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濟棗高鐵環評公開征求意見:將設南山站,增加泉水影響評價
9月30日,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山東鐵投集團”)官網發布了濟南至棗莊高鐵(簡稱“濟棗高鐵”)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
公眾可在10月20日之前向建設或環評單位提交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擬新增的濟南南山站此前受到廣泛關注:被視為可解決濟南南部山區當地居民出行條件“難得機會”的同時,也曾被質疑設站會對濟南泉脈產生影響。
公示信息顯示,南山站擬選址于濟南南山區柳埠街道西側附近,東鄰濟南高速公路,西側為103省道。對于如何減小環境影響,公示信息說明了與南山站設立有關的環境保護措施,并增加了泉水環境評價。
據濟南時報報道,目前濟南南山站已得到專家認可,正等待正式批復。
《征求意見稿》稱,濟棗高鐵正線長度為268.564km,正線速度目標值為350km/h。全線擬共設港溝、南山、泰安東、寧陽東、曲阜東、鄒城、滕州東、棗莊南和臺兒莊 9 座車站。項目計劃工期 3.5年,擬于2023年6月竣工通車。
濟棗高鐵將串聯“一山一水一圣人”和棗莊抗戰遺址、紅色文化,沿線途徑多處保護區,森林、泉水、濕地等自然風貌多樣,被當地媒體譽為“最美高鐵”。
南山站擬建2臺4線
據《征求意見稿》,濟棗高鐵位于山東省濟南市、泰安市、濟寧市和棗莊市境內,定位為山東“四橫六縱”高鐵網、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的重要構成,并為構建山東半島溝通長三角等地區快速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鐵路正線長度為268.564km,速度目標值為350km/h,工程總投資約521.42億元。全線擬共設港溝、南山、泰安東、寧陽東、曲阜東、鄒城、滕州東、棗莊南和臺兒莊9座車站。
其中,港溝站為濟萊鐵路在建站,曲阜東、滕州東為既有站,南山站則頗受外界關注。濟南時報報道稱,這是由于南山站選址與濟南南部山區規劃的旅游集散中心一致,有利于打造“高鐵+旅游”一體化,契合濟棗高鐵“最美高鐵”的建設初衷。目前,南山站已得到專家認可,正等待正式批復。
據齊魯晚報報道,早在今年5月27日的濟棗高鐵評審會上,南山站還尚未出現,彼時濟南境內最北的站點為既有的濟南東站。為此,不少人大代表、學者以及網友呼吁設置南山站,以改善南部山區居民的出行條件。直至9月23日,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發布有關公告,才首次正式將“南山站”列入。
《征求意見稿》顯示,新建南山站將位于濟南市南部山區柳埠鎮金牛山村與北由角村之間,距柳埠鎮約3公里,東側為在建濟泰高速公路,距濟泰高速公路柳埠立交約2公里,車站西側為103 省道。
其規模擬為2臺4線(含正線 2 條),車站設 450米×8米×1.25米,旅客站臺2座,設12米寬旅客地道1座,站房場坪160米×80米,停車場場坪100米×80米,站房采用線側下式布置。
增加泉水環境評價
《征求意見稿》稱,濟棗高鐵將經過泉域的匯集出露區和補給區,涉及趵突泉、白泉等重要泉域。通過線路論證后發現無法避讓,因此有關專家在環評中提出相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對泉域的影響,并依據名泉保護規劃和條例新增了泉水環境評價。
以南山站為例,該站處于泉水補給區,設計時僅在線路外側增加站臺,避免大面積的地面硬化,這樣一來,橋面上的雨水會自動沿雨水管網排到橋下,總體認為對降雨入滲量的影響較小。
南山站還位于濟南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根據設計方案,南山站的污水處理措施為:設置厭氧化糞池經由SBR工藝措施處理,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網。處理后的水質應滿足《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 2015)A 級標準要求,不直接外排,正常情況下不會對地下水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經調查,濟棗高鐵沿途有名泉16處,其中錫杖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距線路只有40米,所在路段為橋梁段。工程施工及建成后,樁基可能對錫杖泉補給徑流通道形成少量阻擋。對此,《征求意見稿》建議設計單位要進行專門的樁基優化設計。
對于其他泉水,例如白花泉、大泉、南甘露泉、東流神泉、西天神泉、周家峪泉等基本無影響。
沿線環境敏感區分布較密集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見稿》指出,濟棗高鐵沿線區域內,環境敏感區分布較密集,共將穿越21處環境敏感區:
其中2處自然保護區(柳埠市級自然保護區、石榴園省級自然保護區)、2處風景名勝區(石榴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徂徠-汶河市級風景名勝區)、1處地質公園(泰山世界地質公園)、4處森林公園(柳埠國家森林公園、墨子國家森林公園、古石榴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泉市級森林公園)、1處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京杭運河臺兒莊段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3處濕地公園(薛城蟠龍河國家濕地公園、滕州官橋薛河省級濕地公園、匡衡湖市級濕地公園)、9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線路還涉及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長城遺址保護區)、2處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瓦遺址、化石溝遺址)、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家店窯址)。《征求意見稿》針對每處環境敏感區和重點保護文物,分別進行了環境影響分析及保護探討。
也正因串聯“一山一水一圣人”和棗莊抗戰遺址、紅色文化,沿線途徑多處保護區,森林、泉水、濕地等自然風貌多樣,濟棗高鐵也被當地媒體譽為“最美高鐵”。
據《征求意見稿》,該項目計劃工期 3.5年,擬于2023年6月竣工通車。運營期初期為2030年,運營近期為2035年,遠期為2045年。
項目建成后,將大大便捷濟南、泰安、濟寧、棗莊等城鎮間的聯系,加快實現覆蓋山東全省、通達省周邊主要城市的“1,2,3”小時陸上交通圈:即濟南至青島、青島至周邊市、全省相鄰各市1小時通達,濟南與省內各市2小時通達,省內各市之間3小時通達。同時,鐵路沿線豐富的旅游資源,將推動高鐵旅游經濟圈發展,成為沿線地區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