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說唱歌手表演freestyle時,大腦中發生了什么?
原創 蔡夢飛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說唱”似乎很適合引爆綜藝節目觀眾的嗨點。說唱節目越辦越多,其他形式的綜藝節目也很喜歡讓藝人在舞臺上秀一把說唱。

說唱歌手在舞臺上熱力四射,freestyle時更是自由肆意調用各種詞語并加上韻律,常有驚人妙語,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動著一嗨再嗨。
常規的音樂演唱一般需要系統、長時間地排練,去熟悉韻律和歌詞。freestyle則不同。相對來說,它更有挑戰性——rapper得結合具體的場景,用押韻的歌詞和新穎的節奏模式,自由發揮并創作,更注重靈活性和創造性。
歌詞、節奏、押韻等多個元素能夠在即興的場景下,以新穎靈活又熱情的方式呈現出來,不但令觀眾買賬,也吸引了神經科學研究者的注意。
大腦的信息行為加工模式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院的神經科學家,邀請了12位有著豐富演藝經驗和專業技巧的說唱歌手(都是右利手,因為一般右利手的人語言中心在左腦),借助功能性神經影像,研究他們說唱時大腦的變化情況。
這些rapper進入核磁共振掃描儀后,開始演唱。

他們先唱一段自己爛熟于心的歌詞(常規任務組);然后再即興說唱一段自由發揮的歌詞(即興任務組)。隨后,科學家系統分析了這兩組不同任務對應的神經影像差別。
通常情況下,大腦的信息-行為加工模式是這樣的:大腦內側前額葉(MPFC)發出指令,傳給背外側前額葉(DLPFC)——它是大腦的監督性注意力系統(supervisory attentional system),背外側前額葉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后,再傳給運動系統。
這類似于打仗時,軍官(內側前額葉)下達命令,士官(背外側前額葉)接到命令后,傳達給各個連隊,并監督士兵執行。

大腦的這種行為控制模式,能保證我們有意識地調整、管理并實現我們想發出的動作。體現在神經影像上,就是在執行特定行為時,理論上內側前額葉和背外側前額葉的信號強度會同時增加。
即興創作時,大腦失控了?
相對常規任務組,即興任務組的大腦活動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
一方面,語言控制區域(左側大腦外側裂)的信號強度增加了;另一方面,與運動控制相關的許多區域,信號強度也普遍提高,如前運動輔助區(pre-SMA)、背側運動前皮層(PMd)、扣帶運動區(CMA)、右側小腦后部和蚓部。
語言和運動相關腦區的激活,說明rapper在即興說唱的時候,需要在腦海中快速選擇詞語和句子進行語音編碼(語言區域激活),與一定的節奏韻律組合后,再清晰明快地說唱出來(肌肉運動控制區域)。
不過這些變化都在意料之中,畢竟 freestyle 是創新性地使用語言和韻律,相關腦區自然會更加活躍。
而真正令科學家大感意外的是,內側前額葉(MPFC)和背外側前額葉(DLPFC)的活動不同步了——在內側前額葉(MPFC)信號活動增強的同時,背外側前額葉(DLPFC)的信號活動反而降低了!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反常的情況?
進一步分析后,科學家們找到了合理的解釋:rapper在即興說唱時,內側前額葉發出的指令,可以另辟蹊徑,繞過背外側前額葉,直達運動相關腦區。

內側前額葉(MPFC)一般和內在動機驅動的、自發性的行為相關,和外在的刺激關系不大。而背外側前額葉(DLPFC)主要和以外在目標為導向的行為息息相關,需要強烈的自我意識活動參與(比如及時評估和糾正行為)。
在常規表演時,大腦會采取“傳統路徑”,循規蹈矩地按照已經譜好的曲、寫好的詞來唱,在這個過程中,監督性注意力系統被調動,歌手需要好好注意呼吸、共鳴、吐字、抑揚頓挫等是否準確到位。
而即興說唱要求 rapper 反應靈活,必須迅速“舞文弄字”組成新鮮、有趣、押韻的歌詞,rapper來不及深思熟慮和準備,這對應背外側前額葉信號降低,自發注意力系統減弱,相對而言變得更有創造力了。
無獨有偶,另一個關于爵士樂即興演奏的神經科學研究,也發現了類似的結論。相較于A組(彈奏爛熟于心的爵士曲譜),B組(即興演奏新鮮的爵士曲譜)演奏者的“注意力系統和自我意識”會相對減弱,其神經影像也表現為背外側前額葉(DLPFC)的信號強度降低,內側前額葉(MPFC)信號強度增加——換句話說,爵士樂演奏者在即興彈奏時不去考慮細枝末節,反而更容易腦洞大開,迸發出意想不到的創造力。

另外,相信你從來沒有見過面無表情的rapper,尤其在表演freestyle的時候,rapper們總是情緒充沛、表情豐富,很有感染力。這是因為,在即興說唱時,杏仁核區域是高度活躍的。杏仁核是大腦的情緒控制中心,當杏仁核的活動和語言、運動等相關腦區的活動同步時,就共同構成了一個相互協調的網絡。有了這些相互響應的神經網絡做支撐,才有了完美的freestyle——歌詞靈活、情緒飽滿、動作協調,充滿活力。
放松自我才能靈感乍現
估計大家有類似的感覺,花了整天時間嘗試解決一個挑戰性問題,可能當天無果,但在第二天居然毫不費力地找到了解決方案。
根據即興創作時的神經影像特點,我們知道,執行不同的行為時,會激活不同功能的腦區。當執行以目標為導向的任務時,我們會主要認知評估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實現目標。但如果想讓思維更加發散和具有創造力,就不能過于以“目的”為導向,而應該是讓自己的“監督性注意力系統”放松下來,才會“邂逅”意想不到的、新穎有趣的發現。

不要忘記阿基米德是泡在浴缸里、身體完全放松時才想到了阿基米德原理,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雖然“專注”等自我意識強的狀態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只有“放松自我”才有利于思維放空和靈感乍現。
我們不一定能成為舞臺上的rapper,但也可以有自己的freestyle。
作者名片

編輯:袁玥
排版:雷昱兒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Ridderinkhof et al. The role of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in cognitive control. Science 306, 443–447 (2004).
[2]Thompson-Schill,et al. Role of left inferior prefrontal cortex in retrieval of semantic knowledge: a reevalu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94, 14792–14797 (1997).
[3]Limb, C et al. Neural substrates of spontaneous musical performance: an FMRI study of jazz improvisation. PLoS One 3, e1679 (2008).
[4]Corbetta, M. et al. Control of goal-directed and stimulus-driven attention in the brain. Nat Rev Neurosci 3, 201–215 (2002).
[5]Liu, S.,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lyrical improvisation: an fMRI study of freestyle rap. Scientific reports, 2, 834.(2012).
[6]Tsujimoto et al. Evaluating self-generated decisions in frontal pole cortex of monkeys. Nat Neurosci 13, 120–126 (2010).
[7]Goldberg et al. When the brain loses its self: prefrontal inactivation during sensorimotor processing. Neuron 50: 329–339. (2006)
[8]Raichle ME, et al. Intrinsic brain activity sets the stage for expression of motivated behavior. J Comp Neurol 493: 167–176.(2005)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本文版權屬于“我是科學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iscientist@guokr.com
歡迎填寫調查問卷,支持我們 ↓↓↓
“科普中國”公眾滿意度調查問卷 ▲
【擴展閱讀】
原標題:《說唱歌手表演freestyle時,大腦中發生了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