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超46萬居民10年追蹤:體力活動多,肝膽疾病少
原創 燕聲 保健時報

體力活動多,肝膽疾病少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立明教授團隊,通過對46萬多名成年人進行10年隨訪,分析了中國人群體力活動與肝膽疾病(包括肝膽惡性腫瘤、肝硬化、膽結石等)發病風險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提示,積極參與體力活動可能有助預防肝膽疾病。相關論文近期于《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在線發表。
總體力活動增加,能降低肝膽疾病風險
該研究項目覆蓋我國5個城市(山東省青島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海南省海口市、江蘇省蘇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和5個農村地區(四川省彭州市、甘肅省天水市、河南省輝縣市、浙江省桐鄉市、湖南省瀏陽市),2004~2008年開展基線調查,共募集51.3萬名30~79歲的成年人。
10年隨訪期間,共新發肝膽疾病2.2萬余例。研究發現,總體力活動增加能降低肝膽疾病的發病風險。與總體力活動最低的20%的成年人相比,總體力活動最高的20%者發病風險降低值分別為:非酒精性脂肪肝(38%)、病毒性肝炎(27%)、肝硬化(24%)、肝癌(19%)、膽結石(14%)、膽囊癌(49%)和膽管癌(45%)。與主要心血管事件相比,總體力活動增加需達到更高水平才能降低慢性肝臟疾病與肝膽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
研究還發現,職業相關體力活動與肝膽疾病發病風險的關聯與總體力活動的結果相一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能降低肝癌和膽結石的發病風險。
保護肝、膽需要多運動
在臨床上,肝、膽疾病的種類有很多。瀘州市納溪區人民醫院吳選林在其文章中介紹,一般常見的肝臟疾病包括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癌、脂肪肝、肝結石等,而常見的膽部疾病有膽囊炎、膽囊結石、膽管癌和膽囊癌等。患有肝、膽疾病的患者會經常感到渾身乏力,很容易感到疲勞,患者的食欲也會明顯減退,平時會出現失眠、多夢等癥狀。
運動的時候,體內的能源物質——糖的消耗增加,這些糖一部分是通過血液從肝臟輸送出來的,如果肝臟內糖原儲備充足,就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肌肉,使肌肉持久工作。運動能提高肝臟機能,增進肝臟健康,而健康的肝臟又能提高人們的運動能力。另外,一定量的運動可以促進內氣和血液的流動,供應更多氧氣到內部組織,從而清除肝臟內的毒素。
運動還可以輔助治療膽囊炎。膽囊炎患者經常去戶外運動,會促進內臟的血液循環,這對消化器官的按摩有著很好的作用,可以刺激膽汁排泄,從而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人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會變快,免疫力增強了,人就不容易生病。運動還會加速病理產物的消散,為其炎癥消除和功能早日恢復創造良好條件,故運動療法對膽囊炎、膽結石有積極防治意義。
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助防肝膽疾病
肝膽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肝臟分泌膽汁,會幫助我們消耗脂肪、排除身體毒素,因此要重視對肝膽的保護。吳選林建議,為了預防肝膽疾病,首先,應該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避免吃油炸類食物,對于高脂肪食物也應該減少食用。
平時可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但要保證飲食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偶爾吃些燕麥、蕎麥、紫米等粗糧,保證飲食結構合理又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在補充營養時,要避免營養過度,導致體重增加,最后引起脂肪肝等肝膽疾病。除此之外,一日三餐應定時定量,切記不能暴飲暴食。
其次,在生活中要學會排解壓力,保持良好心情,按時休息,不可熬夜,平時應該多運動,用適當的鍛煉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不僅如此,為了預防肝膽疾病,還應該戒煙戒酒,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除此之外,平時應定期檢查身體,如有不適,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不能自行盲目服用藥物。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中國超46萬居民10年追蹤:體力活動多,肝膽疾病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