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攝影師40年前拍下中國影像,網友:我的家鄉曾是這樣?

80年代的中國,長什么樣?
那時上海的城隍廟
沒有人山人海
清晨學少林拳的小朋友
還沒有師傅的腰高

那時,豬肉是人們餐桌上的必備食品
然而,現在吃不起了

清晨上班的人們
一人一輛自行車
不亞于現在一線城市的早高峰

這些珍貴畫面,是一位日本攝影師拍下來的
他耗時7年,來到中國45次
走遍每一個省份
拍攝了20萬張照片
紀錄80年代最真實的中國
并出版了著名的中國攝影畫冊《China》

如今已經是80多歲的老大爺了
他曾說
“毋庸置疑
中國是每個日本人都想去走走看看的國家”

為了看到完整的中國
他花兩年時間,才獲得官方許可
從1979到1986年
他幾乎走遍中國每一個角落
從零下50度的黑龍江佳木斯
到零上45度的吐魯番
以平和客觀的視角
拍下了當時的人和事物
現在看來,每一張都彌足珍貴
“我只拍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所有人”


那個年代沒有智能手機
沒有互聯網,沒有直播帶貨
人們看似無聊
卻又好像活出了百般滋味
重慶31米臥佛前
三個年輕人喝著汽水
提著收音機,準備跳起80年代的disco

景德鎮陶瓷聞名世界
制陶工人在檢查工件

城墻下的市場,買到的是淳樸的生活

每年正月十五,除了賞月
村子里的人還要祭祀祖先

駱駝,迎風仰起頭
孩童在駝峰之間趴臥
安全感十足

隔著屏幕
也能想象到北風呼嘯的冷冽
還有從驢子鼻孔噴出的熱氣

松花江冬泳
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4月
大約有10個這樣的冬泳者
在中午跳入河里
河水溫度是0度,氣溫是零下25至35度

五體投地的朝圣者,是否依舊虔誠

遠遠看一眼40年前的布達拉宮
還沒有太奪目的顏色

快過新年的一二月份
成千上萬的藏族牧民
穿著厚厚的羊皮大衣
排著長隊
耐心等待幾個小時
在拂曉進入大昭寺圣殿

圖中這個地方離潘陽湖很近
有很多養鴨的農民
因為引入了獨立生產經營責任制
飼養鴨子的數量有限,不能超過400只

在虹口區的三角地市場
一群鴨子即將被抹脖子放血

慈禧太后挪用了海軍經費
修復頤和園
在那里的昆明湖上
有很多滑冰的人
從北京市中心到這里
要坐一小時的公交車

騎毛驢的少年,現在已經是大叔了吧

永定陵里埋葬著北宋的皇帝

你知道嗎?
羊皮筏子曾是古老的水運工具
做一個,要用掉15只羊
壽命大概是5年

竹筏在江面漂著
老人燃起煤油燈
兩只鸕鶿在后面安心坐著

有的人在練太極拳
有的人在讀報紙
有的人在眺望黃海和膠州灣

惠安女人都戴黃色的帽子
身穿露臍的短襯衫
后來,這一象征性的標配
慢慢在全國流行

父親用厚厚的羊皮大衣
把赤裸的孩子裹住
在外套里面
很多成年人也是赤條條的

松花江上,濃霧彌漫
乘客們握緊了手里的槳
劃過湍急的水流

駕著驢車,繼續往深處去
仍是無垠的戈壁灘
一眼看不到盡頭

蒸汽中的哈爾濱火車站
不知道在人們的記憶里
它是什么顏色

鞍山市鋼鐵生產中心
現在仍是最大的鋼鐵廠
污煙彌漫,污染嚴重
然而,東北還源源不斷地為全國輸送資源

白城滿是雪,呼蘭河傳里都是真的
整個東北都是如此

雕像前的母與子
滿眼都是天寒地凍
抓緊了,慢慢走


久保田博二出生在1939年
是漁民的兒子
小時候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6歲那年,他親眼看到一架戰斗機
飛過來射擊百姓
三名漁夫在他面前喪生
所以,后來這一生
他都很抗拒拍攝戰爭

他在東京大學讀政治經濟系
英語口語能力還很強
有一次,三位著名的瑪格南攝影師來到東京
(勒內·布里,波特·格林,艾略特·厄韋特)
也許你會對他們的名字陌生
但你一定見過他們的作品

為他們三人做了一陣子翻譯和向導
受幾位大師的影響
他漸漸有了想成為攝影師的想法

因為家中還有一個哥哥
他曾說,作為次子,他的夢想不值一提
可是畢了業后,想當攝影師的想法依舊堅定
攝影大師厄韋特送給他一臺徠卡M3
和飛往紐約的機票
他不敢問家里要錢
身上揣著僅有的500塊美金
獨自飛去了美國

在美國無依無靠
他發現那里的香蕉和牛奶
賣得最便宜
便每天以其為餐,挺過一段日子
通過朋友的介紹
他曾去拍攝了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從那之后,才慢慢靠攝影改變自己的生活
一直到最后,被日本攝影界認可

很多人都愿意讓他拍
因為他的作品平和且深刻
角度獨特友好
而他卻是這樣解讀的:
“從某些方面說,我有一個巨大的優勢
從黑人到美國土著
他們都愿意接受我的拍攝
因為我是介于他們之間的另一人種
身材瘦小,看起來并無惡意”

并成為當時最高薪酬攝影師
曾坐在美國軍事直升機上
俯瞰著這場沖突
最后,卻選擇放棄
“我從別人的苦難中賺錢
這讓我非常慚愧和不舒服
從那之后,我再沒去任何地方拍攝戰爭和沖突畫面
我尊重戰地攝影師這個職業
但我,選擇拒絕”


他更喜歡中國,來到這里后
一拍就是7年,走遍每一個省份
在那個膠片時代,拍攝了20多萬張照片
平和客觀地記錄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
他認為那個時代的人們,臉上都寫著好奇和純粹


“那個時候的人們都有著積極美好的表情
即使從事著辛苦的工作
大家依然保持著積極的狀態”


他喜歡中國的山水
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桂林
然后才去了上海、新疆等其他省份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默契
他用東方人的視角
拍出一種耐人尋味的東方審美
也許他無法全面細致地看到中國發生的一切
卻用友好的角度
拍攝了無數普通人真實的生活瞬間
留下太多彌足珍貴的影像


感謝這些最平實,不夸張的拍攝
讓現在的人們
看到中國的80年代,到底有多美
真實,就是一種強悍的力量和美
也讓人看到
中國這幾十年的巨變
從曾經的千姿百態
到現在每個城市都長得差不多
究竟哪個年代更美好,是沒有答案的
只是一次次看到,奮斗一生
我們奔向的是無常
嗨,來到這世上
不就是看看人生百態眾生相嗎
“我喜歡美的事物,在我看來,
攝影應該是一種對美的傳遞”

資料來源:
久保田博二攝影冊《China》
久保田博二百度百科人物經歷
- END -
原標題:《罕見!日本人40年前拍下中國珍貴影像,每一張都太真實,網友:我的家鄉曾是這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