講座。
線下活動推薦
上海·放映|城市夢

詳情請關注電影山海經微信公眾號
上海·讀書會|閱讀是一種信仰:作家和出版人的故事

詳情請關注思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在群山、丘陵與湖泊之間

詳情請關注ZiWU誌屋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周仰個展:我的中洲

上海·展覽&對談|張如怡 :“裝修:碎石”

10月11日15:00,建筑師周漸佳在項目現場將與藝術家張如怡展開一場對談,除了對這個項目及藝術家近期創作背后的語言、觀念和工作方式進行討論外,也將從城市、建筑及空間的角度去展開對話。
詳情請關注四方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丨流連忘返擱淺在岸

9月,四名創作者在“上午藝術空間”擱淺,一次上上落落、游離浪蕩的實踐。現場,學者們在談論抽象概念里的離散與漂泊,順應三?洲水流走向而去的游浮,河流分支的形態似乎總難以適用科學的預言。他們相互協作、打斷、應答,或者沒有回答,最終呈現可能會根據星象和閃電的走向有所變更。
地點:上海市靜安區石門二路50號邊門,奉賢路口
詳情請關注上午藝術空間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丨王雪冰:綠光與蝎???????

上海·行走|提籃橋 — 從“方舟”淪為“孤島”

上海·表演 | 該我上場之后???????

退役舞者不再具備完成標準芭蕾動作的能力,但芭蕾的訓練以及作為個體所經歷的新中國舞蹈史仍塑造著他們的身體。兩位中央芭蕾舞團退役的舞者將分享自己關于舞蹈的思考,他們各自找到了另一種舞蹈的可能性,這種舞蹈不同于他們所熟悉的芭蕾舞。
詳情請關注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北京·音樂丨IZ樂隊:閃電來的人???????

十個月的沉寂之后,三人陣容的IZ樂隊重出江湖,北京獨演。新老專輯曲目混搭,極盡熱血喧囂之能事,閃電來的人,心如海洋,激情如閃光的寶石。
詳情請關注舊天堂書店微信公眾號
北京·音樂丨神仙也怕停水三天???????

此為湘西水桶村駐村修建輸水管道的募捐音樂會。
詳情請關注肆角餐吧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丨為什么是兔子????????

展覽時間:9月29日-10月15日
分享會時間:2020 年 10 月 11 日 15:00-17:00 (14:45簽到)
地點:春風習習讀書會 · 朝陽城市書屋(北京市朝陽區 三里屯北街36號)
詳情請關注春風ONLINE微信公眾號
北京·講座 | “園野佛蹤”:攝影與書法的同題唱和

詳情請關注佳作書局微信公眾號
深圳·討論 | 給TA放假!

詳情請關注扉FEI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覽|匕首輕哼???????

與其感慨南京的文化和商業環境下,還剩多少做“當代”的年輕藝術家,不如看看本地青年們正以哪些文化生產來回應當下。本次展覽試著呈現其中,一些敏銳散漫,將日常經驗轉化出材質與形式的潛流。
詳情請關注南京南視覺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鹽城·展覽|回·想—— 時光里的鹽城記憶展???????

展覽聚焦老鹽城的商業生活、生產生活、市民日常生活,打造了包括“建軍路歷史長廊”“鹽城電影院”“鹽城照相館”“鹽城人家”“回響”與“珍物”等幾大主題展區。
詳情請關注鹽城市建軍路微信公眾號
多地丨陳傳興:我是一個迷宮《岸螢》新書分享會

詳情請關注中信大方微信公眾號
線上活動推薦
上海·征集|南匯東灘常見鳥類原創照片征集

《南匯東灘的100種常見鳥類》折頁正在有條不紊的編制之中,尤其需要各位熱愛南匯東灘的鳥友們提供備選鳥種的照片。照片一經采用,將支付相應的照片使用費用50元/每張。
詳情請關注生態南匯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想聯系“一周城市生活”編輯小組推薦有意思的城市活動,請發郵件至kangning@thepaper.cn,或通過“澎湃市政廳”(shizhengtingpaper)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