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在放假后重啟工作狀態?
原創 Hazel Gale 酷炫腦

以下為朗讀小哥哥全文音頻
作者 | Hazel Gale
翻譯 | 林嗆嗆
審校&改寫 | 伊俐
朗讀 | 油餅甜甜
美工 | 雪今金
編輯 | 小注
美好的假期結束了,是不是感覺無法回歸工作狀態?培養三個小習慣,讓你避免“節后罷工”!
難得的假期又雙叒結束了。不知道各位是否在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時,伴隨著一些厭煩和沮喪的情緒?這種消極的感受是否使你無法專注于工作,影響了工作的效率,甚至還有那么些想罷工?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為了保住你的飯碗,是時候該考慮一下塑造一個健康的工作心態了。(罷工是不可能罷工的,你的RMB不允許你罷工!)
不過,在為大家推薦如何塑造健康工作心態的方法之前,腦腦先在這里宣布一件事,當大家有那么點兒想著“節后罷工”時,酷炫腦視頻號“正式開工”啦!
酷炫腦視頻號將為大家呈現更多關于腦科學的趣味內容,視頻短小精悍、有趣有看點!更有琳子博士帶來的專業講解吖~一起去關注一下吧!視頻號直接搜索“酷炫腦”或掃下方二維碼均可關注!(想要看什么內容,也可以評論留言告訴酷炫腦,節后開工快樂!)
酷炫腦視頻號雖然剛開工不久,但目前已經順利進入工作狀態啦!后續我們會持續上新視頻內容噠!
那么,你呢?準備好你進入你的“工作狀態”了嘛?如果還沒準備好,也不要慌~今天文章的幾個塑造健康工作心態的方法,可以幫你順利重啟工作狀態!奧利給!
做一個健康計劃
你可以先花幾分鐘把你的真實感受寫下來,這樣有助于你享受接下來的工作挑戰。
以下是四個強大的大腦訓練清單,可以幫助你把注意力從艱難的工作轉移到更有動力的事情上,比如自我成長、獲得的成就和快樂:
待辦事項清單(To-Do List)
做一個待辦事項清單并且逐一完成清單上的任務能夠幫你養成一個新的習慣。
鮑邁斯特(Baumeister)和馬西坎波(Masicampo)教授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份簡單的待辦事項清單可以減少未完成任務所帶來的焦慮。但是,如果僅僅在一張單子上寫著所有待辦事項是不夠的。
時間管理專家大衛·艾倫(David Allen)堅持認為,如果我們真的要完成待辦事項的任務,就需要添加更多的細節。例如:完成這項任務需要多長時間?請具體說明你將如何完成它?你的第一步或者第一小步是什么?
這個方法不僅會讓你覺得接下來的工作更容易完成,也會讓你的一天充滿樂趣。你會更有動力,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并收獲額外的滿足感。此外,寫下每項任務的預計時間會讓你更好地衡量時間。

開心清單
當我們陷入困難時,我們需要一點樂趣。隨著工作要求和任務期限的臨近,人們很難記住工作中有趣的一面。為了讓你意識到工作中快樂的瞬間,你可以花一點時間列一張清單,寫下這份工作中所有你喜歡的事情。它可以是任何內容,例如找到解決方案時的興奮感或是在休息室和同事們間的八卦交流。
能力與技能清單
過多的壓力會讓我們忽視自己的能力。這時,你可以列一張你所有優點的清單。這張清單越詳細越好。比如你也許在銷售方面很出色,但是肯定也有一些你不擅長的部分。所以,你可以把它拆解成個人的能力,如自己擅長“達成交易”或“與客戶建立融洽的關系”。了解自己獨特的優勢將有助于你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
成長清單
最后,列出你希望提高的技能或能力。因為不斷成長的目標可以激勵你,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過程而不是結果上。也會讓你面對當下,增加快速發展的機會。
像讀愛人的來信一樣去感受自己
無論你給自己安排了多少工作,首先你的自我需求都應該得到滿足。如果你的身體需要休息,或者你想要被人傾聽,你就要學會滿足你自己。如果你忽略了自己的感覺繼續前進,你可能就會錯過進步的機會。相反,如果你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你才能夠更好的提升自我。

