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央芭蕾舞團到訪上海,帶來了羅蘭·佩蒂的經典
從民族芭蕾《敦煌》到紅色經典《紅色娘子軍》,再到“中國版”《胡桃夾子》,中央芭蕾舞團近幾年在東方藝術中心獻上了多部帶有“東方之美”的芭蕾舞劇。
作為東藝的戰略合作伙伴,10月4日-5日,中芭將再次造訪東藝,帶來舞劇《阿萊城的姑娘》《卡門》《仙女》。前兩者均出自法國芭蕾大師羅蘭·佩蒂之手,常常搭檔上演,而《仙女》是作為“國慶彩蛋”特別獻給上海觀眾的。
羅蘭·佩蒂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芭蕾大師之一。

《卡門》劇照
長達70多年的漫長職業生涯中,他創作了超過150部芭蕾舞劇,《卡門》《巴黎圣母院》《失樂園》《年輕人與死亡》等已然成為法國芭蕾的典范,并由許多舞團帶到世界各地上演。
羅蘭·佩蒂主張保留古典芭蕾的優秀傳統并擺脫舞蹈的程式化束縛,同時致力于塑造性格獨特、感情豐富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戲劇性很強,常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抽煙、打電話、淋浴等日常生活場景,還會在雙人舞中吸收啞劇、歌唱、流行歌舞等元素。
他對合作者一向挑剔。不論是對芭蕾、對作品、對自己的高要求,還是對舞者技術的嚴苛,都讓“獲得羅蘭·佩蒂青睞”變得難上加難。早年,中芭曾邀請大師訪問中國,卻遭到拒絕,因為他當時對中國的舞團毫無了解。
機緣巧合,羅蘭·佩蒂偶然看到了中芭和張藝謀合作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從此把這支東方舞團放在心里。2005年,他主動提出為中芭引進劇目,不僅帶來了代表作《卡門》《年輕人與死神》,還親自為中芭挑選了主演并進行排練。
看完中芭在北京的首演后,他激動地說:“我的作品在世界演出了很多場,但這是我第一次被自己的作品感動。我半個世紀前所要追求的感覺,在中國找到了!”
《卡門》改編自法國作曲家比才1874年的同名歌劇,是寫進羅蘭·佩蒂生命史的經典,“舞蹈-戲劇”并舉的結構與悲喜交加的表演讓人眼前一亮。
他為劇中角色打造了符合人物性格和場景的舞蹈設計。沒有Tutu裙、沒有紅玫瑰,卡門一頭干練短發、一襲修長大腿亮相,將卡門熱烈張揚、狂放不羈的個性徹底釋放,也將芭蕾藝術特有的腿部造型感凸顯了出來。值得一提的是,畢加索為該劇創作了部分布景,讓這一版《卡門》更加深入人心。

《阿萊城的姑娘》劇照
羅蘭·佩蒂與比才、與畫家的緣分延續到了《阿萊城的姑娘》中。
芭蕾舞劇《阿萊城的姑娘》1872年首演時并不是很成功,但比才的配樂卻流傳了下來。1973年,羅蘭·佩蒂對比才的音樂進行了重構,不僅融入極強的敘事色彩,從動作、布景到道具、服裝都突破了傳統,顛覆了芭蕾的發展潮流。
羅蘭·佩蒂還對梵高的經典畫作進行了創新運用,梵高畫筆下金燦燦的太陽與翻滾的麥浪,為舞劇添了一份詩意。
《仙女》劇照
《仙女》首演于1836年的丹麥哥本哈根,是浪漫主義芭蕾的代表作,也保留著丹麥芭蕾學派的精髓。
此次作為“彩蛋”出現的《仙女》第二幕,由丹麥皇家芭蕾舞團前藝術總監弗蘭克·安德森與首席特色演員聯手為中芭復排。
1999年、2015年排演該劇時,中芭曾兩度邀請弗蘭克·安德森來中芭指導。丹麥芭蕾學派以腿部嚴謹、規范的高難度技巧著稱,在弗蘭克·安德森細致的訓練下,中芭舞者們盡情吸收了精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