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虎毒亦食子:瓦解摩拜之后,美團開始除名點評
還未熬到7年之癢,美團就已經迫不及待甩掉點評了。而美團的獨斷做派,即使是被收購的摩拜身上也不免下狠手——全線關閉,美團須成唯一入口。
在9月初,美團點評突然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中文名將從“美團點評”改為“美團”,英文名也由“Meituan Dianping”改為“Meituan”。據美團方面稱,公司名稱簡化并不會對實際業務、組織架構等產生影響。

從摩拜失意再到除名點評,從中并不難窺見到:美團面對這些昔日同盟,正在用強制手段逐漸“美團化”。
熬不到“7年之癢”,點評被除名
五年前的百團大戰之后,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成“美團點評”,這名字也伴隨著它肆意進攻諸多全新領域。而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北京望京的美團總部前臺重新裝修,墻壁上的“點評”已經被撤下了。
這也為9月正式公布除名點評埋下了伏筆。在這看似簡單的更名背后,是美團長達五年對大眾點評的不斷蠶食,進而慢慢獲得大眾點評最為核心的基底——用戶流量。之前,大眾點評更多的是擁有線下流量,而美團擁有更多的線上流量。通過兩方的流量和數據的整合,擴充平臺的數據服務。從美團來看,不斷被消耗的大眾點評,也是時候該“美團化“了。
關于這一點,全線作戰的美團想得很清楚。
吸星大法:摩拜被吃盡榨干
早在除名點評之前,相似的路數也曾經摩拜身上上演。在19年,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站內信稱,宣布摩拜已經全面接入美團app。收購的那一刻,摩拜注定將淪為美團流量輸入口,直至榨干成空殼。果不其然,美團立刻開始大刀闊斧下狠手,去品牌、改顏色,甚至不顧一切提價。
在美團推出美團單車的那天,摩拜的離職員工群“炸鍋”了。對他們來說,曾經的一腔熱血與情懷經營出的品牌,要在美團手里被終結了。前摩拜員工表示,從“摩拜單車”到“美團單車”,這本身就是一種“欺騙”,因為美團在收購時曾承諾摩拜獨立運營。

在兩方交接的尷尬期,用戶在原來摩拜app掃完碼,還是要跳轉到美團app重新掃碼。逐漸演變成了令人譏笑的局面,摩拜單車卻再也不能用摩拜app掃碼了。
至此,摩拜落幕。
從摩拜到點評,美團只是粗暴地保留住活躍用戶數,來保留財報上的體面。除了內部榨干吃盡之外,美團再入局社區團購,這早已不是其第一次向新領域擴張伸出觸手。在近十年來不斷挑戰外賣、打車、單車、酒店、買菜、共享充電寶等領域,頗像當年1941年底的侵蘇德軍,全線作戰,自身戰略目標過于分散??此婆c莫斯科已近在咫尺,但卻終歸寸步難行,恐怕還是要被拖入巨頭主導的持久戰泥沼中。
而這一戰,美團尚能飯否?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