如果重返工作崗位讓你感到痛苦,或許是你的大腦在告訴你的日常生活有點枯燥乏味。你可以問問你自己,具體是什么讓你感到假期如此美妙。然后,認真考慮一下如何把這些東西帶到日常生活中。以下是一些填補生活空白的小貼士:
保持多樣化
假期會令人感到愉快是因為它“與平日不同” 。但你回到了工作崗位,并不意味著你現在就必須陷入一種單調乏味的生活。盡可能保持生活多樣性。例如:
· 想象他人對你日常工作的看法,對日常工作設想出新的、不同的觀點。這就是換位思考,它能提高自我意識和增加創造力。問問你自己,你的朋友或同事會如何應對眼前的挑戰。你甚至可以設想一下你喜歡的電影主角可能會怎么做。這樣你就會發現不同,但是有價值的見解。
· 每次走不同的上下班路線,或者參加不一樣的活動,以非同尋常的方式結束你的一天。
· 欣然接受有挑戰的項目,跳出你的舒適圈,而不是堅持做熟悉的業務。
· 安排令人興奮的旅行和活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給你的生活帶來一點期待。
自我價值

我們在假期里會關愛自己,例如午睡、按摩、跟隨著自己心情走。在工作中,我們給自己動力的方式是通過懲罰來嚴格對待自己。我們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設定不可能的目標,并因為做得不夠而痛罵自己。這不是在鞭策自己,而是在懲罰自己。長久下來,這會令你產生焦慮、帶來羞恥感和出現破壞性行為。
重要的是我們要提醒自己,我們都有能力實現自己想要的,也值得擁有幸福。當你和自己的內心交談時,我們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用更健康的、更具有自我認同價值、更有效的語言。
這種說法可能有點老套,但研究表明,重復積極的想法可以改善教育、健康和人際關系。這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一個“有效的肯定”不是指那些夸大的妄想,也不是不切實際的目標。例如“我是全世界最好的”或是 “我的薪水明年會高達七位數。”
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來思考:
· “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寶貴技能和能力”
· “創造性的能量不斷在我身上流動,引導我產生新的、奇妙的想法”
·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和觀點;沒有人(也沒有任何事)能讓我度過糟糕的一天”
· “我值得被尊重”
· “我處在正確的位置上”
建立連接
假期往往是關于我們如何“建立連接“的。即使是獨自旅行的過程中,我們也經常與自然、自己的身心或其他文化連接在一起。
如果切斷了“連接”會導致你更加焦慮、降低幸福感、健康狀態和工作效率。一項研究估計,與世隔絕的社區每年可能會給英國經濟造成 320 億英鎊的損失。

在這個似乎越來越趨向于孤獨生活的世界里,我們應該讓“連接”成為生活中更大的一部分。由于工作往往占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我們需要認可那些幫助我們感到被關注、被傾聽和被重視的同事。
與你一起工作的人接觸,建立和加強工作關系。問問他們過得怎么樣,并認真傾聽他們的回答。你可以討論你的擔憂,支持別人,也接受別人提供的幫助。
包容自己,平凡心對待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這篇文章中的任何一點都不會被認為是突破性的方法。問題不在于我們不知道,而在于我們不去做。最后一個最重要但也最長被忽視的建議:千萬不要用完美主義者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身邊的事物。
要學會調整到積極的心態。這樣能夠提升你的工作效率、幸福感、以及你在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良好狀態

不管理由是什么,我們都不需要在工作中表現得很完美。是的,人們的要求固然會有很多,所以為了讓自己感到有用處、備受歡迎和被需要,我們通常認為做事需要一絲不茍,容不得犯錯。
但只要你是人,你就會犯錯誤。現代人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我們不必為一個項目細微的細節害怕,甚至是擔憂到凌晨。
所以,你要學會原諒自己。你要允許自己的演講有那么一點小瑕疵,允許你發出去的微信消息中有錯別字,允許自己在下次的會議上問一個“愚蠢的問題”。
想想,當你在假期里跟海豚一起游泳或在日落時喝瑪格麗特時,你有擔心過一切計劃是否完美嗎?我希望不會。把假期中的悠然自得帶回工作中,那么無論你做什么,這份積極的心態都會讓你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點擊滑動查看)
[1]Cohen, G. L., & Sherman, D. K. (2014). The Psychology ofChange: Self-Affirmation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5(1),333-371. doi:10.1146/annurev-psych-010213-115137
[2]Hoever, I. J., Knippenberg, D. V., Ginkel, W. P., & Barkema,H. G. (2012). Fostering team creativity: Perspective taking as key to unlockingdiversity's potential. Journal of AppliedPsychology, 97(5), 982-996. doi:10.1037/a0029159
[3]Masicampo, E. J., & Baumeister, R. F. (2011, June 20).Consider It Done! Plan Making Can
[4]Eliminate the Cognitive Effects of Unfulfilled Go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 10.1037/a0024192
[5]The Cost of Disconnected Communities. (2019, October 07).Retrieved September 09, 2020,fromhttps://www.edenprojectcommunities.com/the-cost-of-disconnected-communities


投稿請發郵箱:2829023503@qq.com
點這里,讓朋友知道你熱愛腦科學
原標題:《如何在放假后重啟工作狀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